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印象 >> 文旅
非遗贺新春:探寻彩虹张掖的非遗年俗(高台篇)
来源: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01月17日 09:30

分享到:

  春节,是岁月的坐标和情感的寄托,是万象更新的标记、辞旧迎新的枢纽,也是最能唤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的节日。每一项春节年俗背后,都流淌着浓浓“年味”、绵绵“乡愁”、脉脉“温情”。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你会怎么过?

  张掖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53项,市级151项,县区级444项。其中与春节相关的非遗有河西宝卷、张掖秦腔、甘州社火、元宵惊牛、高台铁芯子、山丹桌凳摞垒舞狮、姚寨子耍龙、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等32项。让我们一起探寻彩虹张掖的非遗年俗,感悟其中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力量。

高台篇

  1.高台铁芯子

  铁芯子又叫高阁、抬阁或者高抬,是流传于高台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社火艺术形式。铁芯子表演的活动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上元节期间。

  铁芯子的表演内容多取材于戏剧情节或场面,根据人物数量、造型、表演方式等的不同,又分为“桌芯子”“单杆芯子”“扛芯子”“车芯子”等。铁芯子经过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创造和革新,在造型、制作工艺、演出内容、表演技巧等方面日益丰富和完善,这种高空造型艺术,鼓乐配合,流动街头,以悬、精、妙著称,颇受观众喜爱。

  2017年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高台县文化馆(高台县非遗中心)。

  2.高台秦腔獠牙绝技

  高台秦腔獠牙绝技,主要分布在罗城乡红山村,在当地已有500多年的传承历史,成为每年社火表演的一朵奇葩。高台秦腔獠牙绝技表演时,表演者口含两颗猪獠牙,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倒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翕动,同时唱、念、做、打一发并举,深受群众喜爱。高台秦腔獠牙绝技,主要在秦腔花脸角色的饰演中使用,用于塑造凶恶、勇猛、膘悍、恐怖的角色,目前,主要在秦腔传统剧目《麒麟山》饰演鬼面杨琪角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2008年列入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高台县文化馆(高台县非遗中心)。

  3.高台清街习俗

  高台清街习俗的形成与宣化镇乐二村的秦腔戏班——乐善忠义班密切相关。每年农历正月十三,高台乐二村的村民会推选一位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老者,穿官服,戴官帽,扮演“封官老爷”。“封官老爷”所到之处,街清院净,邻里结伴摆酒设宴,燃放鞭炮迎接“封官老爷”。“封官老爷”则下马作揖,拂袖掸尘,送上美好的祝福。清街后,大家也不急着散去,在街边聚餐玩乐,外出的能人、乡贤也会和留守的村民一起为“乡村振兴”出点子、想办法,共同谋划新一年的打算。“清街”集祈福、民俗、餐饮为一体,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延续了下来。

  2017年,高台清街习俗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高台县文化馆(高台县非遗中心)。

  4.高台黄河灯阵

  高台黄河灯阵,相传源于明万历年间,全称为“九宫八卦黄河阵”,又叫九曲黄河阵或灯杆会。自明清以来,高台县较大的堡子都有黄河灯阵(或称灯杆会)。灯阵主要特点是以“九曲”为图,横竖均以十九行排立的方阵布局,样似黄河阵,阵内设三百六十五杆旗,并以三百六十五盏明灯设于旗下,中设楼一座。“九宫黄河灯阵”的特点是内不设岔道,游人连袖靠肩,在东、西、中三条长街中放心转游,不怕走错路径,可一路畅游至出口,表示一年通顺大吉。每逢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高台及周边群众纷纷前来游阵。黄河灯阵是群众自发的一种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民俗活动。

  2011年,高台黄河灯阵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高台县文化馆(高台县非遗中心)。

  5.秦腔(乐善忠义班)

  相传“乐善忠义班”是明朝开国大将冯胜于明洪武五年西征时在原有戏班的基础上整建的。该班以唱秦腔为主,因亦农亦艺,乐善好施,故称‘乐善忠义班’。乐善忠义班因善于表演反映民族英雄气概、弃恶扬善、伸张正义、抚弱济困等正义思想内容的剧目而广受民众喜好。

  乐善秦腔的主要特点是戏班在表演时唱腔“老腔”和“新腔”混合使用。其特点主要反映在生、净两个行当上。几百年来,乐善秦腔演唱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步发生了变化。该班在1939年以前所演出的都是秦腔老腔。老腔不论从行腔装饰、润色方面,还是从伴奏乐器的运用方面来看,都与新腔有着不小的区别:老腔平和、舒缓,新腔则激越、高亢,特别是板胡增加后,大净这一角色出现了极其高亢的吼声,这也彻底改变了老腔的演唱风格,使河西秦腔逐步向陕西秦腔靠近。自此,使乐善秦腔的演出风格发生了质的变化。

  过年看乐善秦腔,已经是高台人不可或缺的习俗与传统,自每年腊月开始,乐善秦腔都举办以“县级送、镇组织、村自发”的文化惠民活动,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模式,真正让乡村文化“火”起来,让村民群众“动”起来,让大家既“鼓口袋”又“富脑袋”,把乡村建设成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丽家园,唱响和美乡村的时代赞歌。

  2024年12月,秦腔(乐善忠义班)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高台县文化馆(高台县非遗中心)。

  春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储存了一代又一代人温暖的年节记忆。春节能够跨越山海,正在于它串起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文化情愫。

  在变化的时间里,通过探寻彩虹张掖的非遗年俗,我们能够感悟到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文化基因,感悟到炎黄子孙千年不变的共同体意识,也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关项目图文资料由高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高台县非遗中心提供

  春节,是岁月的坐标和情感的寄托,是万象更新的标记、辞旧迎新的枢纽,也是最能唤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的节日。每一项春节年俗背后,都流淌着浓浓“年味”、绵绵“乡愁”、脉脉“温情”。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你会怎么过?

  张掖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53项,市级151项,县区级444项。其中与春节相关的非遗有河西宝卷、张掖秦腔、甘州社火、元宵惊牛、高台铁芯子、山丹桌凳摞垒舞狮、姚寨子耍龙、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等32项。让我们一起探寻彩虹张掖的非遗年俗,感悟其中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力量。

高台篇

  1.高台铁芯子

  铁芯子又叫高阁、抬阁或者高抬,是流传于高台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社火艺术形式。铁芯子表演的活动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上元节期间。

  铁芯子的表演内容多取材于戏剧情节或场面,根据人物数量、造型、表演方式等的不同,又分为“桌芯子”“单杆芯子”“扛芯子”“车芯子”等。铁芯子经过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创造和革新,在造型、制作工艺、演出内容、表演技巧等方面日益丰富和完善,这种高空造型艺术,鼓乐配合,流动街头,以悬、精、妙著称,颇受观众喜爱。

  2017年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高台县文化馆(高台县非遗中心)。

  2.高台秦腔獠牙绝技

  高台秦腔獠牙绝技,主要分布在罗城乡红山村,在当地已有500多年的传承历史,成为每年社火表演的一朵奇葩。高台秦腔獠牙绝技表演时,表演者口含两颗猪獠牙,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倒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翕动,同时唱、念、做、打一发并举,深受群众喜爱。高台秦腔獠牙绝技,主要在秦腔花脸角色的饰演中使用,用于塑造凶恶、勇猛、膘悍、恐怖的角色,目前,主要在秦腔传统剧目《麒麟山》饰演鬼面杨琪角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2008年列入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高台县文化馆(高台县非遗中心)。

  3.高台清街习俗

  高台清街习俗的形成与宣化镇乐二村的秦腔戏班——乐善忠义班密切相关。每年农历正月十三,高台乐二村的村民会推选一位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老者,穿官服,戴官帽,扮演“封官老爷”。“封官老爷”所到之处,街清院净,邻里结伴摆酒设宴,燃放鞭炮迎接“封官老爷”。“封官老爷”则下马作揖,拂袖掸尘,送上美好的祝福。清街后,大家也不急着散去,在街边聚餐玩乐,外出的能人、乡贤也会和留守的村民一起为“乡村振兴”出点子、想办法,共同谋划新一年的打算。“清街”集祈福、民俗、餐饮为一体,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延续了下来。

  2017年,高台清街习俗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高台县文化馆(高台县非遗中心)。

  4.高台黄河灯阵

  高台黄河灯阵,相传源于明万历年间,全称为“九宫八卦黄河阵”,又叫九曲黄河阵或灯杆会。自明清以来,高台县较大的堡子都有黄河灯阵(或称灯杆会)。灯阵主要特点是以“九曲”为图,横竖均以十九行排立的方阵布局,样似黄河阵,阵内设三百六十五杆旗,并以三百六十五盏明灯设于旗下,中设楼一座。“九宫黄河灯阵”的特点是内不设岔道,游人连袖靠肩,在东、西、中三条长街中放心转游,不怕走错路径,可一路畅游至出口,表示一年通顺大吉。每逢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高台及周边群众纷纷前来游阵。黄河灯阵是群众自发的一种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民俗活动。

  2011年,高台黄河灯阵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高台县文化馆(高台县非遗中心)。

  5.秦腔(乐善忠义班)

  相传“乐善忠义班”是明朝开国大将冯胜于明洪武五年西征时在原有戏班的基础上整建的。该班以唱秦腔为主,因亦农亦艺,乐善好施,故称‘乐善忠义班’。乐善忠义班因善于表演反映民族英雄气概、弃恶扬善、伸张正义、抚弱济困等正义思想内容的剧目而广受民众喜好。

  乐善秦腔的主要特点是戏班在表演时唱腔“老腔”和“新腔”混合使用。其特点主要反映在生、净两个行当上。几百年来,乐善秦腔演唱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步发生了变化。该班在1939年以前所演出的都是秦腔老腔。老腔不论从行腔装饰、润色方面,还是从伴奏乐器的运用方面来看,都与新腔有着不小的区别:老腔平和、舒缓,新腔则激越、高亢,特别是板胡增加后,大净这一角色出现了极其高亢的吼声,这也彻底改变了老腔的演唱风格,使河西秦腔逐步向陕西秦腔靠近。自此,使乐善秦腔的演出风格发生了质的变化。

  过年看乐善秦腔,已经是高台人不可或缺的习俗与传统,自每年腊月开始,乐善秦腔都举办以“县级送、镇组织、村自发”的文化惠民活动,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模式,真正让乡村文化“火”起来,让村民群众“动”起来,让大家既“鼓口袋”又“富脑袋”,把乡村建设成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丽家园,唱响和美乡村的时代赞歌。

  2024年12月,秦腔(乐善忠义班)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高台县文化馆(高台县非遗中心)。

  春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储存了一代又一代人温暖的年节记忆。春节能够跨越山海,正在于它串起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文化情愫。

  在变化的时间里,通过探寻彩虹张掖的非遗年俗,我们能够感悟到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文化基因,感悟到炎黄子孙千年不变的共同体意识,也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关项目图文资料由高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高台县非遗中心提供

编辑:何淼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