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近年来,甘州区东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辖区空间资源特点和优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采用示范“互”动、畅“通”民意、资源“共”享、文化交“融”的工作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全要素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在共建共治共享中释放基层治理新活力。
示范“互”动,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积极探索“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带动”模式,充分发挥“白衣天使”“橄榄绿”“阳光护航”等志愿服务队作用,汇集辖区医务人员、退役军人、“五老”人员等优秀志愿者加入,常态化开展“医疗进万家”“文明新风你我他”“红色基因代代传”等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明事理、倡新风,让陈规陋习从源头破除。坚持党员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动员辖区广大党员同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不违规操办、参加婚丧嫁娶活动,并签下承诺书,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强化典型带动,通过开展道德讲堂、邀请“身边好人”宣讲先进事迹、培育“一站一品”志愿服务品牌等形式塑造文明新风尚,以先进典型带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发挥群众自治的职能作用,积极动员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群体,在协调邻里纠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施居民公约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调动群众“自治细胞”,共建美好家园。
畅“通”民意,汇聚民心民意“新亮点”。牢固树立“党建统领+民意引领”的工作导向,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充实精神世界。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融入诵读经典、书画曲艺、手工制作、文艺汇演各类文化要素,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夯实民生福祉。聚焦“一老一小一困”重点服务对象,因地制宜制定服务措施,实现“清单式”精准供需对接,联合残联、妇联等群团组织,定期走访慰问残障人士、空巢、高龄老人及困难家庭,建立“需求台账”,常态化开展政策咨询、卫生清洁、健康医疗、义务理发等志愿服务。切实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开展“巧手创意,童趣无限”手工制作、“呵护心灵,健康成长”防霸凌讲座、“春韵雅集诗意流年”诵读活动及书法练习、灯谜连猜等活动,以假期实践补充学校教育的空缺,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资源“共”享,注入干事创业“新动能”。街道注重志愿服务的“互动互融”,鼓励群众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点一点推动创新,推进群众从志愿服务的“局外人”转为“当家人”。借助饮马桥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发展力量,整合辖区文化阵地、社会力量、能人巧匠,不断扩大服务群众半径,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探索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将志愿服务受益群众就地转化为志愿者服务队,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依托各社区积分超市、社区企业、南大池爱心超市,设立积分兑换点6个,根据志愿服务时长、服务质量等标准给予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社区服务。同时,街道积极与周边企业、商家合作,为积分兑换提供更多样的选择。
文化交“融”,优化服务“新载体”。紧紧围绕“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活动”要求,将文明实践与社区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以阵地资源为依托、以志愿队伍为基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打造优质文化阵地,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站建设,整合现有党群服务中心、网格驿站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形成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全面覆盖工作思路,使周边居民出门“运动有馆”“唱歌有厅”“棋牌有盘”,实现足不出户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辖区能歌善舞及书画爱好者,不断充实社区文化队伍,整合辖区自乐班子、老年艺术团、“五老”人员等志愿者资源,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打造“荷花讲坛”“银发课堂”“文艺微宣讲”等志愿服务模式。将理论宣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把惠民政策解读、防诈骗宣传、法律常识讲座、消防安全等纳入宣讲内容,推动党的各项政策在群众间走深走实。
下一步,东街街道将持续深化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队类型,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吸纳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提升文化素养和幸福感,使基层治理充满活力。(曹海燕)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近年来,甘州区东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辖区空间资源特点和优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采用示范“互”动、畅“通”民意、资源“共”享、文化交“融”的工作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全要素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在共建共治共享中释放基层治理新活力。
示范“互”动,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积极探索“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带动”模式,充分发挥“白衣天使”“橄榄绿”“阳光护航”等志愿服务队作用,汇集辖区医务人员、退役军人、“五老”人员等优秀志愿者加入,常态化开展“医疗进万家”“文明新风你我他”“红色基因代代传”等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明事理、倡新风,让陈规陋习从源头破除。坚持党员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动员辖区广大党员同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不违规操办、参加婚丧嫁娶活动,并签下承诺书,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强化典型带动,通过开展道德讲堂、邀请“身边好人”宣讲先进事迹、培育“一站一品”志愿服务品牌等形式塑造文明新风尚,以先进典型带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发挥群众自治的职能作用,积极动员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群体,在协调邻里纠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施居民公约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调动群众“自治细胞”,共建美好家园。
畅“通”民意,汇聚民心民意“新亮点”。牢固树立“党建统领+民意引领”的工作导向,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充实精神世界。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融入诵读经典、书画曲艺、手工制作、文艺汇演各类文化要素,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夯实民生福祉。聚焦“一老一小一困”重点服务对象,因地制宜制定服务措施,实现“清单式”精准供需对接,联合残联、妇联等群团组织,定期走访慰问残障人士、空巢、高龄老人及困难家庭,建立“需求台账”,常态化开展政策咨询、卫生清洁、健康医疗、义务理发等志愿服务。切实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开展“巧手创意,童趣无限”手工制作、“呵护心灵,健康成长”防霸凌讲座、“春韵雅集诗意流年”诵读活动及书法练习、灯谜连猜等活动,以假期实践补充学校教育的空缺,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资源“共”享,注入干事创业“新动能”。街道注重志愿服务的“互动互融”,鼓励群众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点一点推动创新,推进群众从志愿服务的“局外人”转为“当家人”。借助饮马桥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发展力量,整合辖区文化阵地、社会力量、能人巧匠,不断扩大服务群众半径,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探索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将志愿服务受益群众就地转化为志愿者服务队,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依托各社区积分超市、社区企业、南大池爱心超市,设立积分兑换点6个,根据志愿服务时长、服务质量等标准给予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社区服务。同时,街道积极与周边企业、商家合作,为积分兑换提供更多样的选择。
文化交“融”,优化服务“新载体”。紧紧围绕“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活动”要求,将文明实践与社区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以阵地资源为依托、以志愿队伍为基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打造优质文化阵地,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站建设,整合现有党群服务中心、网格驿站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形成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全面覆盖工作思路,使周边居民出门“运动有馆”“唱歌有厅”“棋牌有盘”,实现足不出户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辖区能歌善舞及书画爱好者,不断充实社区文化队伍,整合辖区自乐班子、老年艺术团、“五老”人员等志愿者资源,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打造“荷花讲坛”“银发课堂”“文艺微宣讲”等志愿服务模式。将理论宣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把惠民政策解读、防诈骗宣传、法律常识讲座、消防安全等纳入宣讲内容,推动党的各项政策在群众间走深走实。
下一步,东街街道将持续深化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队类型,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吸纳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提升文化素养和幸福感,使基层治理充满活力。(曹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