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春潮澎湃,生机勃发。连日来,临泽县扎尔墩工业集中区的易事特张掖储能装备制造模组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在计算机控制器上进行模组和PACK生产、组装、检测,保障新疆48组新型储能装备早日运行。
晨光熹微,山丹县东乐北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蔚为壮观。日前,50MW/200MWH中帛源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在该基地建成投入运行,200套集装箱、400个储液罐组成大型“充电宝”,静静矗立在光伏集阵中,全面开启储电模式,为全省大电网稳定运行注入新动力。
张掖市坚持“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用造”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沙戈荒”大基地、调峰能力、电力外送、就地消纳、新能源装备制造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综合能源大基地、储能调峰大矩阵、绿电消纳大网架、装备制造大集群,全力构建千亿级新能源产业体系,为甘肃省加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贡献张掖力量。
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立足市情实际,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认真研究甘肃省新能源建设指标分配办法,结合全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和能源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印发《张掖市“十四五”第三批新能源建设指标配置办法》《张掖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4-2030年)》等,统筹推进新能源建设,构建以“六储三区两源一带”为主线的新型储能发展布局。
抢抓全省创建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有利契机,立足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新能源资源优势,统筹推动“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运造”一体发展,加快打造“四基地一体系”,新能源产业进入“快车道”。至2024年底,全市电力装机规模达到738.9万千瓦,其中新能源58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规模的75.8%,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154万千瓦,位居全省第四。积极做好“十四五”第三批新能源指标配置工作,首批入库新增负荷36项,至目前已开工21项,完成投资52.75亿元。
“宏泽海槿电解制氢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从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到试运行投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推进项目建设。”甘肃宏泽海槿氢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副总经理徐瑞宁表示。宏泽海槿2500Nm³/h制氢电解槽产品成功下线,大批自动化生产设备同步上新,“智造”场景遍布生产车间,标志着张掖市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开启新篇。
张掖盘道山、皇城抽水蓄能项目加快实施,累计完成投资19.3亿元,张掖2×100万千瓦燃煤机组扩建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8亿元。全市建成充电站54座、充电桩1427个,建成临泽天海等共享储能电站4个,目前已投运及在建储能项目建设规模154.2万千瓦/422.3万千瓦时。750千伏甘州第二台主变扩建工程建成投运,团结33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平山湖330千伏汇集站有序实施,红山、黑开等5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稳步推进。
在张掖市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起重机在轰鸣声中“歌唱”,千名建设者怀揣梦想,奏响加快建设“强音”,引水隧洞开始掘进,安全洞、交通洞等加紧施工。作为国家和甘肃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相当于在山间建起的一个“超级充电宝”,可承担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功能,是未来甘肃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的调节器和稳定器,每年可为国家电网提供清洁能源16.3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85.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7.6万吨。
平山湖一号矿井、金湾煤矿改建、平坡三五号矿井等项目有序推进。青阳煤矿项目正在办理审查及采矿证,临泽红柳园、肃南法拉沟矿区、山丹东水泉东及长山子煤田矿区均已委托编制矿区总规、总规环评、地质勘察报告。山丹河西煤炭集散中心项目已完成可研、用地预审等。截至目前,全市煤炭生产(含试运转)产能达330万吨,在建产能达420万吨。张掖LNG储气中心一期已建成投产日均用气量50万方,日生产LNG300余吨,累计生产及储存LNG达13.14万吨。争取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和超长期国债项目2.58亿元。
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培育同步发展,不断完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聚焦风电产业链、光伏发电产业链、新型储能产业链,积极谋划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全市风电、光电、氢能、储能产业一体发展,持续推动产业链培育壮大、延伸补强。现已落地风机总装、塔筒叶片、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产业链补强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55.64亿元,2024年产值达92亿元。
位于高台县南华工业园区的甘肃创腾电力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火光闪烁,电锯声、焊接声不绝于耳,各工区人员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干得热火朝天。“我们是目前河西地区最大的风电塔筒生产企业,具备年生产10万吨5.0MW以上风电塔筒的生产能力。2023年订单量最大,生产了171套塔筒,发往新疆、内蒙等地,实现产值1.1亿元,利税近千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刘坚宏告诉记者,2024年公司签定订单109套,今年年初又签定43套新订单,正在抓紧生产。
上海电气风电(张掖)产业基地风机叶片生产线上,机械马力全开,高速运转,工作人员抢时间赶进度,加紧生产风机叶片。经过铺层、注胶、合模、后处理、刷漆、内外部检查、维修等工序后,100多米长的巨型风机叶片“整装待发”。“去年生产128支叶片,今年计划生产300支。最近生产的这批叶片长108米,发往金塔。”该基地生产线质量主管柳达伟表示。
资源开发“迭代升级”、产业配套“聚势成链”,新增项目“风生水起”、知名企业“接踵而至”,绿色能源“动力澎湃”、新型产业“遍地开花”,优化环境“近悦远来”、加力发展“再现活力”……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各类新能源储能装备不停“追风逐光”,向新而行,张掖“新能源+储能”持续加力,助力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培植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陈海 郭沛良)
资料图
中国张掖网讯 春潮澎湃,生机勃发。连日来,临泽县扎尔墩工业集中区的易事特张掖储能装备制造模组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在计算机控制器上进行模组和PACK生产、组装、检测,保障新疆48组新型储能装备早日运行。
晨光熹微,山丹县东乐北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蔚为壮观。日前,50MW/200MWH中帛源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在该基地建成投入运行,200套集装箱、400个储液罐组成大型“充电宝”,静静矗立在光伏集阵中,全面开启储电模式,为全省大电网稳定运行注入新动力。
张掖市坚持“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用造”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沙戈荒”大基地、调峰能力、电力外送、就地消纳、新能源装备制造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综合能源大基地、储能调峰大矩阵、绿电消纳大网架、装备制造大集群,全力构建千亿级新能源产业体系,为甘肃省加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贡献张掖力量。
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立足市情实际,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认真研究甘肃省新能源建设指标分配办法,结合全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和能源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印发《张掖市“十四五”第三批新能源建设指标配置办法》《张掖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4-2030年)》等,统筹推进新能源建设,构建以“六储三区两源一带”为主线的新型储能发展布局。
抢抓全省创建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有利契机,立足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新能源资源优势,统筹推动“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运造”一体发展,加快打造“四基地一体系”,新能源产业进入“快车道”。至2024年底,全市电力装机规模达到738.9万千瓦,其中新能源58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规模的75.8%,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154万千瓦,位居全省第四。积极做好“十四五”第三批新能源指标配置工作,首批入库新增负荷36项,至目前已开工21项,完成投资52.75亿元。
“宏泽海槿电解制氢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从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到试运行投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推进项目建设。”甘肃宏泽海槿氢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副总经理徐瑞宁表示。宏泽海槿2500Nm³/h制氢电解槽产品成功下线,大批自动化生产设备同步上新,“智造”场景遍布生产车间,标志着张掖市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开启新篇。
张掖盘道山、皇城抽水蓄能项目加快实施,累计完成投资19.3亿元,张掖2×100万千瓦燃煤机组扩建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8亿元。全市建成充电站54座、充电桩1427个,建成临泽天海等共享储能电站4个,目前已投运及在建储能项目建设规模154.2万千瓦/422.3万千瓦时。750千伏甘州第二台主变扩建工程建成投运,团结33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平山湖330千伏汇集站有序实施,红山、黑开等5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稳步推进。
在张掖市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起重机在轰鸣声中“歌唱”,千名建设者怀揣梦想,奏响加快建设“强音”,引水隧洞开始掘进,安全洞、交通洞等加紧施工。作为国家和甘肃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相当于在山间建起的一个“超级充电宝”,可承担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功能,是未来甘肃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的调节器和稳定器,每年可为国家电网提供清洁能源16.3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85.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7.6万吨。
平山湖一号矿井、金湾煤矿改建、平坡三五号矿井等项目有序推进。青阳煤矿项目正在办理审查及采矿证,临泽红柳园、肃南法拉沟矿区、山丹东水泉东及长山子煤田矿区均已委托编制矿区总规、总规环评、地质勘察报告。山丹河西煤炭集散中心项目已完成可研、用地预审等。截至目前,全市煤炭生产(含试运转)产能达330万吨,在建产能达420万吨。张掖LNG储气中心一期已建成投产日均用气量50万方,日生产LNG300余吨,累计生产及储存LNG达13.14万吨。争取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和超长期国债项目2.58亿元。
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培育同步发展,不断完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聚焦风电产业链、光伏发电产业链、新型储能产业链,积极谋划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全市风电、光电、氢能、储能产业一体发展,持续推动产业链培育壮大、延伸补强。现已落地风机总装、塔筒叶片、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产业链补强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55.64亿元,2024年产值达92亿元。
位于高台县南华工业园区的甘肃创腾电力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火光闪烁,电锯声、焊接声不绝于耳,各工区人员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干得热火朝天。“我们是目前河西地区最大的风电塔筒生产企业,具备年生产10万吨5.0MW以上风电塔筒的生产能力。2023年订单量最大,生产了171套塔筒,发往新疆、内蒙等地,实现产值1.1亿元,利税近千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刘坚宏告诉记者,2024年公司签定订单109套,今年年初又签定43套新订单,正在抓紧生产。
上海电气风电(张掖)产业基地风机叶片生产线上,机械马力全开,高速运转,工作人员抢时间赶进度,加紧生产风机叶片。经过铺层、注胶、合模、后处理、刷漆、内外部检查、维修等工序后,100多米长的巨型风机叶片“整装待发”。“去年生产128支叶片,今年计划生产300支。最近生产的这批叶片长108米,发往金塔。”该基地生产线质量主管柳达伟表示。
资源开发“迭代升级”、产业配套“聚势成链”,新增项目“风生水起”、知名企业“接踵而至”,绿色能源“动力澎湃”、新型产业“遍地开花”,优化环境“近悦远来”、加力发展“再现活力”……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各类新能源储能装备不停“追风逐光”,向新而行,张掖“新能源+储能”持续加力,助力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培植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陈海 郭沛良)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