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肃南讯 近年来,肃南县将“积分超市”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以“智”的手段将全县各部门单位、乡镇村统筹起来、联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以“积分制”“点亮微心愿”活动为抓手,通过正向积分奖励机制,把群众“心声”变成“掌声”,实现服务“破圈”。
走进肃南县大河乡天桥湾村“积分超市”,只见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洗衣粉、牙膏、洗脸盆、餐巾纸、洗发水、暖瓶、洗手液等各种生活日用商品,每种物品都明码标“分”,翻开兑换记录本,上面以家庭为单位密密麻麻记满了兑换记录。
“看似简单的积分制,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村级治理和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既完善了乡村治理机制,也实现了文明的同频共振。”肃南县大河乡西柳沟村妇联主席庄丽蓉说道。
“积分超市”运行以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广泛征集干部群众需求和意见建议,持续拓展延伸积分“内涵”,将超市运行与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根据志愿服务的难易程度,制定10—100分不同梯度分值,推行“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公示、一季度一兑换”管理模式,不断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县“积分超市”运行以来,有效提升了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性,把“社区事”变成“家家事”,实现“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良好转变。
“我兑换了牙刷和毛巾,你换了什么?”“我的积分比你少,只兑换了一个香皂,回去之后我会努力,争取获得更多积分,兑换更多物品。”“这个积分好啊,打扫自家门前卫生和村里卫生还能用来换东西,以后我要多参与这样的活动。”肃南县祁丰藏族乡腰泉村村民们高兴地讨论着。
肃南县腰泉村的变化,离不开“积分制”的深入推行。近年来,肃南县在基层治理中创新推广运用“积分制”,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着力形成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至目前,“积分制”已覆盖全县105个农牧村(社区)。
2025年肃南县隆畅社区第一季度“爱心积分”即将迎来兑换,长期蝉联榜首的全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朵雪娟笑得灿烂:“婆媳关系好、卫生搞得干净、乐于助人,这都是我的加分项,空调被、洗洁精、雨伞、毛巾我都领过,奖品特别实用。”
“大家尝到了甜头,越干越起劲儿,‘人人争先进、户户比和睦’已成为常态。”朵雪娟说,隆畅社区各居民正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积分标准、丰富商品种类,将抽象的文明乡风“具体化”,“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不断涌现。
“积分超市”施行以来,全县村风、民风、家风同步改善,村民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唤醒”,村民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越来越好,矛盾纠纷明显减少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也得到遏制,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真正实现“小积分”汇聚“大动能”,“小超市”撬动“大文明”。
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肃南县各农牧村、社区以“村民出一点、镇村筹一点、部门帮一点、项目争一点”为思路,共建成55个“积分超市”。
肃南县积分兑换制度运行以来,积极推行“红色合伙人”模式,以“党建+网格服务”为“切入点”,依托“网格化”治理模式,将居民委员会、共驻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统筹起来,建立党建会客厅、邻里议事厅等平台,建立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机制,1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50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着力在“精准”和“常态”上下足功夫,形成强大合力,对辖区楼院、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场所,聚焦全县文明城市创建“中梗阻”问题,集中力量全力整治。使居民从“推着干”向“比着干”悄然转变,同时,针对上级部门督查反馈问题及自查排查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压实整改责任,切实以务实举措攻克薄弱环节、补齐创建短板。
从无到有,志愿者队伍“一呼百应”,用热情与奉献诠释着社会的温度,如今,走进肃南县各农牧村社区,村道宽敞整洁,村居房前屋后无杂物堆放,垃圾分类有序,一派惬意舒适的田园风光。(梁鹏)
中国张掖网肃南讯 近年来,肃南县将“积分超市”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以“智”的手段将全县各部门单位、乡镇村统筹起来、联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以“积分制”“点亮微心愿”活动为抓手,通过正向积分奖励机制,把群众“心声”变成“掌声”,实现服务“破圈”。
走进肃南县大河乡天桥湾村“积分超市”,只见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洗衣粉、牙膏、洗脸盆、餐巾纸、洗发水、暖瓶、洗手液等各种生活日用商品,每种物品都明码标“分”,翻开兑换记录本,上面以家庭为单位密密麻麻记满了兑换记录。
“看似简单的积分制,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村级治理和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既完善了乡村治理机制,也实现了文明的同频共振。”肃南县大河乡西柳沟村妇联主席庄丽蓉说道。
“积分超市”运行以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广泛征集干部群众需求和意见建议,持续拓展延伸积分“内涵”,将超市运行与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根据志愿服务的难易程度,制定10—100分不同梯度分值,推行“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公示、一季度一兑换”管理模式,不断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县“积分超市”运行以来,有效提升了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性,把“社区事”变成“家家事”,实现“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良好转变。
“我兑换了牙刷和毛巾,你换了什么?”“我的积分比你少,只兑换了一个香皂,回去之后我会努力,争取获得更多积分,兑换更多物品。”“这个积分好啊,打扫自家门前卫生和村里卫生还能用来换东西,以后我要多参与这样的活动。”肃南县祁丰藏族乡腰泉村村民们高兴地讨论着。
肃南县腰泉村的变化,离不开“积分制”的深入推行。近年来,肃南县在基层治理中创新推广运用“积分制”,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着力形成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至目前,“积分制”已覆盖全县105个农牧村(社区)。
2025年肃南县隆畅社区第一季度“爱心积分”即将迎来兑换,长期蝉联榜首的全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朵雪娟笑得灿烂:“婆媳关系好、卫生搞得干净、乐于助人,这都是我的加分项,空调被、洗洁精、雨伞、毛巾我都领过,奖品特别实用。”
“大家尝到了甜头,越干越起劲儿,‘人人争先进、户户比和睦’已成为常态。”朵雪娟说,隆畅社区各居民正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积分标准、丰富商品种类,将抽象的文明乡风“具体化”,“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不断涌现。
“积分超市”施行以来,全县村风、民风、家风同步改善,村民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唤醒”,村民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越来越好,矛盾纠纷明显减少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也得到遏制,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真正实现“小积分”汇聚“大动能”,“小超市”撬动“大文明”。
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肃南县各农牧村、社区以“村民出一点、镇村筹一点、部门帮一点、项目争一点”为思路,共建成55个“积分超市”。
肃南县积分兑换制度运行以来,积极推行“红色合伙人”模式,以“党建+网格服务”为“切入点”,依托“网格化”治理模式,将居民委员会、共驻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统筹起来,建立党建会客厅、邻里议事厅等平台,建立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机制,1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50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着力在“精准”和“常态”上下足功夫,形成强大合力,对辖区楼院、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场所,聚焦全县文明城市创建“中梗阻”问题,集中力量全力整治。使居民从“推着干”向“比着干”悄然转变,同时,针对上级部门督查反馈问题及自查排查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压实整改责任,切实以务实举措攻克薄弱环节、补齐创建短板。
从无到有,志愿者队伍“一呼百应”,用热情与奉献诠释着社会的温度,如今,走进肃南县各农牧村社区,村道宽敞整洁,村居房前屋后无杂物堆放,垃圾分类有序,一派惬意舒适的田园风光。(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