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部门
张掖市多举措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筑牢绿色低碳发展根基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4月25日 15:45

分享到:

  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以“1+N”政策体系为引领,统筹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城乡建设等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政策体系构建完善,减污降碳协同推进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印发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等8个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形成覆盖能源、工业、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的政策矩阵。同时,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成7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6家企业验收工作,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创新突破,完成2022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发布,谋划2个EOD模式试点项目,探索“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能源转型成效显著,绿色动能持续释放

  作为风光电资源富集地区,张掖市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截至目前,全市电力装机规模达708.9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550万千瓦,占比77.6%,装机规模居全省第四。新型储能项目同步推进,张掖盘道山、皇城抽蓄电站累计投资15.9亿元,全市已投运及在建储能规模达124.2万千瓦/302.3万千瓦时,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有力支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集群初显,14个相关项目完成投资6.56亿元,“风光储造”一体化产业链逐步成型。

产业交通城乡协同,多领域低碳转型加速

  聚焦六大产业集群,推进碳纤维、硼系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13个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工业领域传统产业节能技术改造持续深化。建成投用5家企业铁路专用线,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5.4%,“公转铁”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建设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竣工项目绿色建筑占比100%,屋顶光伏一体化、清洁取暖改造等工程有序推进,因地制宜推进天然气、电、地热等多种供热方式,形成多元化供热格局。建成17家畜禽粪污第三方处理机构,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工程高值化利用推动提升农业碳汇能力。

生态碳汇能力提升,绿色生活深入人心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2024年完成林草生态修复30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0.98%,祁连山北麓、石羊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栽植农田防护林48.14万株、710.6公里,打造农田防护林示范样板工程17处。认真落实河湖生态流量管控,严格执行年度黑河水量调度方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制。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生活,累计争取2.4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常态化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集中宣传活动,强化低碳社会建设宣传教育,倡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试点示范亮点纷呈,未来规划清晰明确

  作为全省首个提出创建“零碳”城市的地区,全市已构建十大重点任务体系,积极探索西部特色“零碳”发展模式。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履约清缴任务,完成全市5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企业2023年度碳排放报告现场核查工作。甘肃民乐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完成投资35亿元,可再生能源供热、中水回用等项目投用,园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有序推进。山丹、民乐、肃南三县完成6个负氧离子监测站建设,均达“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优”等级,气候宜居城市创建稳步推进。气候投融资成果丰硕,15个项目纳入省级库,4个项目融资超5.49亿元,入库数量全省第一。

  张掖市将聚焦能源结构优化、“零碳”城市创建、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绿色金融支撑,力争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全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贡献“张掖经验”。

  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以“1+N”政策体系为引领,统筹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城乡建设等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政策体系构建完善,减污降碳协同推进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印发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等8个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形成覆盖能源、工业、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的政策矩阵。同时,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成7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6家企业验收工作,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创新突破,完成2022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发布,谋划2个EOD模式试点项目,探索“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能源转型成效显著,绿色动能持续释放

  作为风光电资源富集地区,张掖市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截至目前,全市电力装机规模达708.9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550万千瓦,占比77.6%,装机规模居全省第四。新型储能项目同步推进,张掖盘道山、皇城抽蓄电站累计投资15.9亿元,全市已投运及在建储能规模达124.2万千瓦/302.3万千瓦时,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有力支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集群初显,14个相关项目完成投资6.56亿元,“风光储造”一体化产业链逐步成型。

产业交通城乡协同,多领域低碳转型加速

  聚焦六大产业集群,推进碳纤维、硼系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13个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工业领域传统产业节能技术改造持续深化。建成投用5家企业铁路专用线,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5.4%,“公转铁”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建设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竣工项目绿色建筑占比100%,屋顶光伏一体化、清洁取暖改造等工程有序推进,因地制宜推进天然气、电、地热等多种供热方式,形成多元化供热格局。建成17家畜禽粪污第三方处理机构,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工程高值化利用推动提升农业碳汇能力。

生态碳汇能力提升,绿色生活深入人心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2024年完成林草生态修复30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0.98%,祁连山北麓、石羊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栽植农田防护林48.14万株、710.6公里,打造农田防护林示范样板工程17处。认真落实河湖生态流量管控,严格执行年度黑河水量调度方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制。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生活,累计争取2.4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常态化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集中宣传活动,强化低碳社会建设宣传教育,倡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试点示范亮点纷呈,未来规划清晰明确

  作为全省首个提出创建“零碳”城市的地区,全市已构建十大重点任务体系,积极探索西部特色“零碳”发展模式。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履约清缴任务,完成全市5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企业2023年度碳排放报告现场核查工作。甘肃民乐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完成投资35亿元,可再生能源供热、中水回用等项目投用,园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有序推进。山丹、民乐、肃南三县完成6个负氧离子监测站建设,均达“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优”等级,气候宜居城市创建稳步推进。气候投融资成果丰硕,15个项目纳入省级库,4个项目融资超5.49亿元,入库数量全省第一。

  张掖市将聚焦能源结构优化、“零碳”城市创建、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绿色金融支撑,力争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全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贡献“张掖经验”。

编辑: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