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陇梧可栖 有凤来仪——甘州区以排头兵姿态打造“鸾翔凤集”人才高地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4月02日 11:53

分享到:

  “人”是主心骨,“才”聚事业兴。甘州区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以引才为基础、育才为重点、用才为关键、留才为保障,统筹推进人才“引育留用”一体发展,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力赋能。

海纳百川 刚柔并济揽英才

  秉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引才理念,多点发力、多极蓄能,组织实施张掖学子返乡筑梦、紧缺人才组团引进、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在外优秀人才回流、在张高校人才留甘“五大计划”,加快构建人才集聚雁阵格局。

  同时,破解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起”等问题,推行“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制度,17家企业、4个事业单位柔性引进省内高校院所非遗保护、食品科学、畜牧兽医、食用菌生产加工、动物遗传育种和繁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10个89人,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互促互进。

  成立于2021年的甘肃固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青年创业型企业,先后柔性引进6位博士生导师、2位国医大师,专研党参红枣功能性食品加工等工艺技术,构建大健康食品及特色农产品的研发体系,成功转化食药同源“膳始”品牌系列产品3个、研发储备新产品15个,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刚开始团队只有7人,都想在食药同源大健康领域有所作为,也都看好张掖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于是就从兰州迁移到甘州创业发展。”公司研发总监何贵山回忆,仅3年多时间,他就获评“第三批陇原青年英才”、入选市拔尖人才,成长为全省创新创业导师、药膳营养师。

  “千里马”得遇“好伯乐”。甘州区紧扣发展需要,立足“一粒种、一篮子菜、两头牛”“两新一煤”等重点产业、重要领域人才需求,精准绘制“急需人才招引图谱”,选聘校园引才志愿者88名,组团赴北京、上海等高校开展引才宣介活动,近三年全职引进聘用各类优秀人才657名,去年一次性集中全职引进硕士研究生59名,为经济社会发展精准输入人才力量。

  “选择甘州、扎根甘州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这里的工作环境和政策保障让我充分感受到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区委专门组织召开引进人才工作座谈会,主要领导和我们‘面对面’交心,为我们‘实打实’解忧。”作为一名天水籍引进人才,区林草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干部安毅鹏很欣慰,到甘州不长时间,区上就帮他解决了配偶工作和住房问题。

多方联动 倾心培育促成长

  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近年来,甘州区立足培养对象广覆盖、培养方式多渠道、培养机构多元化,采取“区级集中培训+单位自主培训”方式,组织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等专题培训班30多期、培训5600余人次。聚焦学业务、强业务、精业务,组织开展“业务知识我来讲”活动,以“单位内部业务骨干讲+行业部门分管领导讲+上级对口部门专家人才讲”的模式,开展讲授活动1000多场次,帮助广大干部人才在学习业务中提升能力素质、在融会贯通中把握工作规律。

  “2021年我被选派到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脱产研修学习1年,2023年推荐我主持实施了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1项,获得20万元的省级资金扶持。通过国家级的研修学习和省一级的项目支持,我的专业专长、综合素质、服务能力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区畜牧兽医工作站高级兽医师常嵘表示。

  围绕提升新形势下社会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甘州区每年举办社会人才班次100多期、培训5000余人次。建立“1+N”导师制帮带培养制度,30多名优秀专家人才导师帮带培养中青年人才100多人。按照“学有场地、看有实体、教有师资、听有课程、练有设备、训有质效”的标准,集中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社会人才培训中心20个,通过规划引领、政策集成、多点联动,推动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行业人才分布渐趋合理。

  2005年,大学毕业的马金回到家乡长安镇前进村做了一名村会计,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市区人才计划的培养,马金一步步走上了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牧场场长、财务部部长、生产总监等重点岗位。如今,马金已从一个畜牧产业的“门外汉”,成长为高级职称的畜牧专家,任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环资总监。“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也离不开企业的包容与搭台,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关爱。”马金感言。

不拘一格 搭建舞台赋高能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甘州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持续打造各类高能级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绽放光彩提供广阔舞台。在省级重点人才项目的支持下,张掖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建成“西北科研中心”,张掖市金葵花种业有限公司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试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11个。在各行业领域的政策扶持下,甘肃奥林贝尔生物科技集团、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个,建成甘肃河西制药有限公司郭文宾、甘肃祁连牧歌实业有限公司林梁、张掖兰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志勇等优秀人才专家工作室12个,累计取得各类研发成果50多项,带动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科技创新型企业3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8家,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政府大力支持企业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奥林贝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时,组织、人社部门给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获批后第一时间落实了建站补贴。”甘肃奥林贝尔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省领军人才武刚说。

  同时,该区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和人才发展需求,强化校地合作共建,促进“产学研”融合助力,不断释放高校、企业、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建成果树综合试验站,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河西走廊玉米智慧种植技术、肉牛产业4个专家院,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把脉开方”。前进牧业、新乐集团着眼培养内需型人才、打造创新型企业,建成前进、新乐商学院。

  实施“名医名院”柔性引才工程,甘州区妇幼保健院建成省妇幼保健院甘州区专家工作站(室)6个,甘州区人民医院引进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徐亚伟等张掖籍知名医学专家建成工作站(室)6个,累计开展学术授课235次、带教896人次、手术示教1023例、义诊2359人次、远程会诊2456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区委区政府扶持医院柔性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康鹏德教授,并成立优秀人才专家工作室,通过康教授的手术示教和帮带培养,我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领域快速成长。”甘州区人民医院骨一科主任医师牛鸣受益匪浅,连声感谢。目前,牛鸣主刀的3D打印膝关节置换手术,填补了我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迈出了河西地区数字骨科发展的第一步。

近悦远来 暖心服务优生态

  让人才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始终是甘州人才工作的追求。多年来,该区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四班子29名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优秀人才35名,95名区管领导班子480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492名优秀人才,区级领导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帮助人才纾困解难。立足构建服务人才成长成才全周期产业链,组建运营张国臂掖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接实施各类业务200多项,服务各类人才2000多人次。

  把人才政策作为吸引感召人才集聚的关键要素,持续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含情量”,近三年为各类人才兑现落实租房补助、建室补贴、职称奖补等123.8万元,全面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建成“青创空间”内设65个创孵办公席位,培育青年创业项目54个,吸纳创业团队226个,出孵创业实体173户。围绕打造青年人才来甘暖心“第一站”和“落脚点”,建成4家青年人才驿站,为200多名来甘求职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免费住宿。

  先后推荐111名优秀人才入选市拔尖人才、市行业骨干人才培养计划,130名优秀人才申领“陇原人才服务卡”“金张掖人才服务卡”,14名优秀人才参加“西部之光”“陇原之光”“彩虹之光”人才培养项目及研修学习计划。开展引进人才“来甘州、谈感受”、优秀人才“在甘州、话发展”、职能部门“强甘州、汇动能”人才宣传系列活动40多期,持续优化近悦远来的最优人才生态。“2023年我们入驻青创空间,不仅获得了专业的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还享受到减免房租、政策扶持、项目对接等服务,仅一年时间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产值已达100多万元。”甘肃希域天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理彭立峰为甘州人才工作点赞。

  甘州区持续加力厚植爱才惜才“沃土”,为各类人才铺就成才之路、撑起遮雨之伞、点亮温暖之灯,吸引四面八方的人才择佳木而栖、觅热土而居,筑起了“鸾翔凤集”的人才高地。(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人”是主心骨,“才”聚事业兴。甘州区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以引才为基础、育才为重点、用才为关键、留才为保障,统筹推进人才“引育留用”一体发展,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力赋能。

海纳百川 刚柔并济揽英才

  秉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引才理念,多点发力、多极蓄能,组织实施张掖学子返乡筑梦、紧缺人才组团引进、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在外优秀人才回流、在张高校人才留甘“五大计划”,加快构建人才集聚雁阵格局。

  同时,破解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起”等问题,推行“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制度,17家企业、4个事业单位柔性引进省内高校院所非遗保护、食品科学、畜牧兽医、食用菌生产加工、动物遗传育种和繁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10个89人,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互促互进。

  成立于2021年的甘肃固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青年创业型企业,先后柔性引进6位博士生导师、2位国医大师,专研党参红枣功能性食品加工等工艺技术,构建大健康食品及特色农产品的研发体系,成功转化食药同源“膳始”品牌系列产品3个、研发储备新产品15个,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刚开始团队只有7人,都想在食药同源大健康领域有所作为,也都看好张掖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于是就从兰州迁移到甘州创业发展。”公司研发总监何贵山回忆,仅3年多时间,他就获评“第三批陇原青年英才”、入选市拔尖人才,成长为全省创新创业导师、药膳营养师。

  “千里马”得遇“好伯乐”。甘州区紧扣发展需要,立足“一粒种、一篮子菜、两头牛”“两新一煤”等重点产业、重要领域人才需求,精准绘制“急需人才招引图谱”,选聘校园引才志愿者88名,组团赴北京、上海等高校开展引才宣介活动,近三年全职引进聘用各类优秀人才657名,去年一次性集中全职引进硕士研究生59名,为经济社会发展精准输入人才力量。

  “选择甘州、扎根甘州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这里的工作环境和政策保障让我充分感受到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区委专门组织召开引进人才工作座谈会,主要领导和我们‘面对面’交心,为我们‘实打实’解忧。”作为一名天水籍引进人才,区林草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干部安毅鹏很欣慰,到甘州不长时间,区上就帮他解决了配偶工作和住房问题。

多方联动 倾心培育促成长

  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近年来,甘州区立足培养对象广覆盖、培养方式多渠道、培养机构多元化,采取“区级集中培训+单位自主培训”方式,组织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等专题培训班30多期、培训5600余人次。聚焦学业务、强业务、精业务,组织开展“业务知识我来讲”活动,以“单位内部业务骨干讲+行业部门分管领导讲+上级对口部门专家人才讲”的模式,开展讲授活动1000多场次,帮助广大干部人才在学习业务中提升能力素质、在融会贯通中把握工作规律。

  “2021年我被选派到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脱产研修学习1年,2023年推荐我主持实施了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1项,获得20万元的省级资金扶持。通过国家级的研修学习和省一级的项目支持,我的专业专长、综合素质、服务能力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区畜牧兽医工作站高级兽医师常嵘表示。

  围绕提升新形势下社会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甘州区每年举办社会人才班次100多期、培训5000余人次。建立“1+N”导师制帮带培养制度,30多名优秀专家人才导师帮带培养中青年人才100多人。按照“学有场地、看有实体、教有师资、听有课程、练有设备、训有质效”的标准,集中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社会人才培训中心20个,通过规划引领、政策集成、多点联动,推动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行业人才分布渐趋合理。

  2005年,大学毕业的马金回到家乡长安镇前进村做了一名村会计,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市区人才计划的培养,马金一步步走上了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牧场场长、财务部部长、生产总监等重点岗位。如今,马金已从一个畜牧产业的“门外汉”,成长为高级职称的畜牧专家,任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环资总监。“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也离不开企业的包容与搭台,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关爱。”马金感言。

不拘一格 搭建舞台赋高能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甘州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持续打造各类高能级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绽放光彩提供广阔舞台。在省级重点人才项目的支持下,张掖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建成“西北科研中心”,张掖市金葵花种业有限公司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试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11个。在各行业领域的政策扶持下,甘肃奥林贝尔生物科技集团、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个,建成甘肃河西制药有限公司郭文宾、甘肃祁连牧歌实业有限公司林梁、张掖兰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志勇等优秀人才专家工作室12个,累计取得各类研发成果50多项,带动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科技创新型企业3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8家,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政府大力支持企业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奥林贝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时,组织、人社部门给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获批后第一时间落实了建站补贴。”甘肃奥林贝尔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省领军人才武刚说。

  同时,该区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和人才发展需求,强化校地合作共建,促进“产学研”融合助力,不断释放高校、企业、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建成果树综合试验站,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河西走廊玉米智慧种植技术、肉牛产业4个专家院,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把脉开方”。前进牧业、新乐集团着眼培养内需型人才、打造创新型企业,建成前进、新乐商学院。

  实施“名医名院”柔性引才工程,甘州区妇幼保健院建成省妇幼保健院甘州区专家工作站(室)6个,甘州区人民医院引进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徐亚伟等张掖籍知名医学专家建成工作站(室)6个,累计开展学术授课235次、带教896人次、手术示教1023例、义诊2359人次、远程会诊2456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区委区政府扶持医院柔性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康鹏德教授,并成立优秀人才专家工作室,通过康教授的手术示教和帮带培养,我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领域快速成长。”甘州区人民医院骨一科主任医师牛鸣受益匪浅,连声感谢。目前,牛鸣主刀的3D打印膝关节置换手术,填补了我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迈出了河西地区数字骨科发展的第一步。

近悦远来 暖心服务优生态

  让人才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始终是甘州人才工作的追求。多年来,该区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四班子29名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优秀人才35名,95名区管领导班子480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492名优秀人才,区级领导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帮助人才纾困解难。立足构建服务人才成长成才全周期产业链,组建运营张国臂掖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接实施各类业务200多项,服务各类人才2000多人次。

  把人才政策作为吸引感召人才集聚的关键要素,持续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含情量”,近三年为各类人才兑现落实租房补助、建室补贴、职称奖补等123.8万元,全面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建成“青创空间”内设65个创孵办公席位,培育青年创业项目54个,吸纳创业团队226个,出孵创业实体173户。围绕打造青年人才来甘暖心“第一站”和“落脚点”,建成4家青年人才驿站,为200多名来甘求职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免费住宿。

  先后推荐111名优秀人才入选市拔尖人才、市行业骨干人才培养计划,130名优秀人才申领“陇原人才服务卡”“金张掖人才服务卡”,14名优秀人才参加“西部之光”“陇原之光”“彩虹之光”人才培养项目及研修学习计划。开展引进人才“来甘州、谈感受”、优秀人才“在甘州、话发展”、职能部门“强甘州、汇动能”人才宣传系列活动40多期,持续优化近悦远来的最优人才生态。“2023年我们入驻青创空间,不仅获得了专业的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还享受到减免房租、政策扶持、项目对接等服务,仅一年时间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产值已达100多万元。”甘肃希域天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理彭立峰为甘州人才工作点赞。

  甘州区持续加力厚植爱才惜才“沃土”,为各类人才铺就成才之路、撑起遮雨之伞、点亮温暖之灯,吸引四面八方的人才择佳木而栖、觅热土而居,筑起了“鸾翔凤集”的人才高地。(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编辑:邢琪琦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