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张掖: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4月15日 09:22

分享到:

张掖市大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连日来,张掖市抢抓春季黄金期,在广袤的戈壁荒漠展开一场场与风沙对峙的“绿色竞速”,广大干部群众齐上阵,挥锹培土、压障固沙、扶苗浇水,新埋一片片麦草方格“锁住流沙”,新栽一棵棵绿苗“共织绿网”,一幅幅生机勃勃的“锁沙图”“培绿景”铺陈开来。

  张掖市地处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治沙带的重点区域,是“三北”工程重点攻坚区,肩负着筑牢守好国家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多年来,张掖干部群众持之以恒防沙治沙,积极争取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规模化防沙治沙、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和重大项目,纵深推进自然生态修复和大规模国土绿化。“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144.18万亩,综合治理沙化土地306万亩,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与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相比,全市荒漠化面积减少77.88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6.86万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程度“双减轻”,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筑起了一道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生态屏障。

  国家“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以来,张掖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建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协调机制,统一安排、周密部署。及时印发《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科学国土绿化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农田林网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张掖市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成立“三北”工程项目专班,制定《中央预算内及国债资金支付流程》,细化完善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采取实体办公、专人盯办、挂图作战、定期调度等方式,多次召开项目推进会议,统筹指导全市防沙治沙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全力推动“三北”工程攻坚战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紧密衔接国家“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六期规划,立足市域实际,编制《张掖市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张掖市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着力推进祁连山北麓林草植被带综合提升、中部绿洲“三北”防护林高质量提升改造、北部防沙带荒漠化沙化土地综合治理,规划“三北”工程六期林草建设总任务597.21万亩,绘就目标明确、路线清晰的攻坚“作战图”。扎实开展项目谋划争取工作,严格把好作业设计“第一道关口”,从事后审核转变为事前介入,在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前提早培训,明确技术要求,统一编制标准。组织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务、林草等领域专家开展项目评审和修改审核,切实把牢项目规划设计的文本关、数据关、落地关。

  截至目前,已落实“三北”工程重点项目34项、中央资金42540.49万元。“我们积极探索治沙造林新机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推行市县两级‘同题共答’工作机制,成立项目工作专班,一线指挥、挂图作战,高质量严要求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已下达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工程固沙3.5万亩、造林5.6万亩、封育5.7万亩,草原治理、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6月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张掖市林草局副局长苗东表示,2025年谋划的总投资40154万元的张掖市黑河中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张掖市肃南县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张掖市山丹县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3项“三北”工程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均已立项批复并成功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初步设计。

  植树补绿,水是关键。全市按照以水定绿要求,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精打细算“用水账”,利用春冬闲余水、中水抢灌林地,合理开发利用苦咸水,结合《张掖市地下水管理条例》立法,积极呼吁农田防护林灌溉用水指标纳入农业用水,将节余水资源用于“三北”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草方格固沙、根区注水造林、保水剂应用、蓄水渗膜袋、抗旱保水剂、根域限制栽培、滴灌造林等沙区治沙造林技术,进一步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科技支撑协作机制,组织局直科研单位开展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和荒漠化综合防治科技攻关,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技术,在“三北”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持续突出科技支撑和技术应用。切实做好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核,按照技术规程措施对应的地类要求,在充分征求同级自然资源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套合历年实施项目数据库,有效确保项目用地的科学性和合规性。不断强化林木种苗保供能力建设,通过多个平台开设林木种苗供应信息专栏,搭建种苗行业交流平台,实现全市苗木供需信息共享和林木种苗资源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可供2025年“三北”工程使用苗木数量29035.67万株,除山杏、四翅滨藜外,其他苗木通过本市县内调剂可以满足2025年“三北”工程项目建设需求。种草任务草种需求数量437156千克,已储备草种210000千克,缺口草种227156千克,计划通过省内调拨解决。

  同时,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抓项目机制,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逐县区开展调研,以上率下,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位高效指导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充分发挥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深入一线督促指导,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着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瓶颈难题,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提升项目建设质效。并全面推进与酒泉、金昌两市的跨界区域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先后与酒泉、金昌等毗邻市县互访交流,研究防沙治沙重大合作事项,签订《张酒、张金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谋划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祁连山北麓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等项目,统筹开展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系统治理,构建起联防联治工作格局,共同发力筑牢河西走廊北部“防风阻沙带”。

  日前,在高台县黑泉镇西沙窝“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项目现场,拉运麦草和稻草的车辆穿梭于沙区,治沙人员忙碌着在2.4万亩沙丘上埋设沙障。“因为我们这里缺水,主要采取的是稻草方格压沙,我们这个工程队在西沙窝这边,每天都有50多人,从7日开始压沙,一个人每天能压沙1亩左右,4月10日完成压沙任务。”施工队负责人何波介绍。

  “高台‘三北’工程六期2025年项目工程对西沙窝南部和罗城镇盐池滩沙地布设草方格沙障,项目工程固沙总面积2.7万亩,其中西沙窝2.4万亩,罗城镇盐池滩3000亩,共投入项目资金3599.1万元,布设15~20cm高度的稻草、麦草方格。目前,固沙压沙工程基本完成,进行续栽和补植工作。”高台县林草局副局长徐彩军表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高台县全县沙化土地面积332.0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0.93%,是“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核心攻坚区。“三北”工程六期2025年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黑河流域生态安全,推进北方防沙带综合治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月11日,张掖市2025年春季义务植树暨“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义务压沙活动在临泽县平川镇北部干旱荒漠沙化区展开,千名干部职工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沙丘上展开划线背草、俯身铺草、挥锹压埋,营建沙障,栽植梭梭,为沙漠“锁边”。而早在3月初,临泽县就组织施工人员在北部干旱荒漠沙化区实施沙化封禁保护区补充项目,施工人员与数台机械齐上阵,合力开展固沙压沙作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启用治沙机,机械人工合力建沙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个治沙机顶20个人工,以前一个人一天埋几分地,现在有机械配合一个人一天埋设一亩。”施工人员秦洋国对比人工和机械治沙。

  作为国家“三北”工程建设重要区域的临泽县北部沙区,沙化封禁保护区补充项目尤为重要。“实施沙化封禁保护区补充项目2500亩,每天工人保持在100人次以上,每天的压沙面积在90亩以上。”临泽县自然资源局项目办干部丁辉表示,今年,临泽县首次将麦草改换成50公分的稻草作为固沙压沙原料,并第一次应用机械进行作业,减少人工,提高效率,以科技之力助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韦娜)

张掖市大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连日来,张掖市抢抓春季黄金期,在广袤的戈壁荒漠展开一场场与风沙对峙的“绿色竞速”,广大干部群众齐上阵,挥锹培土、压障固沙、扶苗浇水,新埋一片片麦草方格“锁住流沙”,新栽一棵棵绿苗“共织绿网”,一幅幅生机勃勃的“锁沙图”“培绿景”铺陈开来。

  张掖市地处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治沙带的重点区域,是“三北”工程重点攻坚区,肩负着筑牢守好国家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多年来,张掖干部群众持之以恒防沙治沙,积极争取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规模化防沙治沙、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和重大项目,纵深推进自然生态修复和大规模国土绿化。“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144.18万亩,综合治理沙化土地306万亩,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与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相比,全市荒漠化面积减少77.88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6.86万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程度“双减轻”,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筑起了一道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生态屏障。

  国家“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以来,张掖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建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协调机制,统一安排、周密部署。及时印发《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科学国土绿化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农田林网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张掖市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成立“三北”工程项目专班,制定《中央预算内及国债资金支付流程》,细化完善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采取实体办公、专人盯办、挂图作战、定期调度等方式,多次召开项目推进会议,统筹指导全市防沙治沙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全力推动“三北”工程攻坚战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紧密衔接国家“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六期规划,立足市域实际,编制《张掖市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张掖市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着力推进祁连山北麓林草植被带综合提升、中部绿洲“三北”防护林高质量提升改造、北部防沙带荒漠化沙化土地综合治理,规划“三北”工程六期林草建设总任务597.21万亩,绘就目标明确、路线清晰的攻坚“作战图”。扎实开展项目谋划争取工作,严格把好作业设计“第一道关口”,从事后审核转变为事前介入,在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前提早培训,明确技术要求,统一编制标准。组织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务、林草等领域专家开展项目评审和修改审核,切实把牢项目规划设计的文本关、数据关、落地关。

  截至目前,已落实“三北”工程重点项目34项、中央资金42540.49万元。“我们积极探索治沙造林新机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推行市县两级‘同题共答’工作机制,成立项目工作专班,一线指挥、挂图作战,高质量严要求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已下达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工程固沙3.5万亩、造林5.6万亩、封育5.7万亩,草原治理、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6月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张掖市林草局副局长苗东表示,2025年谋划的总投资40154万元的张掖市黑河中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张掖市肃南县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张掖市山丹县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3项“三北”工程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均已立项批复并成功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初步设计。

  植树补绿,水是关键。全市按照以水定绿要求,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精打细算“用水账”,利用春冬闲余水、中水抢灌林地,合理开发利用苦咸水,结合《张掖市地下水管理条例》立法,积极呼吁农田防护林灌溉用水指标纳入农业用水,将节余水资源用于“三北”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草方格固沙、根区注水造林、保水剂应用、蓄水渗膜袋、抗旱保水剂、根域限制栽培、滴灌造林等沙区治沙造林技术,进一步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科技支撑协作机制,组织局直科研单位开展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和荒漠化综合防治科技攻关,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技术,在“三北”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持续突出科技支撑和技术应用。切实做好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核,按照技术规程措施对应的地类要求,在充分征求同级自然资源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套合历年实施项目数据库,有效确保项目用地的科学性和合规性。不断强化林木种苗保供能力建设,通过多个平台开设林木种苗供应信息专栏,搭建种苗行业交流平台,实现全市苗木供需信息共享和林木种苗资源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可供2025年“三北”工程使用苗木数量29035.67万株,除山杏、四翅滨藜外,其他苗木通过本市县内调剂可以满足2025年“三北”工程项目建设需求。种草任务草种需求数量437156千克,已储备草种210000千克,缺口草种227156千克,计划通过省内调拨解决。

  同时,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抓项目机制,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逐县区开展调研,以上率下,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位高效指导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充分发挥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深入一线督促指导,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着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瓶颈难题,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提升项目建设质效。并全面推进与酒泉、金昌两市的跨界区域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先后与酒泉、金昌等毗邻市县互访交流,研究防沙治沙重大合作事项,签订《张酒、张金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谋划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祁连山北麓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等项目,统筹开展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系统治理,构建起联防联治工作格局,共同发力筑牢河西走廊北部“防风阻沙带”。

  日前,在高台县黑泉镇西沙窝“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项目现场,拉运麦草和稻草的车辆穿梭于沙区,治沙人员忙碌着在2.4万亩沙丘上埋设沙障。“因为我们这里缺水,主要采取的是稻草方格压沙,我们这个工程队在西沙窝这边,每天都有50多人,从7日开始压沙,一个人每天能压沙1亩左右,4月10日完成压沙任务。”施工队负责人何波介绍。

  “高台‘三北’工程六期2025年项目工程对西沙窝南部和罗城镇盐池滩沙地布设草方格沙障,项目工程固沙总面积2.7万亩,其中西沙窝2.4万亩,罗城镇盐池滩3000亩,共投入项目资金3599.1万元,布设15~20cm高度的稻草、麦草方格。目前,固沙压沙工程基本完成,进行续栽和补植工作。”高台县林草局副局长徐彩军表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高台县全县沙化土地面积332.0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0.93%,是“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核心攻坚区。“三北”工程六期2025年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黑河流域生态安全,推进北方防沙带综合治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月11日,张掖市2025年春季义务植树暨“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义务压沙活动在临泽县平川镇北部干旱荒漠沙化区展开,千名干部职工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沙丘上展开划线背草、俯身铺草、挥锹压埋,营建沙障,栽植梭梭,为沙漠“锁边”。而早在3月初,临泽县就组织施工人员在北部干旱荒漠沙化区实施沙化封禁保护区补充项目,施工人员与数台机械齐上阵,合力开展固沙压沙作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启用治沙机,机械人工合力建沙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个治沙机顶20个人工,以前一个人一天埋几分地,现在有机械配合一个人一天埋设一亩。”施工人员秦洋国对比人工和机械治沙。

  作为国家“三北”工程建设重要区域的临泽县北部沙区,沙化封禁保护区补充项目尤为重要。“实施沙化封禁保护区补充项目2500亩,每天工人保持在100人次以上,每天的压沙面积在90亩以上。”临泽县自然资源局项目办干部丁辉表示,今年,临泽县首次将麦草改换成50公分的稻草作为固沙压沙原料,并第一次应用机械进行作业,减少人工,提高效率,以科技之力助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韦娜)

编辑: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