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张掖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充分发挥科协组织自身优势,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全力投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坚持把“科”字特色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发挥学会和县区科协作用,积极为乡村振兴汇智聚力,在科技兴村的道路上不断实践、总结、推广、创新,积极探索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科协路径,为推进张掖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科协力量。
日月其迈,岁律又新。回眸2024年,我们建成科技小院7个、科普小院32个、农技协(联合会)45个,精准化开展农业科技培训35场次,培训农民1.2万余人,组织开展学“雷锋助春耕”系列科普志愿服务活动86场次,争取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124万元........一串串耀眼的数字是科协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强化平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点”上开花
聚焦全市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对接高端科技人才、项目、资源,推动建成全省首个外籍院士专家工作站、甘肃省祁连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协同创新基地。立足玉米制种、农业种质资源、土壤改良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南非科学院院士贾银锁等高端人才18名、海外科技人才3名,联合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指导各县区科协围绕乡村振兴谋划“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全市落实124万元项目资金,打造了9个农业产业科普示范项目,形成“一会带一片、一片促一业”的辐射效应,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对6个涉农市级学会设立特色项目,落实奖补资金6万元,支持市级学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组织3家农技协参加“甘农百萃”杯助力“甘味出陇”销售直播大赛,获优秀主播奖1家。推荐申报科技小院3家;加强已建成7家科技小院跟踪指导服务。临泽玉米科技小院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双百对接”活动首批科技小院,张掖玉米科技小院获评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詹文等13人荣获甘肃省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
强化人才支撑助力乡村振兴“线”上增色
大力实施城市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建立健全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专题讲座、技术指导、“把脉问诊”等活动35场次,实行“零距离”对接三农、“零门槛”普惠服务。充实科技专家服务团力量和老年科技服务团,组织科技服务团深入乡镇开展“学雷锋助春耕”和“科技助农走基层”系列活动,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科技咨询、技术指导、服务春耕生产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86场次,培训农民1.2万余人。巩固拓展农技协结对帮扶成果,组织30个农技协与行政村结对帮扶,建立健全长效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大户的生产技能,带动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35人。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申报争取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8个,奖补资金124万元,支持农技协做强做大,形成“一会带一片、一片促一业”的辐射效应,带动2万多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科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面”上结果
坚持科技是乡村建设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技术保障。依托协同创新基地引进南非矮杆玉米自交材料15份,国外玉米新品种1500份,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18个,围绕制种玉米、中药材、油菜、甜菜等产业落实玉米制种密植精准水肥调控技术示范、甜菜机械化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模式示范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2个,面积4.7万亩。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培训105场(次),培训生产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种植户9355人(次)。落实“土肥水药”面积12.47万亩,完成绿色防控技术托管服务面积28.6万亩,服务小农户5000余户,托管服务区玉米制种亩均增产3%以上,增收300元以上,耕地质量提升0.3个等级。引导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技术应用协同创新基地等协同创新基地与张掖市新大弓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签订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协议,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有效打通农业领域堵点难点,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强化“科普”之翼助力乡村振兴“体”上成景
坚持科普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先行基础。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同筑科学梦·科普进万家”等特色品牌科普活动120场次,出动科普大篷车120余次,发放科普资料3万余份,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开设青少年“假期科普托管班”,组织全市2000余名“结对关爱”青少年走进科技馆零距离学习科学知识。发挥科协基层组织“三长”的引领作用,推动“三长”参加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参与乡村治理,常态开展志愿宣传服务活动86场次。争取落实2024年科技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478万元,依托新时代文明站所,新打造科普广场、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角6个。争取配发科普大篷车1辆、车载展品2套;争取流动科技馆巡展资金16万元,启动“中国流动科技馆”2024年张掖站巡展活动,体验参观1.5万余人(次)。依托“科普甘肃”APP、中国张掖网“科普张掖”栏目、“科普张掖”微信公众号、科普e站等信息化平台,面向群众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线上科普宣传工作,发布政策法规、科学动态、科普知识等1500余篇,普及防灾减灾、低碳节能、健康养生等科普知识,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服务乡村治理。
蹒跚上坡,回望时风雨未停歇;登高远眺,再出发关山更峥嵘。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的全面升级和进步,更离不开农民的全面发展。张掖市科协将积极作为,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覆盖广度、内涵精度、人文温度以及农村科普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满足农民科技和科普需要,更深层次地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张掖市科协)
2024年,张掖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充分发挥科协组织自身优势,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全力投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坚持把“科”字特色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发挥学会和县区科协作用,积极为乡村振兴汇智聚力,在科技兴村的道路上不断实践、总结、推广、创新,积极探索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科协路径,为推进张掖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科协力量。
日月其迈,岁律又新。回眸2024年,我们建成科技小院7个、科普小院32个、农技协(联合会)45个,精准化开展农业科技培训35场次,培训农民1.2万余人,组织开展学“雷锋助春耕”系列科普志愿服务活动86场次,争取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124万元........一串串耀眼的数字是科协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强化平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点”上开花
聚焦全市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对接高端科技人才、项目、资源,推动建成全省首个外籍院士专家工作站、甘肃省祁连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协同创新基地。立足玉米制种、农业种质资源、土壤改良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南非科学院院士贾银锁等高端人才18名、海外科技人才3名,联合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指导各县区科协围绕乡村振兴谋划“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全市落实124万元项目资金,打造了9个农业产业科普示范项目,形成“一会带一片、一片促一业”的辐射效应,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对6个涉农市级学会设立特色项目,落实奖补资金6万元,支持市级学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组织3家农技协参加“甘农百萃”杯助力“甘味出陇”销售直播大赛,获优秀主播奖1家。推荐申报科技小院3家;加强已建成7家科技小院跟踪指导服务。临泽玉米科技小院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双百对接”活动首批科技小院,张掖玉米科技小院获评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詹文等13人荣获甘肃省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
强化人才支撑助力乡村振兴“线”上增色
大力实施城市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建立健全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专题讲座、技术指导、“把脉问诊”等活动35场次,实行“零距离”对接三农、“零门槛”普惠服务。充实科技专家服务团力量和老年科技服务团,组织科技服务团深入乡镇开展“学雷锋助春耕”和“科技助农走基层”系列活动,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科技咨询、技术指导、服务春耕生产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86场次,培训农民1.2万余人。巩固拓展农技协结对帮扶成果,组织30个农技协与行政村结对帮扶,建立健全长效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大户的生产技能,带动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35人。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申报争取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8个,奖补资金124万元,支持农技协做强做大,形成“一会带一片、一片促一业”的辐射效应,带动2万多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科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面”上结果
坚持科技是乡村建设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技术保障。依托协同创新基地引进南非矮杆玉米自交材料15份,国外玉米新品种1500份,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18个,围绕制种玉米、中药材、油菜、甜菜等产业落实玉米制种密植精准水肥调控技术示范、甜菜机械化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模式示范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2个,面积4.7万亩。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培训105场(次),培训生产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种植户9355人(次)。落实“土肥水药”面积12.47万亩,完成绿色防控技术托管服务面积28.6万亩,服务小农户5000余户,托管服务区玉米制种亩均增产3%以上,增收300元以上,耕地质量提升0.3个等级。引导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技术应用协同创新基地等协同创新基地与张掖市新大弓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签订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协议,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有效打通农业领域堵点难点,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强化“科普”之翼助力乡村振兴“体”上成景
坚持科普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先行基础。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同筑科学梦·科普进万家”等特色品牌科普活动120场次,出动科普大篷车120余次,发放科普资料3万余份,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开设青少年“假期科普托管班”,组织全市2000余名“结对关爱”青少年走进科技馆零距离学习科学知识。发挥科协基层组织“三长”的引领作用,推动“三长”参加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参与乡村治理,常态开展志愿宣传服务活动86场次。争取落实2024年科技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478万元,依托新时代文明站所,新打造科普广场、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角6个。争取配发科普大篷车1辆、车载展品2套;争取流动科技馆巡展资金16万元,启动“中国流动科技馆”2024年张掖站巡展活动,体验参观1.5万余人(次)。依托“科普甘肃”APP、中国张掖网“科普张掖”栏目、“科普张掖”微信公众号、科普e站等信息化平台,面向群众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线上科普宣传工作,发布政策法规、科学动态、科普知识等1500余篇,普及防灾减灾、低碳节能、健康养生等科普知识,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服务乡村治理。
蹒跚上坡,回望时风雨未停歇;登高远眺,再出发关山更峥嵘。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的全面升级和进步,更离不开农民的全面发展。张掖市科协将积极作为,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覆盖广度、内涵精度、人文温度以及农村科普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满足农民科技和科普需要,更深层次地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张掖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