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三月的春风拂过焉支大地,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的田埂上,泥土泛着湿润的光泽。在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西蓝花育种基地,机器轰鸣声与村民的说笑声交织成一曲春耕协奏曲。
“嗒嗒嗒……”自动化点苗机匀速运转,将西蓝花种子精准植入穴盘。管理员周东正和七八个村民,快手快脚地搬运苗盘:“每天能育八千多盘,这些苗子五月中旬就能下地定植了!”说话间,他的手套已沾满泥土,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作为山丹县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苗老将”,周东对这套机械化流程早已烂熟于心。提及去年的种植成果,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去年我们种了10000亩西蓝花,市场反应特别好,供不应求。所以今年我们一鼓作气,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3万亩!”他笑着指向窗外,“你看,那边大棚里的第一批苗子已经‘站岗’啦!”
记者随着周东的指引,穿过田垄,一座座高标准育苗大棚映入眼帘。推开棚门,湿热的空气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嫩绿的西蓝花幼苗破土而出,叶片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一盘盘育苗盘犹如严阵以待的士兵,整齐划一地排列着。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或专注于培育营养土,或细心地往穴盘中培土,或忙于给幼苗洒水、铺设保鲜膜。
为了做好首批蔬菜苗的培育养护工作,育苗棚管理员高琴和村民们认真负责,严格把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她们定时定量浇水,经常通风换气,用心观察每一株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施肥、喷水,精心养护着每一株菜苗,确保幼苗成活率。高琴介绍道:“第一批的长势不错,出苗率也可以。第二批3月9号开始点籽,3天时间点了600亩地的苗子。”
据山丹县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兴介绍,陈户镇寺沟村西蓝花种植采用“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西蓝花的品质和产量,还带动了周边近百户村民增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西蓝花育苗不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条带领村民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在这个春耕时节,山丹西蓝花育苗正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吴鹏 马尚群 钱文娇)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三月的春风拂过焉支大地,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的田埂上,泥土泛着湿润的光泽。在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西蓝花育种基地,机器轰鸣声与村民的说笑声交织成一曲春耕协奏曲。
“嗒嗒嗒……”自动化点苗机匀速运转,将西蓝花种子精准植入穴盘。管理员周东正和七八个村民,快手快脚地搬运苗盘:“每天能育八千多盘,这些苗子五月中旬就能下地定植了!”说话间,他的手套已沾满泥土,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作为山丹县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苗老将”,周东对这套机械化流程早已烂熟于心。提及去年的种植成果,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去年我们种了10000亩西蓝花,市场反应特别好,供不应求。所以今年我们一鼓作气,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3万亩!”他笑着指向窗外,“你看,那边大棚里的第一批苗子已经‘站岗’啦!”
记者随着周东的指引,穿过田垄,一座座高标准育苗大棚映入眼帘。推开棚门,湿热的空气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嫩绿的西蓝花幼苗破土而出,叶片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一盘盘育苗盘犹如严阵以待的士兵,整齐划一地排列着。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或专注于培育营养土,或细心地往穴盘中培土,或忙于给幼苗洒水、铺设保鲜膜。
为了做好首批蔬菜苗的培育养护工作,育苗棚管理员高琴和村民们认真负责,严格把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她们定时定量浇水,经常通风换气,用心观察每一株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施肥、喷水,精心养护着每一株菜苗,确保幼苗成活率。高琴介绍道:“第一批的长势不错,出苗率也可以。第二批3月9号开始点籽,3天时间点了600亩地的苗子。”
据山丹县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兴介绍,陈户镇寺沟村西蓝花种植采用“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西蓝花的品质和产量,还带动了周边近百户村民增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西蓝花育苗不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条带领村民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在这个春耕时节,山丹西蓝花育苗正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吴鹏 马尚群 钱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