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山丹
山丹:青年讲师团“声”入群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3月04日 15:33

分享到:

立足“小课堂”宣讲“大思政”

——山丹青年讲师团“声”入群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近年来,共青团山丹县委积极探索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团干部、先进典型、优秀创业青年、青年志愿者等示范带头作用,组建“山丹县青年讲师团”,以青年视角、青年话语、青年方式,坚持通过事例讲理论、通过故事讲真理,足迹遍布学校、机关、社区、乡村,把党的创新理论潜移默化送进了广大青少年心中。

  走进校园,“志愿红”撑起护苗成长“安全伞”。网络安全课上,青年讲师化身“反诈主播”,用真实案例拆解网络陷阱,带领学生模拟“诈骗话术接招”,破解“游戏充值”套路;心理健康辅导中,通过“情绪盲盒”游戏引导孩子们画出烦恼、写下心愿,并现场传授减压小技巧;防校园欺凌专题则用“角色互换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言语暴力的伤害,并手把手教学如何正确求助。一抹抹"志愿红"活跃在教室与操场间,用乡音俚语播撒法治种子,以暖心服务筑牢青春防线,为青少年成长撑起政策法规与人文关怀双重"安全伞"。位奇镇中心学校的李老师感慨:“‘志愿红’把生硬的知识变成了沉浸式体验,孩子们的眼神从被动听讲到主动思考,这样的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入心。”

  步入社区,“志愿红”搭起群众“畅言所”。街道拐角,志愿者与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没有高高在上的宣讲台,只有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从老旧小区改造背后的政策支撑,到社区养老服务优化蕴含的民生关怀,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剖析党的创新理论如何实实在在地改变生活。一位大爷感慨地说:“以前觉得这些理论离咱老百姓远着呢,可听了这些年轻人讲,才知道原来每天的好日子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在这里,宣讲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思想碰撞的互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生活中的变化,也加深了对党的理论的理解。

  迈向乡村,“志愿红”讲透振兴“富民策”。乡村的文化广场、农家院落,都留下了青年志愿者的足迹。针对农村青年和广大村民,讲师们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用质朴的方言讲述着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故事。村里的返乡创业青年如何借助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乡亲们鼓起腰包;农业专家扎根基层,带来新技术让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这些实例,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为乡村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在农忙闲暇之余,大家纷纷围拢过来,聆听党的声音,探讨致富之路,原本安静的乡村因这些“小课堂”而充满活力。

  山丹县青年讲师团坚持以青年视角洞察需求,用青年话语传递真情,以青年方式激发共鸣。他们化“脚力”为“能力”,靠着一步步的走访、一次次的交流,足迹遍布四方;从“声边”到“身边”,让曾经听起来遥远的声音,化作邻里乡亲、莘莘学子身边可感可知的温暖力量;以“少数”带“多数”,用讲师们的率先垂范,带动广大青年积极学习、传播党的理论。

  未来,山丹县青年讲师团将继续砥砺前行,身着那抹鲜艳的“志愿红”,立足更多“小课堂”,把更多“大道理”讲进千家万户,汇聚起青年力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迈进。(周建琳)

立足“小课堂”宣讲“大思政”

——山丹青年讲师团“声”入群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近年来,共青团山丹县委积极探索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团干部、先进典型、优秀创业青年、青年志愿者等示范带头作用,组建“山丹县青年讲师团”,以青年视角、青年话语、青年方式,坚持通过事例讲理论、通过故事讲真理,足迹遍布学校、机关、社区、乡村,把党的创新理论潜移默化送进了广大青少年心中。

  走进校园,“志愿红”撑起护苗成长“安全伞”。网络安全课上,青年讲师化身“反诈主播”,用真实案例拆解网络陷阱,带领学生模拟“诈骗话术接招”,破解“游戏充值”套路;心理健康辅导中,通过“情绪盲盒”游戏引导孩子们画出烦恼、写下心愿,并现场传授减压小技巧;防校园欺凌专题则用“角色互换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言语暴力的伤害,并手把手教学如何正确求助。一抹抹"志愿红"活跃在教室与操场间,用乡音俚语播撒法治种子,以暖心服务筑牢青春防线,为青少年成长撑起政策法规与人文关怀双重"安全伞"。位奇镇中心学校的李老师感慨:“‘志愿红’把生硬的知识变成了沉浸式体验,孩子们的眼神从被动听讲到主动思考,这样的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入心。”

  步入社区,“志愿红”搭起群众“畅言所”。街道拐角,志愿者与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没有高高在上的宣讲台,只有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从老旧小区改造背后的政策支撑,到社区养老服务优化蕴含的民生关怀,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剖析党的创新理论如何实实在在地改变生活。一位大爷感慨地说:“以前觉得这些理论离咱老百姓远着呢,可听了这些年轻人讲,才知道原来每天的好日子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在这里,宣讲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思想碰撞的互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生活中的变化,也加深了对党的理论的理解。

  迈向乡村,“志愿红”讲透振兴“富民策”。乡村的文化广场、农家院落,都留下了青年志愿者的足迹。针对农村青年和广大村民,讲师们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用质朴的方言讲述着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故事。村里的返乡创业青年如何借助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乡亲们鼓起腰包;农业专家扎根基层,带来新技术让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这些实例,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为乡村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在农忙闲暇之余,大家纷纷围拢过来,聆听党的声音,探讨致富之路,原本安静的乡村因这些“小课堂”而充满活力。

  山丹县青年讲师团坚持以青年视角洞察需求,用青年话语传递真情,以青年方式激发共鸣。他们化“脚力”为“能力”,靠着一步步的走访、一次次的交流,足迹遍布四方;从“声边”到“身边”,让曾经听起来遥远的声音,化作邻里乡亲、莘莘学子身边可感可知的温暖力量;以“少数”带“多数”,用讲师们的率先垂范,带动广大青年积极学习、传播党的理论。

  未来,山丹县青年讲师团将继续砥砺前行,身着那抹鲜艳的“志愿红”,立足更多“小课堂”,把更多“大道理”讲进千家万户,汇聚起青年力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迈进。(周建琳)

编辑:何淼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