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张掖仍裹着凛冽的寒风,我们的采访车碾过黑白交织的公路,在连绵的祁连山影下蜿蜒前行。这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外采任务,我们要寻访的不仅是一线公路养护人最真实的生活图景,更是那些深埋在沥青碎石间的滚烫“心愿”。
【第一站临泽:养护线上的“学生”】
推开临泽公路段办公室的门,去年才入职的技术员范学强正在电脑上“乒乒乓乓”地参与《2025年养护方案》编纂。范学强的工作桌上摆着三本摊开的规范手册,书页间夹着五颜六色的便利贴。
对于这份新工作,他充满热情与期待,同时也深感挑战重重。
在访谈中,2025年范学强给自己定下的关键词是“学习”。回顾他的求学生涯,“学习”确实是贯穿其中的重要脉络。大学本科时,他或许并不出众,但内心的渴望让他在大四决定“背水一战”考研。幸运的是,努力得到了回报,他成功考上了兰州交通大学的研究生。然而,入职后的一线工作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2024年底,他被选为第一批“青锐赋能”工程外派学习人员,在项目上参加了一个月的学习。这次学习经历,不仅没有让他放松,反而让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当年考研时把专业书翻烂了封皮,工作了才发现真正的学问都在路上。”2025年,他渴望在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通过考证、学习专业知识,尽快熟练掌握业务工作,在这个行业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正在撰写养护方案的范学强 陆波摄
【第二站肃南:二十年后的“重逢”】
车轮在结冰的隆畅河上碾过,视野里渐渐出现身着橘装的王吉年师傅。去年八月底,各公路段迎来了一批高速收费划转人员,王吉年师傅便是其中之一。
二十年时光在这个老养护工身上刻下奇妙的年轮:左手虎口的茧子是当年挥舞铁锹留下的,右手指尖的鼠标茧则是收费岗亭岁月盖的邮戳。兜兜转转20年,王师傅又重新穿上了橘红色工装。
“收费转到养护上有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好奇地问。“这边更熟悉,我觉得还是养护适合我。”老师傅眼角笑纹里盛着的,是比年轻时更醇厚的笃定。谈及2025年的心愿,王师傅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平安,作为一名养护工,时隔20年重回养护岗位还是有点生疏,“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却饱含着深深的牵挂和对生活最本真的期盼。对于王师傅来说,平安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家人的责任。
准备驾驶巡路车的王吉年 陆波摄
【第三站民乐:风雪中的青春答卷】
访谈开始前,韩炫给我们分享了一张风雪夜拍摄的模糊照片:除雪车灯光穿透雪幕,在漆黑的天幕上划出银河般的轨迹。
正月初五,零下18°,在海拔2800米的扁都口,韩炫仍然驾驶着除雪车在夜色中犁开雪浪,驾驶室里挂着的平安符晃动着。除雪那晚,车载电台播放着《难忘今宵》时,这个24岁的小伙子偷偷抹了把眼睛——父亲发来的团圆饭照片里,特意给他留了没动的饺子。
春节七天时间有三四天他都在参与除雪保畅。当我们向他表达辛苦之意时,他却摆摆手说:“不辛苦,这就是我该做的,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是‘坚守’。”韩炫的话语中,透着一股年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然而,在这份坚守背后,他也有着自己的遗憾:“因为工作性质,不能很好地陪伴家人,节假日大家都在团圆,我们在前线除雪,对家人还是感到有点抱歉。”谈及2025年的新年愿望,他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我希望能更好地陪伴家人,陪伴女朋友,争取早点结婚。”这个简单的愿望,承载着他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平凡的岗位上,韩炫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着公路的畅通,也守护着心中的那份温暖与爱。
正在检修机械的韩炫 屈树丽摄
【第四站山丹:十年护桥人,未老!】
最后一站山丹公路段,陆波(采访者之一)见到了许久未见的“上铺兄弟”杨晓磊。
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桥梁工程师杨晓磊,大学毕业之后就投身到公路养护工作中。10年来,他处理过几十座大大小小的桥梁病害。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渴望“往前走走”。“以前是治标,现在想治本。公路从建到修到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大学毕业之后我就直接接触了养护,对于那些病害,我虽然处理过不少,但对于它们的成因、修复方法以及是否有更好的预防措施,我很多时候是‘照本宣科’。正好年后有个培训,我想借此机会好好学学,在项目上沉下心来,从建到养完整地经历一遍。”杨晓磊眼中闪烁着对专业的执着。当问起他2025年的新年愿望时,他认真地说:“近期的愿望就是先把手头的方案编好吧,往远说,我希望2025年我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正在测量桥梁裂缝的杨晓磊 陆波摄
归程时,驶过那些被反复修补的路面,颠簸中竟生出奇异的平稳感。范学强应该还在抓耳挠腮地编方案,王师傅的安全帽静静挂在值班室,韩炫开着除雪车又上路了,杨晓磊的桥梁模型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些散落在养护一线上的新年愿望,有的关乎成长、有的系着亲情、有的沉淀着岁月、有的眺望着远方。它们像修补路面时铺洒下的沥青,看似平凡却熔铸成通向远方的坚实路基。当春天的融雪渗入这些精心维护的裂缝,我们知道,那些深埋在沥青碎石间的期盼,终将在车轮与路面的和鸣中,生长出穿越时空的回响。(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钱冠瑛 陆波)
正月的张掖仍裹着凛冽的寒风,我们的采访车碾过黑白交织的公路,在连绵的祁连山影下蜿蜒前行。这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外采任务,我们要寻访的不仅是一线公路养护人最真实的生活图景,更是那些深埋在沥青碎石间的滚烫“心愿”。
【第一站临泽:养护线上的“学生”】
推开临泽公路段办公室的门,去年才入职的技术员范学强正在电脑上“乒乒乓乓”地参与《2025年养护方案》编纂。范学强的工作桌上摆着三本摊开的规范手册,书页间夹着五颜六色的便利贴。
对于这份新工作,他充满热情与期待,同时也深感挑战重重。
在访谈中,2025年范学强给自己定下的关键词是“学习”。回顾他的求学生涯,“学习”确实是贯穿其中的重要脉络。大学本科时,他或许并不出众,但内心的渴望让他在大四决定“背水一战”考研。幸运的是,努力得到了回报,他成功考上了兰州交通大学的研究生。然而,入职后的一线工作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2024年底,他被选为第一批“青锐赋能”工程外派学习人员,在项目上参加了一个月的学习。这次学习经历,不仅没有让他放松,反而让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当年考研时把专业书翻烂了封皮,工作了才发现真正的学问都在路上。”2025年,他渴望在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通过考证、学习专业知识,尽快熟练掌握业务工作,在这个行业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正在撰写养护方案的范学强 陆波摄
【第二站肃南:二十年后的“重逢”】
车轮在结冰的隆畅河上碾过,视野里渐渐出现身着橘装的王吉年师傅。去年八月底,各公路段迎来了一批高速收费划转人员,王吉年师傅便是其中之一。
二十年时光在这个老养护工身上刻下奇妙的年轮:左手虎口的茧子是当年挥舞铁锹留下的,右手指尖的鼠标茧则是收费岗亭岁月盖的邮戳。兜兜转转20年,王师傅又重新穿上了橘红色工装。
“收费转到养护上有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好奇地问。“这边更熟悉,我觉得还是养护适合我。”老师傅眼角笑纹里盛着的,是比年轻时更醇厚的笃定。谈及2025年的心愿,王师傅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平安,作为一名养护工,时隔20年重回养护岗位还是有点生疏,“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却饱含着深深的牵挂和对生活最本真的期盼。对于王师傅来说,平安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家人的责任。
准备驾驶巡路车的王吉年 陆波摄
【第三站民乐:风雪中的青春答卷】
访谈开始前,韩炫给我们分享了一张风雪夜拍摄的模糊照片:除雪车灯光穿透雪幕,在漆黑的天幕上划出银河般的轨迹。
正月初五,零下18°,在海拔2800米的扁都口,韩炫仍然驾驶着除雪车在夜色中犁开雪浪,驾驶室里挂着的平安符晃动着。除雪那晚,车载电台播放着《难忘今宵》时,这个24岁的小伙子偷偷抹了把眼睛——父亲发来的团圆饭照片里,特意给他留了没动的饺子。
春节七天时间有三四天他都在参与除雪保畅。当我们向他表达辛苦之意时,他却摆摆手说:“不辛苦,这就是我该做的,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是‘坚守’。”韩炫的话语中,透着一股年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然而,在这份坚守背后,他也有着自己的遗憾:“因为工作性质,不能很好地陪伴家人,节假日大家都在团圆,我们在前线除雪,对家人还是感到有点抱歉。”谈及2025年的新年愿望,他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我希望能更好地陪伴家人,陪伴女朋友,争取早点结婚。”这个简单的愿望,承载着他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平凡的岗位上,韩炫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着公路的畅通,也守护着心中的那份温暖与爱。
正在检修机械的韩炫 屈树丽摄
【第四站山丹:十年护桥人,未老!】
最后一站山丹公路段,陆波(采访者之一)见到了许久未见的“上铺兄弟”杨晓磊。
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桥梁工程师杨晓磊,大学毕业之后就投身到公路养护工作中。10年来,他处理过几十座大大小小的桥梁病害。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渴望“往前走走”。“以前是治标,现在想治本。公路从建到修到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大学毕业之后我就直接接触了养护,对于那些病害,我虽然处理过不少,但对于它们的成因、修复方法以及是否有更好的预防措施,我很多时候是‘照本宣科’。正好年后有个培训,我想借此机会好好学学,在项目上沉下心来,从建到养完整地经历一遍。”杨晓磊眼中闪烁着对专业的执着。当问起他2025年的新年愿望时,他认真地说:“近期的愿望就是先把手头的方案编好吧,往远说,我希望2025年我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正在测量桥梁裂缝的杨晓磊 陆波摄
归程时,驶过那些被反复修补的路面,颠簸中竟生出奇异的平稳感。范学强应该还在抓耳挠腮地编方案,王师傅的安全帽静静挂在值班室,韩炫开着除雪车又上路了,杨晓磊的桥梁模型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些散落在养护一线上的新年愿望,有的关乎成长、有的系着亲情、有的沉淀着岁月、有的眺望着远方。它们像修补路面时铺洒下的沥青,看似平凡却熔铸成通向远方的坚实路基。当春天的融雪渗入这些精心维护的裂缝,我们知道,那些深埋在沥青碎石间的期盼,终将在车轮与路面的和鸣中,生长出穿越时空的回响。(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钱冠瑛 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