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春耕正酣,沃野复苏。眼下,山丹县13.5万亩马铃薯播种工作全面启动。通过新品种推广、机械化作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等创新举措,马铃薯产业正朝着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为群众增收注入强劲“薯”光。
在山丹县位奇镇东湾村,随着一袋袋有机肥与优质马铃薯种被装填进农机,大型智能化播种机随即启动,沿着规划路径稳步前行。机械臂精准完成开沟、播种、覆膜等系列工序,滴灌带随播同步嵌入土壤,整套作业流程衔接紧密如行云流水,一颗颗优质土豆种子在“一翻一盖”间被种好。
“公司全年规划种植5000亩地,其中东湾村1800亩、霍城镇3200亩。4月10日开始播种,目前是两台机器进行播种兼施肥,每天每台机器播种50亩地左右,预计在4月30日前后播种完毕。”甘肃天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营销部部长孙振臣说。
在提升种植效率的同时,山丹县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今年,在山丹县清泉镇北湾村开展新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这种新型地膜在保留传统地膜保温保墒功能的基础上,可自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破解了农田“白色污染”治理难题。
“近年来,依托地膜科学回收试点项目,在县域内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4.1万亩。在清泉镇北湾村连片示范马铃薯全生物降解地膜500余亩,并同步开展不同厚度、不同厂家及填埋、暴晒等实验,为筛选适宜的降解地膜提供数据支撑。”山丹县经作中心副主任党兴平说。
近年来,山丹县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优化产业布局、鼓励科技创新、培强龙头企业等方式,因地制宜构建起集脱毒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同时,山丹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种植,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聚力提速优化农机设施装备。这场融合科技创新与绿色理念的春耕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能,更描绘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图景。(聂英 赵兴东)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春耕正酣,沃野复苏。眼下,山丹县13.5万亩马铃薯播种工作全面启动。通过新品种推广、机械化作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等创新举措,马铃薯产业正朝着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为群众增收注入强劲“薯”光。
在山丹县位奇镇东湾村,随着一袋袋有机肥与优质马铃薯种被装填进农机,大型智能化播种机随即启动,沿着规划路径稳步前行。机械臂精准完成开沟、播种、覆膜等系列工序,滴灌带随播同步嵌入土壤,整套作业流程衔接紧密如行云流水,一颗颗优质土豆种子在“一翻一盖”间被种好。
“公司全年规划种植5000亩地,其中东湾村1800亩、霍城镇3200亩。4月10日开始播种,目前是两台机器进行播种兼施肥,每天每台机器播种50亩地左右,预计在4月30日前后播种完毕。”甘肃天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营销部部长孙振臣说。
在提升种植效率的同时,山丹县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今年,在山丹县清泉镇北湾村开展新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这种新型地膜在保留传统地膜保温保墒功能的基础上,可自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破解了农田“白色污染”治理难题。
“近年来,依托地膜科学回收试点项目,在县域内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4.1万亩。在清泉镇北湾村连片示范马铃薯全生物降解地膜500余亩,并同步开展不同厚度、不同厂家及填埋、暴晒等实验,为筛选适宜的降解地膜提供数据支撑。”山丹县经作中心副主任党兴平说。
近年来,山丹县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优化产业布局、鼓励科技创新、培强龙头企业等方式,因地制宜构建起集脱毒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同时,山丹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种植,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聚力提速优化农机设施装备。这场融合科技创新与绿色理念的春耕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能,更描绘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图景。(聂英 赵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