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战鼓催征。今年以来,张掖市紧扣“一屏三地”功能定位,抢抓国家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以及建设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机遇,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优势,统筹推进调峰能力提升、电力外送通道优化、就地消纳能力增强三大工程,奋力谱写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新篇章。
光伏治沙项目不仅是为顺应“3060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沙化土地使用效率实施的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在临泽县北滩戈壁,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构建起立体生态经济体系。整齐排列的光伏矩阵与治沙植被相映成趣,随风转动的风机群与黄沙形成独特景观。“我们创新采用‘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治沙’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龙源建晟光伏电站技术负责人王进魁介绍,截至2024年,风电、光伏累计发电量为4.69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7万吨,绿色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我市全面推行新能源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每季度召开产业链项目推进会,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并网。在甘肃创腾电力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奏响春日奋进曲。6条现代化风电塔筒生产线满负荷运转,134台(套)先进设备精准作业,工人们熟练操作着数控机床,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目前手持新疆65套、济南27套订单,生产计划已排至三季度末。”企业总经理刘坚宏介绍,通过技术创新将塔筒重量减轻15%,产品正加速走向西北市场。
据了解,张掖市充分发挥风光资源富集优势,坚持“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用造”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光电基地、抽水蓄能基地和综合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58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比例达78.5%,位居全省第三。(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旭 雷景韬 李炳)
春潮涌动,战鼓催征。今年以来,张掖市紧扣“一屏三地”功能定位,抢抓国家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以及建设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机遇,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优势,统筹推进调峰能力提升、电力外送通道优化、就地消纳能力增强三大工程,奋力谱写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新篇章。
光伏治沙项目不仅是为顺应“3060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沙化土地使用效率实施的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在临泽县北滩戈壁,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构建起立体生态经济体系。整齐排列的光伏矩阵与治沙植被相映成趣,随风转动的风机群与黄沙形成独特景观。“我们创新采用‘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治沙’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龙源建晟光伏电站技术负责人王进魁介绍,截至2024年,风电、光伏累计发电量为4.69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7万吨,绿色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我市全面推行新能源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每季度召开产业链项目推进会,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并网。在甘肃创腾电力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奏响春日奋进曲。6条现代化风电塔筒生产线满负荷运转,134台(套)先进设备精准作业,工人们熟练操作着数控机床,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目前手持新疆65套、济南27套订单,生产计划已排至三季度末。”企业总经理刘坚宏介绍,通过技术创新将塔筒重量减轻15%,产品正加速走向西北市场。
据了解,张掖市充分发挥风光资源富集优势,坚持“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用造”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光电基地、抽水蓄能基地和综合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58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比例达78.5%,位居全省第三。(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旭 雷景韬 李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