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山丹
山丹:做强农业“芯片” 赋能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4月08日 10:57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山丹县立足地理优势与产业基础,紧紧围绕“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全链布局、院地合作等多维举措,全力打造种业高地,为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全产业链布局 夯实种业根基

  走进山丹县正明公司现代化组培中心,一排排育苗瓶整齐地陈列在置物架上,瓶内的马铃薯脱毒苗长势喜人,等待脱毒苗移植大棚后,进行蛭石育种,就可以获得马铃薯原原种。同样,在公司种薯仓储中心,5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马铃薯种植前的选种、切种、拌种等各项准备工作。手起刀落,三两下一颗完整的马铃薯便成了待播的薯种。

  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山丹县聚焦马铃薯种薯产业,构建“引、育、繁、推、加、销一体化”体系,推动脱毒种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龙头企业,致力于马铃薯脱毒苗组培、马铃薯种薯繁育和马铃薯大田种植、储藏以及销售,建成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2万亩以上,每年与种植大户签订种植合同100多份,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示范基地辐射延伸至甘肃永昌、河南、广州等地。目前,山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省区农业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驱动 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

  甘肃祥和种业是一家以马铃薯良种扩繁、种植、收购为一体的企业,拥有先进的马铃薯育种、种薯脱毒及生产技术。眼下,公司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一颗颗马铃薯“原种”在自动化传送带上缓缓移动,经过层层筛选,个头均匀、表皮光滑的优质种薯被分拣出来,装车运往全国各地的农业企业和农户手中。

  祥和种业公司总经理张学尧表示,“公司生产了大约3500吨种薯,除了能够保证本地甘农薯7号和祥和一号的种植需求外,还为全国各地客户提供优质种薯。目前,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国内20多个省份。”

  山丹县依托生物技术攻克种业难题,建成现代化脱毒组培中心,为种薯质量提供科技保障,实现马铃薯种苗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目前,5家种薯繁育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年生产组培苗6700万株以上,生产原原种一亿多粒。

院地协同发力 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

  有好种子,才能多产粮、产好粮。走进位奇镇张湾村小麦新品种试验展示示范点,农技人员手持测距仪在田间来回穿梭,把试验田划成各个小区,人工开沟播种。收获时单收单打,通过试验对比,选育适应山丹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为了提高小麦的单产,山丹县每年和农科院及各大院校合作开展小麦新品种筛选以及大面积的繁育试验,为小麦增产提供优良的品种。”山丹县种子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忠福介绍,全县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率逐年提高,成功选育抗逆性强、耐旱高产的油菜新品种。

  深化产学研融合,山丹县与培黎职业学院共建马铃薯组培中心,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衔接。在智能玻璃温室内,学生与技术人员协同开展组培苗定植、扩繁,年培育优质脱毒种薯可满足8万亩商品薯用种需求。同时,甘肃普瑞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引入高校资源,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繁育耐旱燕麦品种,年供种2000吨,服务全国10万亩饲草种植。

  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山丹县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向“研、育、繁、推”全链条延伸。同时,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与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营造良好生态。通过持续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山丹县正以一粒粒“金种子”书写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的时代答卷。(黄东亮 王海)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山丹县立足地理优势与产业基础,紧紧围绕“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全链布局、院地合作等多维举措,全力打造种业高地,为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全产业链布局 夯实种业根基

  走进山丹县正明公司现代化组培中心,一排排育苗瓶整齐地陈列在置物架上,瓶内的马铃薯脱毒苗长势喜人,等待脱毒苗移植大棚后,进行蛭石育种,就可以获得马铃薯原原种。同样,在公司种薯仓储中心,5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马铃薯种植前的选种、切种、拌种等各项准备工作。手起刀落,三两下一颗完整的马铃薯便成了待播的薯种。

  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山丹县聚焦马铃薯种薯产业,构建“引、育、繁、推、加、销一体化”体系,推动脱毒种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龙头企业,致力于马铃薯脱毒苗组培、马铃薯种薯繁育和马铃薯大田种植、储藏以及销售,建成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2万亩以上,每年与种植大户签订种植合同100多份,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示范基地辐射延伸至甘肃永昌、河南、广州等地。目前,山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省区农业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驱动 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

  甘肃祥和种业是一家以马铃薯良种扩繁、种植、收购为一体的企业,拥有先进的马铃薯育种、种薯脱毒及生产技术。眼下,公司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一颗颗马铃薯“原种”在自动化传送带上缓缓移动,经过层层筛选,个头均匀、表皮光滑的优质种薯被分拣出来,装车运往全国各地的农业企业和农户手中。

  祥和种业公司总经理张学尧表示,“公司生产了大约3500吨种薯,除了能够保证本地甘农薯7号和祥和一号的种植需求外,还为全国各地客户提供优质种薯。目前,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国内20多个省份。”

  山丹县依托生物技术攻克种业难题,建成现代化脱毒组培中心,为种薯质量提供科技保障,实现马铃薯种苗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目前,5家种薯繁育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年生产组培苗6700万株以上,生产原原种一亿多粒。

院地协同发力 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

  有好种子,才能多产粮、产好粮。走进位奇镇张湾村小麦新品种试验展示示范点,农技人员手持测距仪在田间来回穿梭,把试验田划成各个小区,人工开沟播种。收获时单收单打,通过试验对比,选育适应山丹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为了提高小麦的单产,山丹县每年和农科院及各大院校合作开展小麦新品种筛选以及大面积的繁育试验,为小麦增产提供优良的品种。”山丹县种子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忠福介绍,全县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率逐年提高,成功选育抗逆性强、耐旱高产的油菜新品种。

  深化产学研融合,山丹县与培黎职业学院共建马铃薯组培中心,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衔接。在智能玻璃温室内,学生与技术人员协同开展组培苗定植、扩繁,年培育优质脱毒种薯可满足8万亩商品薯用种需求。同时,甘肃普瑞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引入高校资源,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繁育耐旱燕麦品种,年供种2000吨,服务全国10万亩饲草种植。

  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山丹县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向“研、育、繁、推”全链条延伸。同时,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与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营造良好生态。通过持续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山丹县正以一粒粒“金种子”书写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的时代答卷。(黄东亮 王海)

编辑:何淼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