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甘州
甘州区市场监管局:“三防三变三突破”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4月15日 15:14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高水平的食品安全保障犹如基石,支撑着经济的稳健前行。今年以来,甘州区市场监管局围绕“守底线、促发展、保民生”,聚焦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三大防线”、实施“三个转变”、聚力“三个突破”,促进全区食品安全水平不断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环境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新期望。

  筑牢“三大防线”,严守食安底线。着力在入市源头把控,在生产环节发力,在流通终端提质,全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织密风险防控网络。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治理+风险研判”三维防控体系,探索建立“整治提升—示范引领—产业发展—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针对城乡接合部食品加工小作坊、校园周边“五毛食品”、网络订餐等高风险领域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今年以来,累计排查食品安全隐患430处。构建智慧监管矩阵。持续推广应用“互联网+”智慧监管,指导全区166家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2541家食品流通单位、2674家社会餐饮服务单位和129家学校食堂接入并运行“透明车间”“阳光仓储”和“明厨亮灶”,学校食堂和生产企业接入率达100%。兜牢校园食安底线。督促学校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构架,规范设置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总监155人,食品安全员289人。制定下发《甘州区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会商调度制度》《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指导要点》,形成规范性制度2项,全力兜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

  实施“三个转变”,稳定市场秩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固化检监联动排除风险隐患,推动市场秩序规范、健康、有序发展。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向“服务型”转变。将监管重心向事前预防、事中指导转移,建立健全服务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对监管服务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内容。完善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指导43家食品生产企业完成追溯体系建设、6家生产企业完成HACCP体系认证工作。治理格局向“共治型”转变。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积极推动“属地责任+行业监管+包保任务”有效衔接,率先完成全区1024名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党政领导干部与8074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按照“层级对应”要求的结对绑定,整合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包保干部、食品安全协管员“三方”力量开展食安科普“五进”活动38场次。产业发展向“质量型”转变。围绕打造“食安甘州”品牌,指导和顺源臊面、流泉粉皮面筋等122家“老字号”小餐饮紧扣“四个重点”规范提档,刘建华猪蹄店、丹元酸奶等79家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192家食品销售单位完成内部管理和外部设施改进提升,累计打造鑫汇国际、金张掖商厦等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商圈12处,打造示范店5562家。

  聚力“三个突破”,夯实发展根基。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和合作会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科学化、高效化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在监管能力建设上求突破。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常态化落实“包保责任制”,管理运行好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和社会监督员网格,充分发挥“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的监督执法合力,切实做到从农田到餐桌全覆盖监管,筑牢食品安全“大监管”格局。在主体责任落实上求突破。围绕建立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工作机制,常态化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加强对生产、销售、餐饮特殊食品等不同领域企业的分类指导,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库,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严落实主体责任。在治理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和评估,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在集体供餐单位实现食责险全覆盖。紧盯群众广泛关注的可能存在问题的“两超一非”、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检验项目,创新“你点我检”活动模式,综合运用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双随机、一公开”、12315投诉举报、网上巡查等监管系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食品安全的良性互动。(荣玉)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高水平的食品安全保障犹如基石,支撑着经济的稳健前行。今年以来,甘州区市场监管局围绕“守底线、促发展、保民生”,聚焦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三大防线”、实施“三个转变”、聚力“三个突破”,促进全区食品安全水平不断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环境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新期望。

  筑牢“三大防线”,严守食安底线。着力在入市源头把控,在生产环节发力,在流通终端提质,全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织密风险防控网络。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治理+风险研判”三维防控体系,探索建立“整治提升—示范引领—产业发展—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针对城乡接合部食品加工小作坊、校园周边“五毛食品”、网络订餐等高风险领域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今年以来,累计排查食品安全隐患430处。构建智慧监管矩阵。持续推广应用“互联网+”智慧监管,指导全区166家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2541家食品流通单位、2674家社会餐饮服务单位和129家学校食堂接入并运行“透明车间”“阳光仓储”和“明厨亮灶”,学校食堂和生产企业接入率达100%。兜牢校园食安底线。督促学校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构架,规范设置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总监155人,食品安全员289人。制定下发《甘州区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会商调度制度》《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指导要点》,形成规范性制度2项,全力兜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

  实施“三个转变”,稳定市场秩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固化检监联动排除风险隐患,推动市场秩序规范、健康、有序发展。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向“服务型”转变。将监管重心向事前预防、事中指导转移,建立健全服务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对监管服务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内容。完善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指导43家食品生产企业完成追溯体系建设、6家生产企业完成HACCP体系认证工作。治理格局向“共治型”转变。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积极推动“属地责任+行业监管+包保任务”有效衔接,率先完成全区1024名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党政领导干部与8074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按照“层级对应”要求的结对绑定,整合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包保干部、食品安全协管员“三方”力量开展食安科普“五进”活动38场次。产业发展向“质量型”转变。围绕打造“食安甘州”品牌,指导和顺源臊面、流泉粉皮面筋等122家“老字号”小餐饮紧扣“四个重点”规范提档,刘建华猪蹄店、丹元酸奶等79家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192家食品销售单位完成内部管理和外部设施改进提升,累计打造鑫汇国际、金张掖商厦等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商圈12处,打造示范店5562家。

  聚力“三个突破”,夯实发展根基。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和合作会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科学化、高效化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在监管能力建设上求突破。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常态化落实“包保责任制”,管理运行好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和社会监督员网格,充分发挥“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的监督执法合力,切实做到从农田到餐桌全覆盖监管,筑牢食品安全“大监管”格局。在主体责任落实上求突破。围绕建立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工作机制,常态化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加强对生产、销售、餐饮特殊食品等不同领域企业的分类指导,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库,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严落实主体责任。在治理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和评估,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在集体供餐单位实现食责险全覆盖。紧盯群众广泛关注的可能存在问题的“两超一非”、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检验项目,创新“你点我检”活动模式,综合运用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双随机、一公开”、12315投诉举报、网上巡查等监管系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食品安全的良性互动。(荣玉)

编辑:杨旭康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