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8%纠纷化解率到平安考核“五连优”,张掖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四级七天”破译基层善治密码
网格员一天“接单”、社区两天“组团”、综治中心两天“会诊”、乡镇两天“拍板”,让纠纷在七日内闭环,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在张掖市,“四级七天”调解法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拧成责任闭环的“一股绳”,不仅让九成多老百姓的烦心事在七天之内“翻篇”,更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大道理”,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的“实场景”。
“一根生锈龙骨”的“网格员解法”
3月10日清晨,甘州区南街祁连社区网格员宋少琪像往常一样走进自己所辖网格金地盛世园小区A网格进行日常寻访。在2-2-603业主刘先生家中,宋少琪了解到,因之前楼上703、803业主家中出现漏水问题,导致刘先生厨房顶棚龙骨因漏水生锈,而在漏水问题解决后,刘先生家厨房顶棚龙骨生锈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后来刘先生与小区物业公司多次沟通未果,双方产生纠纷。
“当天必须谈出结果!”宋少琪立即拉上物业负责人和刘先生面对面协商。她一边安抚业主情绪,一边向物业阐明责任:“维修不能‘头痛医头’,服务得让群众心服口服。”经过耐心细致地调解,物业承诺当天修复龙骨,双方握手言和。从发现问题到解决纠纷,全程未超过24小时。“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时限在当天,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宋少琪说。
这是网格员宋少琪今年化解的第6起纠纷,也是甘州区636名网格员日常工作的缩影,今年至目前,97%的纠纷由网格员初调化解。在“四级七天”调解体系中,网格员承担着“前沿哨兵”的关键角色,他们化身“移动调解站”,通过日常巡查、定点入户、随时接访等方式发现问题,用唠家常的耳力辨冷暖、算细账的脑力断是非、磨破鞋的脚力量民生把矛盾化解在茶水未凉时。“祁连社区积极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靠实矛盾纠纷在网格、社区两级调解责任,切实做到纠纷早发现、快介入、速稳控。”甘州区南街祁连社区蔡娟说。
一根生锈龙骨到97%的纠纷在网格员首调化解,甘州区用“小网格”诠释“大平安”的深层逻辑:当每个网格员守好“七日首调”责任田,当每起纠纷都能在层级闭环中终结,治理的“最后一米”自然畅通无阻。
“四级七天”的甘州实践
甘州大地上,“四级七天”的齿轮从未空转。当网格员们在前线“接单”,身后早已织就一张精密的责任网:社区“组团”调解队便接力上门,综治中心“专家会诊”兜底疑难杂症,乡镇“拍板专班”一锤定音。从“接单”到“销号”,每一环都卡死时限,就像木塔的榫卯结构,环环相扣、层层卸力。“甘州区大力推广运行‘四级七天’调解法,结合‘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坚持资源下倾、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实行纠纷限时层级化解,扎实推动‘四级七天’调解法落地见效,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甘州区综治中心副主任宋舒捷说。
此外,甘州区不断深化“四级七天”调解法运用,建立问题清单,明确调处化解责任、时限,全力将矛盾消除于未发;各乡镇、街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四级七天”调解法将纠纷调处工作科学划分四个层级,压实各方责任,建立横向协调、纵向贯通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推动纠纷分级调处、高效化解;选聘30名专职调解员常驻综治中心,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探索推行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着力提升全区调解工作水平……
2024年,甘州区进京赴省走访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1.6%和64.9%;诉前案件调处成功率上升25.97%。99%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以化解;今年截至3月上旬,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951件……数据是对工作质效最好的印证,不仅展现了甘州区基层治理取得的实效,同时也诠释了张掖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区域智慧与硬核担当。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张掖答卷”
甘州区的实践,正是张掖市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作为深化主动创稳的关键举措,探索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全力压实调解责任、优化调解流程、提升调解质效,推动矛盾纠纷分级调处、限时办结、高效化解,构建起了矛盾纠纷排查基层化、分级调处制度化、限时办结规范化、调处化解全员化的工作格局。
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178个、人民调解员6534名,6个县级综治中心累计常驻部门单位30个,入驻各类调解组织47个、调解员88人;
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98%的矛盾纠纷在7个工作日内有效化解,全市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有效率达100%;
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连续3年实现“双下降”,平安甘肃暨主动创稳成效考核连续5年“优秀”;
“四级七天”调解法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法先进典型,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改革内参》《改革情况交流》刊载。
……
跳动的数据彰显出的是制度齿轮精准咬合的治理效能。
从1178个调解组织织就的平安网络,到98%矛盾纠纷七日清淤的雷霆效率,当“平安甘肃”的金字招牌在这里连续五年镌刻荣光,张掖,不仅用“四级七天”调解法破译了新时代基层善治的深层密码,同时,也精彩绘制了基层治理的新“枫”景。(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宁 岳永顺)
从98%纠纷化解率到平安考核“五连优”,张掖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四级七天”破译基层善治密码
网格员一天“接单”、社区两天“组团”、综治中心两天“会诊”、乡镇两天“拍板”,让纠纷在七日内闭环,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在张掖市,“四级七天”调解法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拧成责任闭环的“一股绳”,不仅让九成多老百姓的烦心事在七天之内“翻篇”,更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大道理”,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的“实场景”。
“一根生锈龙骨”的“网格员解法”
3月10日清晨,甘州区南街祁连社区网格员宋少琪像往常一样走进自己所辖网格金地盛世园小区A网格进行日常寻访。在2-2-603业主刘先生家中,宋少琪了解到,因之前楼上703、803业主家中出现漏水问题,导致刘先生厨房顶棚龙骨因漏水生锈,而在漏水问题解决后,刘先生家厨房顶棚龙骨生锈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后来刘先生与小区物业公司多次沟通未果,双方产生纠纷。
“当天必须谈出结果!”宋少琪立即拉上物业负责人和刘先生面对面协商。她一边安抚业主情绪,一边向物业阐明责任:“维修不能‘头痛医头’,服务得让群众心服口服。”经过耐心细致地调解,物业承诺当天修复龙骨,双方握手言和。从发现问题到解决纠纷,全程未超过24小时。“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时限在当天,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宋少琪说。
这是网格员宋少琪今年化解的第6起纠纷,也是甘州区636名网格员日常工作的缩影,今年至目前,97%的纠纷由网格员初调化解。在“四级七天”调解体系中,网格员承担着“前沿哨兵”的关键角色,他们化身“移动调解站”,通过日常巡查、定点入户、随时接访等方式发现问题,用唠家常的耳力辨冷暖、算细账的脑力断是非、磨破鞋的脚力量民生把矛盾化解在茶水未凉时。“祁连社区积极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靠实矛盾纠纷在网格、社区两级调解责任,切实做到纠纷早发现、快介入、速稳控。”甘州区南街祁连社区蔡娟说。
一根生锈龙骨到97%的纠纷在网格员首调化解,甘州区用“小网格”诠释“大平安”的深层逻辑:当每个网格员守好“七日首调”责任田,当每起纠纷都能在层级闭环中终结,治理的“最后一米”自然畅通无阻。
“四级七天”的甘州实践
甘州大地上,“四级七天”的齿轮从未空转。当网格员们在前线“接单”,身后早已织就一张精密的责任网:社区“组团”调解队便接力上门,综治中心“专家会诊”兜底疑难杂症,乡镇“拍板专班”一锤定音。从“接单”到“销号”,每一环都卡死时限,就像木塔的榫卯结构,环环相扣、层层卸力。“甘州区大力推广运行‘四级七天’调解法,结合‘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坚持资源下倾、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实行纠纷限时层级化解,扎实推动‘四级七天’调解法落地见效,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甘州区综治中心副主任宋舒捷说。
此外,甘州区不断深化“四级七天”调解法运用,建立问题清单,明确调处化解责任、时限,全力将矛盾消除于未发;各乡镇、街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四级七天”调解法将纠纷调处工作科学划分四个层级,压实各方责任,建立横向协调、纵向贯通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推动纠纷分级调处、高效化解;选聘30名专职调解员常驻综治中心,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探索推行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着力提升全区调解工作水平……
2024年,甘州区进京赴省走访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1.6%和64.9%;诉前案件调处成功率上升25.97%。99%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以化解;今年截至3月上旬,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951件……数据是对工作质效最好的印证,不仅展现了甘州区基层治理取得的实效,同时也诠释了张掖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区域智慧与硬核担当。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张掖答卷”
甘州区的实践,正是张掖市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作为深化主动创稳的关键举措,探索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全力压实调解责任、优化调解流程、提升调解质效,推动矛盾纠纷分级调处、限时办结、高效化解,构建起了矛盾纠纷排查基层化、分级调处制度化、限时办结规范化、调处化解全员化的工作格局。
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178个、人民调解员6534名,6个县级综治中心累计常驻部门单位30个,入驻各类调解组织47个、调解员88人;
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98%的矛盾纠纷在7个工作日内有效化解,全市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有效率达100%;
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连续3年实现“双下降”,平安甘肃暨主动创稳成效考核连续5年“优秀”;
“四级七天”调解法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法先进典型,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改革内参》《改革情况交流》刊载。
……
跳动的数据彰显出的是制度齿轮精准咬合的治理效能。
从1178个调解组织织就的平安网络,到98%矛盾纠纷七日清淤的雷霆效率,当“平安甘肃”的金字招牌在这里连续五年镌刻荣光,张掖,不仅用“四级七天”调解法破译了新时代基层善治的深层密码,同时,也精彩绘制了基层治理的新“枫”景。(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宁 岳永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