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卢小亨活动报道集
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1月06日 17:44

分享到: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祁连山腹地山丹马场考察时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守护好绿水青山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局一体谋划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祁连山和黑河。(张掖市委办公室供图)

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张掖市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学习研究“两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坚持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市委全会先后作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美丽张掖建设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决定》《关于扬优聚势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一屏三地”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将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打造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改整治的“研究生版教科书”“国家级博物馆”,将张掖打造为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一总两分”目标,对加力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细化安排。连续5年召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座谈会,每年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专家专题报告会,全市干部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认知持续深化。

全力整改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扛牢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些重要论述,从认识论层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共存共荣的内在联系。近年来,张掖市把整治、保护和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开展集中整治攻坚行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179项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整治并通过省级验收认定,矿业权、旅游设施项目分类退出和水电站关停退出工作全部完成。搬出并妥善安置保护区核心区全部农牧民和缓冲区1/3农牧民,实施草原封禁保护1740万亩,占总面积的58%,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因地制宜实施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项目,深化历史遗留无主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显性问题全面消除,祁连山国家公园达到批建标准。中国科学院评估结果显示,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区域较2017年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分别增长10.9%、7.8%、14.8%,不同种群野生动物数量较2014年提高20%左右,祁连山生态环境稳定向好,步入巩固拓展提升、高水平保护新阶段。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域推进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张掖市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深入打好绿色转型整体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域生态修复系统战、国土绿化持久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阵地战、治水兴水节水升级战、防沙治沙阻击战、环境安全保卫战“八场战役”,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张掖。

  立足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部走廊绿洲区和北部荒漠戈壁区三大基本形态,推动实施水源涵养、草原保护、河湖和湿地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重大生态项目,五年营造林200.38万亩,新增森林面积94.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国家林草局备案。稳步提升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成为全国已知最大黑鹳种群地,入围全球第八批、全国第四十九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全力以赴落实黑河水量调度中游责任,连续25年完成黑河分水国家战略任务,累计下泄水量285.83亿立方米,占来水量的61.27%,尾闾东居延海实现连续20年不干涸。全面推动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建设,建立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机制,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生态节水保绿,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六县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部通过水利部复核,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地区。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77.88万亩、26.86万亩,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坚持生态为民、共建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呼声”。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张掖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态化、拉网式排查整治各类生态环保问题,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均完成整改或达到进度要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空气质量连续8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连续5年排名全国前列,黑河流域甘州区段美丽河湖入选全国优秀河湖建设案例,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4个,省级“清洁村庄”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临泽县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健全完善保护监管长效机制,注重做到改革引领、创新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张掖市坚决落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用改革办法、创新思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生态环境责任体系。建成“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网上管”实现生态环境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构建起“全区域、全过程、全链条”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推动设立祁连山林区法院、林区检察院,创新实施生态警务,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和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构建起“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从制度和源头上解决“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保护发展双向转化、互促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张掖市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搭建平台、探索交易、加速转化”的思路,创建“一组一院三中心六机制”张掖模式,形成“资源核查—价值核算—开发交易—反哺产业、生态”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完成2021、2022年度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获批发布《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国家试点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初评,申报城市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等6项省级地方标准。在全省率先完成35.1万亩林地和400万亩草原碳汇交易,成为西北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均交易成功的城市,实现生态建设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突破。挂牌首发祁连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创新推出“GEP贷”等金融新产品和“碳普惠+募资造林”等投融资新模式,填补全省生态产品质押贷款方面的空白,绿水青山“好颜值”正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结构优化促进质量提升、环境友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引。张掖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立足“一屏三地”(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功能定位,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市现代种业、绿色蔬菜、肉牛产业、优质奶业、戈壁节水生态农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建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第四大蔬菜供应基地和全省最大的人工饲草种植基地、第二大鲜奶生产基地、第三大肉牛养殖基地。综合能源“四基地一体系”加快形成,新材料、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聚链成群,建成和在建风光电760万千瓦,绿电占比达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被确定为全省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多彩画卷在张掖大地徐徐铺展。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祁连山腹地山丹马场考察时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守护好绿水青山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局一体谋划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祁连山和黑河。(张掖市委办公室供图)

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张掖市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学习研究“两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坚持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市委全会先后作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美丽张掖建设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决定》《关于扬优聚势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一屏三地”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将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打造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改整治的“研究生版教科书”“国家级博物馆”,将张掖打造为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一总两分”目标,对加力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细化安排。连续5年召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座谈会,每年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专家专题报告会,全市干部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认知持续深化。

全力整改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扛牢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些重要论述,从认识论层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共存共荣的内在联系。近年来,张掖市把整治、保护和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开展集中整治攻坚行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179项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整治并通过省级验收认定,矿业权、旅游设施项目分类退出和水电站关停退出工作全部完成。搬出并妥善安置保护区核心区全部农牧民和缓冲区1/3农牧民,实施草原封禁保护1740万亩,占总面积的58%,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因地制宜实施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项目,深化历史遗留无主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显性问题全面消除,祁连山国家公园达到批建标准。中国科学院评估结果显示,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区域较2017年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分别增长10.9%、7.8%、14.8%,不同种群野生动物数量较2014年提高20%左右,祁连山生态环境稳定向好,步入巩固拓展提升、高水平保护新阶段。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域推进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张掖市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深入打好绿色转型整体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域生态修复系统战、国土绿化持久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阵地战、治水兴水节水升级战、防沙治沙阻击战、环境安全保卫战“八场战役”,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张掖。

  立足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部走廊绿洲区和北部荒漠戈壁区三大基本形态,推动实施水源涵养、草原保护、河湖和湿地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重大生态项目,五年营造林200.38万亩,新增森林面积94.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国家林草局备案。稳步提升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成为全国已知最大黑鹳种群地,入围全球第八批、全国第四十九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全力以赴落实黑河水量调度中游责任,连续25年完成黑河分水国家战略任务,累计下泄水量285.83亿立方米,占来水量的61.27%,尾闾东居延海实现连续20年不干涸。全面推动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建设,建立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机制,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生态节水保绿,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六县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部通过水利部复核,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地区。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77.88万亩、26.86万亩,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坚持生态为民、共建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呼声”。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张掖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态化、拉网式排查整治各类生态环保问题,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均完成整改或达到进度要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空气质量连续8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连续5年排名全国前列,黑河流域甘州区段美丽河湖入选全国优秀河湖建设案例,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4个,省级“清洁村庄”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临泽县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健全完善保护监管长效机制,注重做到改革引领、创新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张掖市坚决落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用改革办法、创新思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生态环境责任体系。建成“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网上管”实现生态环境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构建起“全区域、全过程、全链条”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推动设立祁连山林区法院、林区检察院,创新实施生态警务,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和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构建起“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从制度和源头上解决“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保护发展双向转化、互促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张掖市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搭建平台、探索交易、加速转化”的思路,创建“一组一院三中心六机制”张掖模式,形成“资源核查—价值核算—开发交易—反哺产业、生态”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完成2021、2022年度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获批发布《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国家试点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初评,申报城市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等6项省级地方标准。在全省率先完成35.1万亩林地和400万亩草原碳汇交易,成为西北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均交易成功的城市,实现生态建设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突破。挂牌首发祁连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创新推出“GEP贷”等金融新产品和“碳普惠+募资造林”等投融资新模式,填补全省生态产品质押贷款方面的空白,绿水青山“好颜值”正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结构优化促进质量提升、环境友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引。张掖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立足“一屏三地”(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功能定位,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市现代种业、绿色蔬菜、肉牛产业、优质奶业、戈壁节水生态农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建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第四大蔬菜供应基地和全省最大的人工饲草种植基地、第二大鲜奶生产基地、第三大肉牛养殖基地。综合能源“四基地一体系”加快形成,新材料、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聚链成群,建成和在建风光电760万千瓦,绿电占比达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被确定为全省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多彩画卷在张掖大地徐徐铺展。

编辑:王晓萍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