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育良种 建基地 推动畜牧产业提档升级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3月17日 09:06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初春的山丹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作为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山丹县抢抓农时,以“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为核心,全面推进草畜产业全链条升级。在燕麦草育种企业紧锣密鼓储备良种、锡航肉牛现代化养殖基地加快建设的生动场景中,一幅畜牧业提档升级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甘肃普瑞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派忙碌而专注的景象瞬间映入眼帘。实验室内,灯光敞亮,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们全神贯注,手中镊子、量具精准摆弄,仔细端详样本。他们紧盯数据,不放过任何偏差,严谨测定种子芽率、净度与纯度。

  甘肃普瑞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如帜:“截至目前,我们公司已储备牧草种子3000多吨,可以满足山丹县将近15万亩的牧草生产需求,同时还能供应新疆、西藏、内蒙古、四川等地的种子需求。”

  好种子种出好牧草。在全国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支持下,山丹县燕麦草良种繁育基地内,润牧饲草、天泽农牧等龙头企业正加紧开展种子储备工作。依托“陇燕1号”“陇燕2号”等自主培育的高产抗逆品种,全县燕麦草良种繁育基地已达1.35万亩,良种化率超85%。企业通过“科研+生产”模式,引进国外优质品种17个,并与中国草学会等机构合作,推动燕麦草种植向规模化、机械化升级。2024年,全县人工饲草种植面积突破35.8万亩,年产量达30万吨,牧草产品远销内蒙古、陕西等地,为全国市场提供优质种源保障。

  来到山丹县锡航绿洲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区,现代化的牛舍整齐划一,自动化饲喂系统和环境监控设备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忙碌地调配饲料、清理牛舍。牛舍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或悠然进食,或惬意休憩,偶尔发出几声哞叫,打破宁静。

  山丹县锡航绿洲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海生:“我们场主要以育肥为主,目前一期建成标准化牛棚10栋,拌料棚1座,草料场1万平方米,存栏量为1000头,全部为东北引进的西门塔尔牛,预计2025年年底存栏量达到5000头。”

  备足“口粮”为牛产业发展蓄力。作为山丹县重点引进项目,山丹县锡航绿洲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配套建设粪污处理中心,实现“种养循环”生态模式。今年,山丹县以“畜头肉尾”为方向,推动肉牛产业向良种繁育、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延伸,目前全县肉牛存栏量达3.78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超60%。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饲草种植与托管养殖。

  山丹县农业农村局高级畜牧师周丽萍:“入选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项目总投资8415万元,主要建设高产稳产优质饲草基地5000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家,饲草种子扩繁基地500亩,引调优质种畜4500头只,建设饲草储运配送中心1处,区域性除草站点2个。”

  “兴一种产业,富一方百姓,活一方经济”。山丹县坚持“草畜一体化”发展,依托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统筹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打造从饲草种植到肉制品加工的闭合链条,并开通“绿色通道”,支持饲草基地和养殖场建设。同步推进的“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已建成标准化畜棚2万平方米,引进杜泊羊、湖羊等良种,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强化,实验室监测水平全面提升。此外,依托“中国草学会燕麦收获观摩会”等技术平台,推广全程机械化收割与智慧管理,饲草机械化率达95%以上。

  从一粒燕麦种子的孕育到一头肉牛、肉羊的茁壮成长,山丹县正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书写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这片祁连山下的沃土,将成功打造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山丹样板”,为乡村振兴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道路。(马尚群 吴彪)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初春的山丹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作为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山丹县抢抓农时,以“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为核心,全面推进草畜产业全链条升级。在燕麦草育种企业紧锣密鼓储备良种、锡航肉牛现代化养殖基地加快建设的生动场景中,一幅畜牧业提档升级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甘肃普瑞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派忙碌而专注的景象瞬间映入眼帘。实验室内,灯光敞亮,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们全神贯注,手中镊子、量具精准摆弄,仔细端详样本。他们紧盯数据,不放过任何偏差,严谨测定种子芽率、净度与纯度。

  甘肃普瑞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如帜:“截至目前,我们公司已储备牧草种子3000多吨,可以满足山丹县将近15万亩的牧草生产需求,同时还能供应新疆、西藏、内蒙古、四川等地的种子需求。”

  好种子种出好牧草。在全国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支持下,山丹县燕麦草良种繁育基地内,润牧饲草、天泽农牧等龙头企业正加紧开展种子储备工作。依托“陇燕1号”“陇燕2号”等自主培育的高产抗逆品种,全县燕麦草良种繁育基地已达1.35万亩,良种化率超85%。企业通过“科研+生产”模式,引进国外优质品种17个,并与中国草学会等机构合作,推动燕麦草种植向规模化、机械化升级。2024年,全县人工饲草种植面积突破35.8万亩,年产量达30万吨,牧草产品远销内蒙古、陕西等地,为全国市场提供优质种源保障。

  来到山丹县锡航绿洲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区,现代化的牛舍整齐划一,自动化饲喂系统和环境监控设备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忙碌地调配饲料、清理牛舍。牛舍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或悠然进食,或惬意休憩,偶尔发出几声哞叫,打破宁静。

  山丹县锡航绿洲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海生:“我们场主要以育肥为主,目前一期建成标准化牛棚10栋,拌料棚1座,草料场1万平方米,存栏量为1000头,全部为东北引进的西门塔尔牛,预计2025年年底存栏量达到5000头。”

  备足“口粮”为牛产业发展蓄力。作为山丹县重点引进项目,山丹县锡航绿洲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配套建设粪污处理中心,实现“种养循环”生态模式。今年,山丹县以“畜头肉尾”为方向,推动肉牛产业向良种繁育、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延伸,目前全县肉牛存栏量达3.78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超60%。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饲草种植与托管养殖。

  山丹县农业农村局高级畜牧师周丽萍:“入选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项目总投资8415万元,主要建设高产稳产优质饲草基地5000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家,饲草种子扩繁基地500亩,引调优质种畜4500头只,建设饲草储运配送中心1处,区域性除草站点2个。”

  “兴一种产业,富一方百姓,活一方经济”。山丹县坚持“草畜一体化”发展,依托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统筹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打造从饲草种植到肉制品加工的闭合链条,并开通“绿色通道”,支持饲草基地和养殖场建设。同步推进的“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已建成标准化畜棚2万平方米,引进杜泊羊、湖羊等良种,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强化,实验室监测水平全面提升。此外,依托“中国草学会燕麦收获观摩会”等技术平台,推广全程机械化收割与智慧管理,饲草机械化率达95%以上。

  从一粒燕麦种子的孕育到一头肉牛、肉羊的茁壮成长,山丹县正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书写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这片祁连山下的沃土,将成功打造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山丹样板”,为乡村振兴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道路。(马尚群 吴彪)

编辑:杨洋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