中国张掖网讯 张掖市自2024年初全面启动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建设以来,以“控总量、优结构,用技术、建机制,强监管、重调节”为总体思路,系统推进集约高效、深度节水、全面兴水、全力护水、数字治理“五个新标杆”建设,全市水生态焕发新生机。
聚焦重点 共筑节水新生态
按照“结构调优、水耗调低、效益调高”和“先立后破、有保有压”原则,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节水由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通过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智慧灌溉项目,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74.2万亩,6个灌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灌区”,高台县“港湾式”泵站、民乐县智慧灌溉等项目成为示范样板。2024年,全市农业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41。
推进节水“三同时”管理,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分区计量、压力调控、智能化建设等,规模以上取水口在线计量率、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户计量率均达到100%;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8.6%。甘州区蓝山公馆、山丹县龙首名府小区等建成雨水集蓄系统,打造“海绵小区”,甘州区、临泽县通过微喷灌改造和节水家庭评选,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将节水认证纳入统一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全市获得节水产品认证证书32张,全省排名第一。
以机关单位、灌区、企业、学校、居民小区为重点,大力推进节水新载体建设,提高各类节水型载体覆盖率。至目前,打造各行业领域节水新标杆109家,引领带动建立节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各领域各层面深度节水。
科技赋能 践行节水新理念
以科技为引擎,建成“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控水质变化,确保“一水多用、循环再生”。全国首批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斐然,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7.06%,为干旱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样板。建立“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的智慧监测网络,地表水断面水质连续五年全国前列,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祁连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植被覆盖度增长7.8%,张掖市更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加快推进工业节水绿色转型,深挖工业节水潜能。坚持以水定产,积极培育工业节水型企业,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工艺技术设备,支持园区和企业开展节水改造,推动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循环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化学废水回用率显著提高。突出五水齐抓,从护地表水、管地下水到盘活再生水,建成西北首个以城市中水为循环冷却水的节水型电厂——甘肃电投张掖发电公司,实现废水“零排放”。强化重点用水户、高耗水工业企业计划用水管控,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覆盖。202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10.47%;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2%;累计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7家。
全民联动 引领节水新风尚
通过“节水家庭评选”“节水示范户”等活动,将节水意识融入日常生活。通过“3341”小区节水模式(三员发力、三措并举、四招入户、一水循环),山丹县实现社区节水责任到人、设施智能管理,居民节水意识显著提升。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深入居民家中普及节水妙招,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形成“家庭—社区—社会”联动效应。纪录片《绿水青山间》以祁连山生态修复为切入点,全网浏览量破亿,让“节水护水”成为全民共识。
到2025年,全市计划实现40%以上行政单位建成节水型机关,50%学校建成节水型校园,并持续推进“三北”工程示范区建设,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这座曾以“金张掖”闻名的绿洲之城,正以“青绿”为底色,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牛健刚 马友琴)
中国张掖网讯 张掖市自2024年初全面启动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建设以来,以“控总量、优结构,用技术、建机制,强监管、重调节”为总体思路,系统推进集约高效、深度节水、全面兴水、全力护水、数字治理“五个新标杆”建设,全市水生态焕发新生机。
聚焦重点 共筑节水新生态
按照“结构调优、水耗调低、效益调高”和“先立后破、有保有压”原则,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节水由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通过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智慧灌溉项目,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74.2万亩,6个灌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灌区”,高台县“港湾式”泵站、民乐县智慧灌溉等项目成为示范样板。2024年,全市农业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41。
推进节水“三同时”管理,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分区计量、压力调控、智能化建设等,规模以上取水口在线计量率、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户计量率均达到100%;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8.6%。甘州区蓝山公馆、山丹县龙首名府小区等建成雨水集蓄系统,打造“海绵小区”,甘州区、临泽县通过微喷灌改造和节水家庭评选,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将节水认证纳入统一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全市获得节水产品认证证书32张,全省排名第一。
以机关单位、灌区、企业、学校、居民小区为重点,大力推进节水新载体建设,提高各类节水型载体覆盖率。至目前,打造各行业领域节水新标杆109家,引领带动建立节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各领域各层面深度节水。
科技赋能 践行节水新理念
以科技为引擎,建成“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控水质变化,确保“一水多用、循环再生”。全国首批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斐然,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7.06%,为干旱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样板。建立“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的智慧监测网络,地表水断面水质连续五年全国前列,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祁连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植被覆盖度增长7.8%,张掖市更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加快推进工业节水绿色转型,深挖工业节水潜能。坚持以水定产,积极培育工业节水型企业,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工艺技术设备,支持园区和企业开展节水改造,推动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循环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化学废水回用率显著提高。突出五水齐抓,从护地表水、管地下水到盘活再生水,建成西北首个以城市中水为循环冷却水的节水型电厂——甘肃电投张掖发电公司,实现废水“零排放”。强化重点用水户、高耗水工业企业计划用水管控,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覆盖。202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10.47%;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2%;累计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7家。
全民联动 引领节水新风尚
通过“节水家庭评选”“节水示范户”等活动,将节水意识融入日常生活。通过“3341”小区节水模式(三员发力、三措并举、四招入户、一水循环),山丹县实现社区节水责任到人、设施智能管理,居民节水意识显著提升。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深入居民家中普及节水妙招,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形成“家庭—社区—社会”联动效应。纪录片《绿水青山间》以祁连山生态修复为切入点,全网浏览量破亿,让“节水护水”成为全民共识。
到2025年,全市计划实现40%以上行政单位建成节水型机关,50%学校建成节水型校园,并持续推进“三北”工程示范区建设,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这座曾以“金张掖”闻名的绿洲之城,正以“青绿”为底色,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牛健刚 马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