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印象 >> 文旅
非遗贺新春:探寻彩虹张掖的非遗年俗(肃南篇)
来源: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01月23日 16:21

分享到:

  春节,是岁月的坐标和情感的寄托,是万象更新的标记、辞旧迎新的枢纽,也是最能唤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的节日。每一项春节年俗背后,都流淌着浓浓“年味”、绵绵“乡愁”、脉脉“温情”。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你会怎么过?

  张掖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53项,市级151项,县区级444项。其中与春节相关的非遗有河西宝卷、张掖秦腔、甘州社火、元宵惊牛、高台铁芯子、山丹桌凳摞垒舞狮、姚寨子耍龙、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等32项。让我们一起探寻彩虹张掖的非遗年俗,感悟其中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力量。

肃南篇

      1.裕固族服饰

  华夏古国,因服饰之美而谓之“华”,因礼仪之盛而谓之“夏”。过新年,穿新衣,寓意着辞旧迎新。在裕固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一项被誉为“穿在身上的非遗”,它就是裕固族服饰。裕固族服饰的特征突出体现在女性服饰之中。裕固族未婚少女前额戴“格尧则依捏”,即一条长红布带的上边缘缀以珊瑚珠,下边缘以五色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许多穗,垂在前额。除此以外,还要梳五条或七条发辫,辫梢内掺杂彩色丝绒线,系在背后的腰带里。已婚妇女头戴尖顶红缨毡帽和三条长形头面,头面系在三条发辫上,每条又分三段,以金属环连接,上镶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饰品,构成美丽的图案。头面长短以佩戴者身材高矮而定,要求上齐耳环,下至长袍底边。裕固族男子头戴金边白毡帽,身穿大领偏襟长袍,扎彩色腰带,腰挂香牛皮缝制的烟荷包。帽檐镶以黑边,后部卷起,帽顶正中彩缎上有金线织成的圆形或八角形图案,长袍多用白羊毛线织成的褐子或布和绸缎缝制。裕固族服饰是裕固族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的生动写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008年,裕固族服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肃南县非遗中心。2.裕固族饮食习俗

  “民以食为天”,尤其在春节这样阖家欢乐、举家团圆的日子里,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百节年为首,春节期间千家万户精心采买、烹饪的餐食,不仅承载着人们对于家乡、亲人及儿时记忆的眷恋,还蕴藏着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勤劳淳朴的裕固族人世居草原,游牧天下,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其独具魅力而富有浓郁草原气息的饮食习俗。裕固族禁吃大雁、鱼,忌食尖嘴圆蹄的动物,炊具和餐具都要不定期地用草木灰进行消毒。裕固族有一日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的习惯。奶和茶在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起床后,先将净水或刚开锅的茶舀一勺洒在帐篷周围,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奶茶是在伏茶中调入食盐、鲜奶反复搅动,再加上酥油、奶皮、曲拉、炒面、红枣或沙枣做成。裕固族有句俗语:“没有羊肉不成席”,这是裕固族最重要的饮食。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即把完整的牛或羊臀尖带骨煮熟上桌)、肉肠、脂裹肝和风干羊肉干等。裕固人的传统主食为面食,可加工制作为面片、煎饼、烧壳子、烤饼、馍馍、烧巴股、炒面、糌粑等面食。但现在大米等主食也越来越为群众接受和喜爱。2015年8月,裕固族饮食习俗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肃南县非遗中心。3.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

  裕固族春节待客习俗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裕固族因其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悠久的历史而形成了独特的待客习俗,从裕固族形成就产生并不断演变、丰富、发展而来。裕固族生性豪爽豁达、热情好客,在交友待客方面非常注意礼节。春节过年时,客人来了,主人要出门燃放鞭炮,以示欢迎,客人要向长辈献上哈达。客人进屋后要向长辈拜年问好。长辈要说一些祝福词。入座时,主客居首位,然后按辈分、年龄依次就座。首先要上奶茶,奶茶即在碗里放酥油、炒面、曲拉、奶酪皮;茶后必须用手抓羊肉、青稞酒招待,并将羊背子献给最重要的客人,以示尊敬。但羊小腿不能上给客人。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热情豪放、善待来客、尊重长辈的文化内涵一脉相承。2010年7月,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肃南县非遗中心。4.裕固族民歌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儿盼过年”,春节期间,除了鲜衣美食,还少不了各类娱乐游艺活动。由于游牧生活本身固有的特征,民歌成为裕固族传承文化、学习历史、传播知识最主要的方式和载体。裕固族民歌非常丰富,是裕固族表达情感和记录历史的重要方式。裕固族民歌主要分为音乐和唱词两部分,其音乐曲调朴素优美,节奏悠扬和谐,唱词丰富多彩,涵盖了优美抒情的牧歌、古老悠扬的史诗、热烈奔放的劳动歌、热情洋溢的赞歌、别具风格的婚礼歌、特色浓郁的习俗歌、抒情达意的情歌等内容,格律上分别与古代突厥语、古蒙古语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具有生动感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特色。依题材、内容可以分为叙事歌、情歌、劳动歌等,依体裁、功能可以分为小曲、号子、小调、宴席曲、酒曲、擀毡歌、奶幼畜歌等。最能体现裕固民族特色的叙事歌《西至哈志》《萨娜玛珂》《黄黛琛》直到当代对裕固族人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力。裕固族民歌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对于挖掘研究和保护传承民族音乐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裕固族民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肃南县非遗中心。5.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春节是大团圆的节日,让我们无惧风雨阻隔,不怕千峰万壑,向着团圆进发——家庭的团圆、家族的团圆、家乡的团圆汇聚成家国的团圆、民族的凝聚。在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当中,感受浓浓的家国情怀,都离不开语言这一沟通交流、传承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和关键纽带。裕固族文字久已失传,其先民们通过口耳记载传承本民族的历史发展、生产生活习俗、社会习俗和民间文学等,从而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口述文学形式。主要有:神话、传说、史诗、民间故事、民歌、歌谣、叙事诗、格言、谚语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裕固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表现了裕固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境遇、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主要代表作品有史诗《沙特》、《尧达曲克尔》、《尧乎尔来自西至哈志》和长诗《黄黛琛》、《萨娜玛珂》,及神话《莫拉》和《火种》等。裕固族语言按分布地域分为东部语和西部语两种。两种语言分别保留了古突厥语和古蒙古语的特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研究。2006年,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肃南县非遗中心。春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储存了一代又一代人温暖的年节记忆。春节能够跨越山海,正在于它串起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文化情愫。

  在变化的时间里,通过探寻彩虹张掖的非遗年俗,我们能够感悟到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文化基因,感悟到炎黄子孙千年不变的共同体意识,也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关项目图文资料由肃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肃南县非遗中心提供

  春节,是岁月的坐标和情感的寄托,是万象更新的标记、辞旧迎新的枢纽,也是最能唤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的节日。每一项春节年俗背后,都流淌着浓浓“年味”、绵绵“乡愁”、脉脉“温情”。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你会怎么过?

  张掖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53项,市级151项,县区级444项。其中与春节相关的非遗有河西宝卷、张掖秦腔、甘州社火、元宵惊牛、高台铁芯子、山丹桌凳摞垒舞狮、姚寨子耍龙、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等32项。让我们一起探寻彩虹张掖的非遗年俗,感悟其中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力量。

肃南篇

      1.裕固族服饰

  华夏古国,因服饰之美而谓之“华”,因礼仪之盛而谓之“夏”。过新年,穿新衣,寓意着辞旧迎新。在裕固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一项被誉为“穿在身上的非遗”,它就是裕固族服饰。裕固族服饰的特征突出体现在女性服饰之中。裕固族未婚少女前额戴“格尧则依捏”,即一条长红布带的上边缘缀以珊瑚珠,下边缘以五色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许多穗,垂在前额。除此以外,还要梳五条或七条发辫,辫梢内掺杂彩色丝绒线,系在背后的腰带里。已婚妇女头戴尖顶红缨毡帽和三条长形头面,头面系在三条发辫上,每条又分三段,以金属环连接,上镶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饰品,构成美丽的图案。头面长短以佩戴者身材高矮而定,要求上齐耳环,下至长袍底边。裕固族男子头戴金边白毡帽,身穿大领偏襟长袍,扎彩色腰带,腰挂香牛皮缝制的烟荷包。帽檐镶以黑边,后部卷起,帽顶正中彩缎上有金线织成的圆形或八角形图案,长袍多用白羊毛线织成的褐子或布和绸缎缝制。裕固族服饰是裕固族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的生动写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008年,裕固族服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肃南县非遗中心。2.裕固族饮食习俗

  “民以食为天”,尤其在春节这样阖家欢乐、举家团圆的日子里,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百节年为首,春节期间千家万户精心采买、烹饪的餐食,不仅承载着人们对于家乡、亲人及儿时记忆的眷恋,还蕴藏着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勤劳淳朴的裕固族人世居草原,游牧天下,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其独具魅力而富有浓郁草原气息的饮食习俗。裕固族禁吃大雁、鱼,忌食尖嘴圆蹄的动物,炊具和餐具都要不定期地用草木灰进行消毒。裕固族有一日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的习惯。奶和茶在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起床后,先将净水或刚开锅的茶舀一勺洒在帐篷周围,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奶茶是在伏茶中调入食盐、鲜奶反复搅动,再加上酥油、奶皮、曲拉、炒面、红枣或沙枣做成。裕固族有句俗语:“没有羊肉不成席”,这是裕固族最重要的饮食。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即把完整的牛或羊臀尖带骨煮熟上桌)、肉肠、脂裹肝和风干羊肉干等。裕固人的传统主食为面食,可加工制作为面片、煎饼、烧壳子、烤饼、馍馍、烧巴股、炒面、糌粑等面食。但现在大米等主食也越来越为群众接受和喜爱。2015年8月,裕固族饮食习俗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肃南县非遗中心。3.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

  裕固族春节待客习俗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裕固族因其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悠久的历史而形成了独特的待客习俗,从裕固族形成就产生并不断演变、丰富、发展而来。裕固族生性豪爽豁达、热情好客,在交友待客方面非常注意礼节。春节过年时,客人来了,主人要出门燃放鞭炮,以示欢迎,客人要向长辈献上哈达。客人进屋后要向长辈拜年问好。长辈要说一些祝福词。入座时,主客居首位,然后按辈分、年龄依次就座。首先要上奶茶,奶茶即在碗里放酥油、炒面、曲拉、奶酪皮;茶后必须用手抓羊肉、青稞酒招待,并将羊背子献给最重要的客人,以示尊敬。但羊小腿不能上给客人。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热情豪放、善待来客、尊重长辈的文化内涵一脉相承。2010年7月,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肃南县非遗中心。4.裕固族民歌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儿盼过年”,春节期间,除了鲜衣美食,还少不了各类娱乐游艺活动。由于游牧生活本身固有的特征,民歌成为裕固族传承文化、学习历史、传播知识最主要的方式和载体。裕固族民歌非常丰富,是裕固族表达情感和记录历史的重要方式。裕固族民歌主要分为音乐和唱词两部分,其音乐曲调朴素优美,节奏悠扬和谐,唱词丰富多彩,涵盖了优美抒情的牧歌、古老悠扬的史诗、热烈奔放的劳动歌、热情洋溢的赞歌、别具风格的婚礼歌、特色浓郁的习俗歌、抒情达意的情歌等内容,格律上分别与古代突厥语、古蒙古语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具有生动感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特色。依题材、内容可以分为叙事歌、情歌、劳动歌等,依体裁、功能可以分为小曲、号子、小调、宴席曲、酒曲、擀毡歌、奶幼畜歌等。最能体现裕固民族特色的叙事歌《西至哈志》《萨娜玛珂》《黄黛琛》直到当代对裕固族人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力。裕固族民歌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对于挖掘研究和保护传承民族音乐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裕固族民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肃南县非遗中心。5.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春节是大团圆的节日,让我们无惧风雨阻隔,不怕千峰万壑,向着团圆进发——家庭的团圆、家族的团圆、家乡的团圆汇聚成家国的团圆、民族的凝聚。在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当中,感受浓浓的家国情怀,都离不开语言这一沟通交流、传承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和关键纽带。裕固族文字久已失传,其先民们通过口耳记载传承本民族的历史发展、生产生活习俗、社会习俗和民间文学等,从而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口述文学形式。主要有:神话、传说、史诗、民间故事、民歌、歌谣、叙事诗、格言、谚语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裕固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表现了裕固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境遇、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主要代表作品有史诗《沙特》、《尧达曲克尔》、《尧乎尔来自西至哈志》和长诗《黄黛琛》、《萨娜玛珂》,及神话《莫拉》和《火种》等。裕固族语言按分布地域分为东部语和西部语两种。两种语言分别保留了古突厥语和古蒙古语的特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研究。2006年,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肃南县非遗中心。春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储存了一代又一代人温暖的年节记忆。春节能够跨越山海,正在于它串起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文化情愫。

  在变化的时间里,通过探寻彩虹张掖的非遗年俗,我们能够感悟到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文化基因,感悟到炎黄子孙千年不变的共同体意识,也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关项目图文资料由肃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肃南县非遗中心提供

编辑:何淼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