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在祁连山北麓的丝路明珠张掖,一场基层治理的静水深流正在润泽城乡。张掖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刑事案件发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连续3年"双下降",平安甘肃考核连续5年摘得"优秀"桂冠。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张掖市创新打造的"四级七天"调解法绘就的基层治理新"枫"景。
近年来,张掖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作为深化主动创稳的关键举措,探索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全力压实调解责任、优化调解流程、提升调解质效,推动矛盾纠纷分级调处、限时办结、高效化解,构建起了矛盾纠纷排查基层化、分级调处制度化、限时办结规范化、调处化解全员化的工作格局,“四级七天”调解法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法先进典型,在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改革内参》《改革情况交流》刊载。
明确层级时限规范矛盾纠纷调解流程
从优化调处流程入手,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科学划分为四个层级,逐级明确责任,在七个工作日限时调解,构建起矛盾纠纷分级过滤体系。第一级,立足“早”,网格员首调促和解。发动全市1819名专职网格员常态化、全覆盖排查矛盾纠纷,通过“陇情E通”手持终端受理、登记,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首次调解;调解不成功的上报村调委会。第二级,着眼“熟”,村(社区)调委会劝调促早解。以全市921个村(社区)调委会为主,利用人熟地熟优势,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耐心劝解,切断纠纷源头;调解不成功的上报乡镇综治中心。第三级,聚焦“联”,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联调促调解。由67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协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治理资源,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集中调解;调解不成功的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第四级,紧扣“统”,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统调促化解。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主体责任,发挥统筹调度作用,组建工作专班,综合研判、分类施策,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集中调处化解。经过以上四个层级,98%的矛盾纠纷在7个工作日内就可得到有效化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从理想走进现实。
健全制度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着眼源头预防、多元化解,从健全制度机制入手,进一步规范调解工作,凝聚工作合力,构建工作闭环,提升调解质效。健全排查报告机制,严格落实日排查、周分析、月研判要求,组织基层网格员、治安户长、基层民警、情报信息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常态化起底排查,确保矛盾纠纷隐患随时发现上报。对现场调解不成功的,迅速填写登记表、移交表、民情报告单“两表一单”逐级上报。去年以来,全市网格员累计摸排上报和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万件,占全市矛盾纠纷总数的64.8%。健全联动调解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由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负责,综治中心统筹组织基层站所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力量,成立化解小组,召开会商研判会议专题研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调解方案,多元调处化解,推动问题解决。去年以来,全市各乡镇(街道)联动调处矛盾纠纷1.8万件,占全市矛盾纠纷总数的33.3%。健全包案调处机制,落实“四定”“三包”责任制(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做好包案督导工作,全力攻克难题积案,全程跟踪事项办理,确保每起纠纷有人管、必落实。2024年高台县由县委政法委书记牵头包案,组织法院、公安、农业等部门多次联动调处,成功化解一起涉案金额200余万元的骆驼城镇陈某与万某等18户农户购买农场合同纠纷。健全研判预警机制,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每月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等级,研判整体形势,查找问题短板,研究改进措施,提出预防化解建议。对排查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党委政法委或乡镇(街道)党委,督促有关方面加强源头预防。经常态预警提前预防,全市19个乡镇街道连续10年“零命案”,2024年全市现发命案数同比下降29%。
创新工作模式擦亮矛盾纠纷调处品牌
从系统防范着力,以“四级七天”调解法为统领,创新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划分民情责任区,安排镇村社干部、网格员、治安户长等担任“民情快递员”,围绕社会热点、群众难点等问题,梳理“民情快递单”,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分拣,明确各类民情事项和群众诉求的办理范围、办结时限,并及时向群众反馈,提升办理质效,制止矛盾纠纷于未发。2024年全市镇村社干部、网格员、治安户长等收集社情民意41.7万条,分拣流转相关部门单位及时介入解决,有效防范了矛盾纠纷发生。注重情与理的有机协调,法与调的相互配合,情理交融、普调结合,通过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守之以法、以法育人,终之以调、以调止纷“四种方式”,构建渐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达到案结事了、息诉止争、群众满意的目的。2024年6月高台县黑泉镇十坝村网格员巡查时发现农场主郭某雇用无人机喷洒除草剂时,造成地邻常某95亩制种番茄遭受药害,双方对赔偿金额分歧较大引发争执。经网格员初调、调委会会同宣化法庭法官、镇司法所干部和县农业专家通过实地勘查、减产评估、以“理”说事、以“情”感人、现场说法等多种方式,最终,郭某同意支付10万元赔偿金,并当场支付3万元,剩余7万元月内支付完毕,双方握手言和。对基层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或移交的诉前调解案件,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人民调解员、网格员重点调处,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和基层职能站所等相关单位联合调解,基层法庭根据当事人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调解质量。全市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有效率达100%,切实减轻了群众诉累、有效节约司法成本。
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定纷止争工作保障
坚持强基导向,持之以恒推动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全力保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走深走实。聚焦实战实用实效,接续用力推进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扎实推进县(区)矛调中心、信访接待大厅、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进驻综治中心,人社、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设置服务窗口,至目前,全市6个县级综治中心累计常驻部门单位30个,入驻各类调解组织47个、调解员88人。同时,全面提升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统筹治理资源力量能力,80%的乡镇(街道)实现司法所与综治中心融合发展。持续加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关于规范张掖市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工作意见》,指导各级调委会规范调解工作,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178个、人民调解员6534名。全面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注重从网格员、退休政法干部、退休教师、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中发展调解员,全面规范综治中心入驻调解员管理,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定期开展调解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能力提升培训500余场次,3330名人民调解员通过等级评定。以转变群众传统的“有矛盾纠纷找法院”“信访不信调”等观念偏差,全面加强非诉解纷机制和调解工作的社会面宣传引导,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典型案例宣传”“以案说事”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调解非对抗性、及时性、成本低、程序简便等优势特点,引导群众自觉把调解作为调解矛盾纠纷的首选。去年以来,全市共发布典型案例150余件,开展宣传教育3000场次。结合乡镇(街道)主动创稳,健全督考奖惩机制,实行月督促与年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运用通报约谈督促、表彰先进激励等方式,严格兑现奖惩措施,有效激发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主动性。2024年全市共评选奖励优秀网格员334名,77%的乡镇(街道)在主动创稳季度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
从祁连山麓到黑河两岸,这场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正在用“四级七天”的金钥匙,开启平安中国建设的区域实践新篇章。当98%的矛盾在7日内消弭于无形,张掖用实践证明: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西北沃土同样枝繁叶茂。(贺承冬 周乐帮)
中国张掖网讯 在祁连山北麓的丝路明珠张掖,一场基层治理的静水深流正在润泽城乡。张掖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刑事案件发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连续3年"双下降",平安甘肃考核连续5年摘得"优秀"桂冠。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张掖市创新打造的"四级七天"调解法绘就的基层治理新"枫"景。
近年来,张掖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作为深化主动创稳的关键举措,探索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全力压实调解责任、优化调解流程、提升调解质效,推动矛盾纠纷分级调处、限时办结、高效化解,构建起了矛盾纠纷排查基层化、分级调处制度化、限时办结规范化、调处化解全员化的工作格局,“四级七天”调解法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法先进典型,在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改革内参》《改革情况交流》刊载。
明确层级时限规范矛盾纠纷调解流程
从优化调处流程入手,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科学划分为四个层级,逐级明确责任,在七个工作日限时调解,构建起矛盾纠纷分级过滤体系。第一级,立足“早”,网格员首调促和解。发动全市1819名专职网格员常态化、全覆盖排查矛盾纠纷,通过“陇情E通”手持终端受理、登记,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首次调解;调解不成功的上报村调委会。第二级,着眼“熟”,村(社区)调委会劝调促早解。以全市921个村(社区)调委会为主,利用人熟地熟优势,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耐心劝解,切断纠纷源头;调解不成功的上报乡镇综治中心。第三级,聚焦“联”,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联调促调解。由67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协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治理资源,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集中调解;调解不成功的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第四级,紧扣“统”,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统调促化解。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主体责任,发挥统筹调度作用,组建工作专班,综合研判、分类施策,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集中调处化解。经过以上四个层级,98%的矛盾纠纷在7个工作日内就可得到有效化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从理想走进现实。
健全制度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着眼源头预防、多元化解,从健全制度机制入手,进一步规范调解工作,凝聚工作合力,构建工作闭环,提升调解质效。健全排查报告机制,严格落实日排查、周分析、月研判要求,组织基层网格员、治安户长、基层民警、情报信息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常态化起底排查,确保矛盾纠纷隐患随时发现上报。对现场调解不成功的,迅速填写登记表、移交表、民情报告单“两表一单”逐级上报。去年以来,全市网格员累计摸排上报和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万件,占全市矛盾纠纷总数的64.8%。健全联动调解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由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负责,综治中心统筹组织基层站所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力量,成立化解小组,召开会商研判会议专题研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调解方案,多元调处化解,推动问题解决。去年以来,全市各乡镇(街道)联动调处矛盾纠纷1.8万件,占全市矛盾纠纷总数的33.3%。健全包案调处机制,落实“四定”“三包”责任制(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做好包案督导工作,全力攻克难题积案,全程跟踪事项办理,确保每起纠纷有人管、必落实。2024年高台县由县委政法委书记牵头包案,组织法院、公安、农业等部门多次联动调处,成功化解一起涉案金额200余万元的骆驼城镇陈某与万某等18户农户购买农场合同纠纷。健全研判预警机制,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每月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等级,研判整体形势,查找问题短板,研究改进措施,提出预防化解建议。对排查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党委政法委或乡镇(街道)党委,督促有关方面加强源头预防。经常态预警提前预防,全市19个乡镇街道连续10年“零命案”,2024年全市现发命案数同比下降29%。
创新工作模式擦亮矛盾纠纷调处品牌
从系统防范着力,以“四级七天”调解法为统领,创新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划分民情责任区,安排镇村社干部、网格员、治安户长等担任“民情快递员”,围绕社会热点、群众难点等问题,梳理“民情快递单”,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分拣,明确各类民情事项和群众诉求的办理范围、办结时限,并及时向群众反馈,提升办理质效,制止矛盾纠纷于未发。2024年全市镇村社干部、网格员、治安户长等收集社情民意41.7万条,分拣流转相关部门单位及时介入解决,有效防范了矛盾纠纷发生。注重情与理的有机协调,法与调的相互配合,情理交融、普调结合,通过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守之以法、以法育人,终之以调、以调止纷“四种方式”,构建渐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达到案结事了、息诉止争、群众满意的目的。2024年6月高台县黑泉镇十坝村网格员巡查时发现农场主郭某雇用无人机喷洒除草剂时,造成地邻常某95亩制种番茄遭受药害,双方对赔偿金额分歧较大引发争执。经网格员初调、调委会会同宣化法庭法官、镇司法所干部和县农业专家通过实地勘查、减产评估、以“理”说事、以“情”感人、现场说法等多种方式,最终,郭某同意支付10万元赔偿金,并当场支付3万元,剩余7万元月内支付完毕,双方握手言和。对基层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或移交的诉前调解案件,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人民调解员、网格员重点调处,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和基层职能站所等相关单位联合调解,基层法庭根据当事人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调解质量。全市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有效率达100%,切实减轻了群众诉累、有效节约司法成本。
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定纷止争工作保障
坚持强基导向,持之以恒推动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全力保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走深走实。聚焦实战实用实效,接续用力推进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扎实推进县(区)矛调中心、信访接待大厅、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进驻综治中心,人社、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设置服务窗口,至目前,全市6个县级综治中心累计常驻部门单位30个,入驻各类调解组织47个、调解员88人。同时,全面提升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统筹治理资源力量能力,80%的乡镇(街道)实现司法所与综治中心融合发展。持续加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关于规范张掖市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工作意见》,指导各级调委会规范调解工作,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178个、人民调解员6534名。全面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注重从网格员、退休政法干部、退休教师、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中发展调解员,全面规范综治中心入驻调解员管理,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定期开展调解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能力提升培训500余场次,3330名人民调解员通过等级评定。以转变群众传统的“有矛盾纠纷找法院”“信访不信调”等观念偏差,全面加强非诉解纷机制和调解工作的社会面宣传引导,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典型案例宣传”“以案说事”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调解非对抗性、及时性、成本低、程序简便等优势特点,引导群众自觉把调解作为调解矛盾纠纷的首选。去年以来,全市共发布典型案例150余件,开展宣传教育3000场次。结合乡镇(街道)主动创稳,健全督考奖惩机制,实行月督促与年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运用通报约谈督促、表彰先进激励等方式,严格兑现奖惩措施,有效激发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主动性。2024年全市共评选奖励优秀网格员334名,77%的乡镇(街道)在主动创稳季度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
从祁连山麓到黑河两岸,这场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正在用“四级七天”的金钥匙,开启平安中国建设的区域实践新篇章。当98%的矛盾在7日内消弭于无形,张掖用实践证明: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西北沃土同样枝繁叶茂。(贺承冬 周乐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