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张掖市全面开展春耕备耕工作综述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2月21日 20:52

分享到:

沃野春启韵悠长 备耕谋篇绘新章

——张掖市全面开展春耕备耕工作综述

  烟暖土膏民气动,春风拂煦助春耕。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先手棋”,为确保粮食生产顺利开局,切实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张掖市农业农村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面安排部署2025年春耕备耕工作,做到农资早储备、宣传早到位、技术早推广、措施早落实,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有序开展,起好春耕备耕“步”,开好丰产增收“局”。

强责任明目标,扛稳“粮安重任”

  牢牢将保障粮食安全置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位置,将其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政领导责任,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全省目标任务和2024年县区粮食生产情况及水资源现状,提出《张掖市2025年粮油生产计划》,印发了《2025年张掖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202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48.38万吨。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区、乡镇、村社和地块,并将粮食生产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以及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内容,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不折不扣完成粮食生产各项指标,确保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希望田野。

巧布局优效益,调整“种植结构”

  为全面做好春耕工作,我市坚持“以水定地”,按照“结构调优、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结合市县水情现状,在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确保完成各项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科学制定2025年度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计划,依据用水总量指标,压减高耗水和附加值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马铃薯、中药材等节水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掌握耐旱作物生产现状和技术需求,针对性选育抗旱耐旱、早熟作物品种,不断在“扩量”上下功夫。

保运转强执法,优化“市场环境”

  积极与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衔接,全面摸排掌握农资需求、储备和缺口情况,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54人次,开展执法检查6次,严厉查处经营使用假劣农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启动周调度机制,调度储备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等重要农资,有效保障春耕农资供应,全市春耕预计所需农资43.46万吨,其中种子约12.2万吨、农膜约1.55万吨、农药约316.4吨、化肥约20.73万吨、有机肥约8.94万吨。目前,全市已储备各类农资32.09万吨,占春耕所需农资43.46万吨的73.83%,其中储备化肥13.76万吨、种子8.97万吨、农膜1.47万吨、有机肥7.87万吨、农药219.05吨,春耕所缺农资正有序购进,后续将根据生产需要及时组织调运,切实保障农业生产需求。

御风险送技术,播洒“春耕时雨”

  加强灾害性天气预防工作,及时发布气象信息专报6期、预警信息6期,积极应对大雪天气、倒春寒、大风等极端天气,从“防冻”“补充营养”“农机作业”方面全方位提供服务。督促指导农机经销企业、农机维修网点提前备足备好春耕农业生产必需的农机具及相关配件,积极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和农机具检修、保养、调试技术指导323人次,培训机手、修理工867人次,检修农机具1.98万台,为全市春耕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具保障。积极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753人,技能服务专业带头人669人,产业发展创业带头人258人,培训各类职业农民12404人,畅通科技兴农的“神经末梢”,推动科技下乡全方位融入乡村发展脉络,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智”动力,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王晶晶 冯雪)

沃野春启韵悠长 备耕谋篇绘新章

——张掖市全面开展春耕备耕工作综述

  烟暖土膏民气动,春风拂煦助春耕。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先手棋”,为确保粮食生产顺利开局,切实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张掖市农业农村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面安排部署2025年春耕备耕工作,做到农资早储备、宣传早到位、技术早推广、措施早落实,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有序开展,起好春耕备耕“步”,开好丰产增收“局”。

强责任明目标,扛稳“粮安重任”

  牢牢将保障粮食安全置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位置,将其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政领导责任,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全省目标任务和2024年县区粮食生产情况及水资源现状,提出《张掖市2025年粮油生产计划》,印发了《2025年张掖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202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48.38万吨。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区、乡镇、村社和地块,并将粮食生产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以及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内容,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不折不扣完成粮食生产各项指标,确保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希望田野。

巧布局优效益,调整“种植结构”

  为全面做好春耕工作,我市坚持“以水定地”,按照“结构调优、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结合市县水情现状,在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确保完成各项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科学制定2025年度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计划,依据用水总量指标,压减高耗水和附加值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马铃薯、中药材等节水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掌握耐旱作物生产现状和技术需求,针对性选育抗旱耐旱、早熟作物品种,不断在“扩量”上下功夫。

保运转强执法,优化“市场环境”

  积极与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衔接,全面摸排掌握农资需求、储备和缺口情况,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54人次,开展执法检查6次,严厉查处经营使用假劣农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启动周调度机制,调度储备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等重要农资,有效保障春耕农资供应,全市春耕预计所需农资43.46万吨,其中种子约12.2万吨、农膜约1.55万吨、农药约316.4吨、化肥约20.73万吨、有机肥约8.94万吨。目前,全市已储备各类农资32.09万吨,占春耕所需农资43.46万吨的73.83%,其中储备化肥13.76万吨、种子8.97万吨、农膜1.47万吨、有机肥7.87万吨、农药219.05吨,春耕所缺农资正有序购进,后续将根据生产需要及时组织调运,切实保障农业生产需求。

御风险送技术,播洒“春耕时雨”

  加强灾害性天气预防工作,及时发布气象信息专报6期、预警信息6期,积极应对大雪天气、倒春寒、大风等极端天气,从“防冻”“补充营养”“农机作业”方面全方位提供服务。督促指导农机经销企业、农机维修网点提前备足备好春耕农业生产必需的农机具及相关配件,积极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和农机具检修、保养、调试技术指导323人次,培训机手、修理工867人次,检修农机具1.98万台,为全市春耕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具保障。积极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753人,技能服务专业带头人669人,产业发展创业带头人258人,培训各类职业农民12404人,畅通科技兴农的“神经末梢”,推动科技下乡全方位融入乡村发展脉络,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智”动力,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王晶晶 冯雪)

编辑: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