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赋能“牛管家”——张掖牛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12月28日 11:22

分享到:

每天早上6点,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石岗墩牧场1号挤奶大厅里,80位转盘自动挤奶设备开始运转,一头头颈戴“项圈”,耳钉“耳标”,腿戴“计步器”的奶牛有序列队进入大转盘产奶。“1万多头牛每天挤三轮,6小时一班次,一天产奶量180吨。像这样的全自动转盘挤奶设备,前进牧业在甘州有6台,所产出的鲜奶一部分会送往合作企业,还有一部分会进入传祁乳业进行深加工。”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蔡吉鹏介绍,公司进口的高标准现代化挤奶设备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设备,全程不接触空气,保证牛奶新鲜、安全,让消费者喝到更加放心、更加优质、更加安全的健康牛奶。

图片

好奶品源自数字智慧化牧场。前进牧业基于云计算架构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出“一牧云”奶牛生产管理系统,依托系统建成集养殖大数据管理、技术研发、安全模拟等为一体的智慧牧场数据管理中心。有效整合奶牛系谱、健康管理、人员信息等相关数据,通过配套精准饲喂管理系统、环境温湿度智能管控系统、智能挤奶控制系统等减少饲料损耗2%,饲料转化效率提高5%,预测和疾病揭发率提升5%,实现了牧场管理智慧化,营养配方精准化,健康管理体系化,饲养环境优质化,人均综合劳效提升20%以上。“智慧牧场数据管理中心建成运营,实现了奶牛全生命周期管理、奶牛动态监控管理、饲喂管理精细化管理、牛只健康管理、牛只繁殖管理等全过程可追溯,让每一头奶牛都拥有了一个‘云管家’。”前进牧业信息中心副主任朱云莉说,智慧牧场数智化管理在保证牧场健康运营的同时,一体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溯源监管”,确保了奶牛养殖从原料采购入库、饲料生产加工、牛只精准饲喂、鲜奶安全监测、牛奶恒温运送等各个环节闭环式管理。

“计步器、电子耳标、电子项圈等硬件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和上传奶牛体征数据,产品具备超高识别率、准确率,有利于更好掌握奶牛动态,实现‘牛群’与‘数据’的互联互通。”从临洮远嫁河西的朱云莉没想到,张掖竟然有数智化程度如此高的大规模牧场,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技赋能,引领未来。成立于2008年的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奋进,突破创新,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乳品生产、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冷链运输、饲草种植、奶牛养殖、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前进牧业集团公司现有员工1800余人,奶牛存栏52000头,下属养殖场19个,日产高品质生乳800吨,产品远销重庆、成都、广州、深圳、新疆等地,是甘肃省奶牛规模存栏最大,产业链最全的大型农牧企业,目前全国排名第13位。”蔡吉鹏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晋升于甘肃民营企业50强第28位,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公司将致力于跻身全国乳业前列而努力奋斗。“面对市场低迷期,我们沉住气,卯足劲,从节本增效、工艺改造、技术升级、产品迭代、人才引进等方面下功夫,推进更进一步发展。”蔡吉鹏信心满怀。

企业强信心,资源硬支撑。张掖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是牛产业发展的“摇篮”,也让其有底气和勇气在全国市场寻求更大突破。近年来,前进牧业立足现有的奶产业基础,通过产业联动、要素聚集、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进一步延伸奶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先后与贵阳南方乳业、深圳晨光、四川菊乐、广东燕塘强强联手,通过自建、联营、托管等方式,合作建设养殖基地,实现了乳企与奶源基地的无缝对接,生牛乳运输至四川、广东、贵州、福建等地。

“肉牛也罢,奶牛也罢,其实都是区域水土光热资源的转化。我们地处祁连山下,天然优质的自然资源就是奶牛肉牛的载体。有这么好的地理品质优势,肉类品质更好,奶类更醇香。所以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产业做大做强,发挥区域特色。”蔡吉鹏说。

前进牧业只是张掖牛产业发展的“科技范儿”代表之一。张掖市以科技示范为引领,推动牛产业转型升级,延链发展,将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运用到牛产业链各环节,智能饲喂、健康监测、远程监管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建成母牛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一场一码,一牛双标”将全市30万头母牛纳入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运用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实时监测、科学研判防疫动态,全市牛产业迈入智能、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全面普及推广良种、良舍、良药、良医、良法“五良”养殖技术,推动全市牛产业由粗放向标准、低端向品质、传统技术向创新技术应用、被动风险防控向主动防控转变,近五年完成科技试验推广项目78项,全市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8%,标准化养殖技术普及率达到85%,犊牛繁活率达到88%,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4%,连续三年全省考核第一。

图片

在临泽县倪家营镇高庄滩万头肉牛生态养殖示范园区,标准化的牛舍错落有致,一头头肉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永盛源家庭农场负责人蒋立源忙着将准备出售的肉牛信息录入肉牛智慧交易APP平台。“这个平台真方便,一扫二维码就进入了操作界面,把要出售的肉牛体重、月龄、品种、检疫情况等信息依次录入,有收购需求的客商就能看到,而且每头牛都有它的‘大头贴’,身形品相一目了然。”上完大学就回家养牛的蒋立源调侃,“如今跟着数据跑市场,玩着抖音卖肉牛成为养殖界的潮流,‘智慧’卖牛买牛养牛就是‘牛’。”

倪家营镇立足全县“4+1+N”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开发牛产业“大数据”平台,让“数字赋能”助推牛产业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促进牛产业转型升级、促农增收。“养殖户通过手机发布买牛、卖牛供需信息,方便快捷,精准高效。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活牛交易市场管理,保证活牛信息的真实性,在方便养殖户的同时也方便管理机构对交易市场进行监督,促进活牛交易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倪家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梁鑫如数家珍。

该智慧化交易平台通过对全镇养殖户养殖过程大数据积累与分析,在货源、饲料、养殖技术、防疫诊治、销售等方面为肉牛养殖集群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实现畜牧产业一二三产全线贯通,通过推广订单式生产、订单式养殖的方式,实现肉牛产业去库存提增量。此外,镇上还在精细化饲料喂养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智慧牧场系统,给肉牛佩戴耳标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肉牛休息、反刍时间和体温变化,以及每天运动量和体重变化,让肉牛在舒适愉悦的饲养环境中更好“成长”,实现卖牛买牛养牛智慧化。(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刘秉刚)

每天早上6点,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石岗墩牧场1号挤奶大厅里,80位转盘自动挤奶设备开始运转,一头头颈戴“项圈”,耳钉“耳标”,腿戴“计步器”的奶牛有序列队进入大转盘产奶。“1万多头牛每天挤三轮,6小时一班次,一天产奶量180吨。像这样的全自动转盘挤奶设备,前进牧业在甘州有6台,所产出的鲜奶一部分会送往合作企业,还有一部分会进入传祁乳业进行深加工。”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蔡吉鹏介绍,公司进口的高标准现代化挤奶设备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设备,全程不接触空气,保证牛奶新鲜、安全,让消费者喝到更加放心、更加优质、更加安全的健康牛奶。

图片

好奶品源自数字智慧化牧场。前进牧业基于云计算架构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出“一牧云”奶牛生产管理系统,依托系统建成集养殖大数据管理、技术研发、安全模拟等为一体的智慧牧场数据管理中心。有效整合奶牛系谱、健康管理、人员信息等相关数据,通过配套精准饲喂管理系统、环境温湿度智能管控系统、智能挤奶控制系统等减少饲料损耗2%,饲料转化效率提高5%,预测和疾病揭发率提升5%,实现了牧场管理智慧化,营养配方精准化,健康管理体系化,饲养环境优质化,人均综合劳效提升20%以上。“智慧牧场数据管理中心建成运营,实现了奶牛全生命周期管理、奶牛动态监控管理、饲喂管理精细化管理、牛只健康管理、牛只繁殖管理等全过程可追溯,让每一头奶牛都拥有了一个‘云管家’。”前进牧业信息中心副主任朱云莉说,智慧牧场数智化管理在保证牧场健康运营的同时,一体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溯源监管”,确保了奶牛养殖从原料采购入库、饲料生产加工、牛只精准饲喂、鲜奶安全监测、牛奶恒温运送等各个环节闭环式管理。

“计步器、电子耳标、电子项圈等硬件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和上传奶牛体征数据,产品具备超高识别率、准确率,有利于更好掌握奶牛动态,实现‘牛群’与‘数据’的互联互通。”从临洮远嫁河西的朱云莉没想到,张掖竟然有数智化程度如此高的大规模牧场,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技赋能,引领未来。成立于2008年的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奋进,突破创新,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乳品生产、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冷链运输、饲草种植、奶牛养殖、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前进牧业集团公司现有员工1800余人,奶牛存栏52000头,下属养殖场19个,日产高品质生乳800吨,产品远销重庆、成都、广州、深圳、新疆等地,是甘肃省奶牛规模存栏最大,产业链最全的大型农牧企业,目前全国排名第13位。”蔡吉鹏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晋升于甘肃民营企业50强第28位,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公司将致力于跻身全国乳业前列而努力奋斗。“面对市场低迷期,我们沉住气,卯足劲,从节本增效、工艺改造、技术升级、产品迭代、人才引进等方面下功夫,推进更进一步发展。”蔡吉鹏信心满怀。

企业强信心,资源硬支撑。张掖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是牛产业发展的“摇篮”,也让其有底气和勇气在全国市场寻求更大突破。近年来,前进牧业立足现有的奶产业基础,通过产业联动、要素聚集、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进一步延伸奶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先后与贵阳南方乳业、深圳晨光、四川菊乐、广东燕塘强强联手,通过自建、联营、托管等方式,合作建设养殖基地,实现了乳企与奶源基地的无缝对接,生牛乳运输至四川、广东、贵州、福建等地。

“肉牛也罢,奶牛也罢,其实都是区域水土光热资源的转化。我们地处祁连山下,天然优质的自然资源就是奶牛肉牛的载体。有这么好的地理品质优势,肉类品质更好,奶类更醇香。所以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产业做大做强,发挥区域特色。”蔡吉鹏说。

前进牧业只是张掖牛产业发展的“科技范儿”代表之一。张掖市以科技示范为引领,推动牛产业转型升级,延链发展,将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运用到牛产业链各环节,智能饲喂、健康监测、远程监管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建成母牛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一场一码,一牛双标”将全市30万头母牛纳入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运用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实时监测、科学研判防疫动态,全市牛产业迈入智能、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全面普及推广良种、良舍、良药、良医、良法“五良”养殖技术,推动全市牛产业由粗放向标准、低端向品质、传统技术向创新技术应用、被动风险防控向主动防控转变,近五年完成科技试验推广项目78项,全市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8%,标准化养殖技术普及率达到85%,犊牛繁活率达到88%,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4%,连续三年全省考核第一。

图片

在临泽县倪家营镇高庄滩万头肉牛生态养殖示范园区,标准化的牛舍错落有致,一头头肉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永盛源家庭农场负责人蒋立源忙着将准备出售的肉牛信息录入肉牛智慧交易APP平台。“这个平台真方便,一扫二维码就进入了操作界面,把要出售的肉牛体重、月龄、品种、检疫情况等信息依次录入,有收购需求的客商就能看到,而且每头牛都有它的‘大头贴’,身形品相一目了然。”上完大学就回家养牛的蒋立源调侃,“如今跟着数据跑市场,玩着抖音卖肉牛成为养殖界的潮流,‘智慧’卖牛买牛养牛就是‘牛’。”

倪家营镇立足全县“4+1+N”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开发牛产业“大数据”平台,让“数字赋能”助推牛产业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促进牛产业转型升级、促农增收。“养殖户通过手机发布买牛、卖牛供需信息,方便快捷,精准高效。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活牛交易市场管理,保证活牛信息的真实性,在方便养殖户的同时也方便管理机构对交易市场进行监督,促进活牛交易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倪家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梁鑫如数家珍。

该智慧化交易平台通过对全镇养殖户养殖过程大数据积累与分析,在货源、饲料、养殖技术、防疫诊治、销售等方面为肉牛养殖集群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实现畜牧产业一二三产全线贯通,通过推广订单式生产、订单式养殖的方式,实现肉牛产业去库存提增量。此外,镇上还在精细化饲料喂养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智慧牧场系统,给肉牛佩戴耳标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肉牛休息、反刍时间和体温变化,以及每天运动量和体重变化,让肉牛在舒适愉悦的饲养环境中更好“成长”,实现卖牛买牛养牛智慧化。(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刘秉刚)

编辑: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