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民乐讯 民乐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提高秸秆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创新打造“三级循环”秸秆利用体系,形成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点草成金”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实现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成功打造秸秆循环利用模式县。
乡镇“小循环”激发农户参与热情。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鼓励引导农户、农牧企业(合作社)以自身种植基地为载体,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效衔接,有效拓展了养殖业饲料来源,缓解了粮食供需矛盾,秸秆通过过腹还田,构建“秸秆饲料—牛羊养殖—粪肥还田”闭环,形成小区域一级种养循环生态模式。小麦、玉米等秸秆加工成高密度饲料块(颗粒),实现每吨秸秆增收200元。
工业园区“中循环”彰显科技力量。以优化产业链条为手段,创建园区二级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在工业园区培育了一批设备适用、技术先进的经营主体,利用自身资源、技术等优势,发展“秸-饲-肥”“秸-沼-肥”“秸-菌-肥”的生态循环农业。引导企业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作为生态循环农业关键点,将种植业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种植业的肥料、养殖业的饲料和菌业的袋料,将养殖业产生的粪料、菌业的袋料通过分解处理后转化为种植业的肥料。
县域层面“大循环”打通秸秆利用产业链。以提高秸秆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利用41.27万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134万多头(只)牛羊每年产出的149.98万吨粪污,优化秸秆收集、储运、加工、利用、销售等全产业链,培育了7家项目实施主体,创建了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3处和秸秆收储站1处,打造出了资源梯级利用、要素合理流动的县域大循环三级农业绿色循环产业链,稳步打造了以秸秆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秸秆产业化利用长效机制。(赵玉梅 杨福海)
中国张掖网民乐讯 民乐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提高秸秆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创新打造“三级循环”秸秆利用体系,形成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点草成金”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实现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成功打造秸秆循环利用模式县。
乡镇“小循环”激发农户参与热情。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鼓励引导农户、农牧企业(合作社)以自身种植基地为载体,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效衔接,有效拓展了养殖业饲料来源,缓解了粮食供需矛盾,秸秆通过过腹还田,构建“秸秆饲料—牛羊养殖—粪肥还田”闭环,形成小区域一级种养循环生态模式。小麦、玉米等秸秆加工成高密度饲料块(颗粒),实现每吨秸秆增收200元。
工业园区“中循环”彰显科技力量。以优化产业链条为手段,创建园区二级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在工业园区培育了一批设备适用、技术先进的经营主体,利用自身资源、技术等优势,发展“秸-饲-肥”“秸-沼-肥”“秸-菌-肥”的生态循环农业。引导企业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作为生态循环农业关键点,将种植业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种植业的肥料、养殖业的饲料和菌业的袋料,将养殖业产生的粪料、菌业的袋料通过分解处理后转化为种植业的肥料。
县域层面“大循环”打通秸秆利用产业链。以提高秸秆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利用41.27万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134万多头(只)牛羊每年产出的149.98万吨粪污,优化秸秆收集、储运、加工、利用、销售等全产业链,培育了7家项目实施主体,创建了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3处和秸秆收储站1处,打造出了资源梯级利用、要素合理流动的县域大循环三级农业绿色循环产业链,稳步打造了以秸秆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秸秆产业化利用长效机制。(赵玉梅 杨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