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山丹
山丹: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积极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12月20日 16:50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近年来,山丹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全市创建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为目标,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搭建平台、探索交易、加速转化”的思路,致力构建适用于县域实际的GEP核算体系,量化绿水青山生态价值,深入打通“两山”转化路径,变“生态资本”为“富民资本”。

  加强调查监测核算,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全面开展林草、农田、湿地等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分类调取全县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生态能源产品、水资源产品、文化产品信息数据,摸清全县各类生态产品构成、数量、质量底数,形成全县生态产品项目本底库,编制完成《山丹县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包含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三个部分共计19项二级指标、38项三级指标项。依托全市生态产品总值(GEP)自动核算平台和核算展示平台,实现生态资源智慧化、可视化、便捷化管理和动态价值评估,编制完成《山丹县2022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2022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总量为138.95亿元,为GDP的1.74倍,将原本看不见的生态系统价值,转化为看得见的“数字”来核算“生态账”,为全县生态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生态文明高点,多举措增“绿”净“水”。树立“取之于生态、用之于生态”的价值理念,持续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围绕“让天更蓝”,狠抓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扬尘管控、尾气达标、面源严管等污染治理,将全县75户重点监管企业纳入生态环保信用红黑榜名单,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损害线索筛查,完成四批次10类201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筛查。围绕“让水更清”,抢抓张掖市入选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机遇,实施山丹河水质提升与水量保障再生水利用工程,有效解决我县水资源短缺、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安全的瓶颈问题。围绕“让土更净”,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58万亩,科学施肥增效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2.9万亩;开展农药利用率测算、农户实际用药调查评估工作,农药利用率达到42.5%;回收废旧农膜1300多吨,回收率达71%;处理利用尾菜4.5万吨,处理利用率达87%。围绕“让林更绿”,全县三级林长总人数达到439名,配备护林员、草管员809名,设立乡镇级林长办14个,划分责任区域,明确管护面积,加强日常巡护,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扎实开展祁连山北麓林草生态修复治理等林草生态项目,完成营造林5.76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2万亩,组织完成义务植树24.0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10.9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0.51%。

  厚植绿色崛起底色,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路径。坚持“林业+”融合发展战略。扶持神禾农业、香源玫瑰公司、睿裕祥枸杞公司等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县发展省级林草经济龙头企业2家、市级林草经济龙头企业2家,家庭林场16家、专业合作社23家。全县枸杞挂果面积1.6万亩,实现年产值近1.5亿元。促成山丹农商银行以碳减排量远期收益和企业林权作为质押物,成功向甘肃神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放甘肃省首笔林业碳汇质押贷款300万元。坚持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并重。加快推进张掖LNG储备中心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日处理天然气能力将达到15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存能力将达到5.96万立方米,将成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气应急储备基地。建成新能源电站12个,装机容量94.8万千瓦,东乐北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初具规模,新能源电力装机占比占电源装机占比100%,年发电能力突破15亿千瓦时,全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8%以上。组织新能源企业积极参与绿电绿证交易,新能源企业累计已申领绿证95.37万张,累计交易绿证41.76万张。坚持打造“金张掖”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品牌。累计认定“甘味”企业商标品牌9个,“甘味”区域公用品牌1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累计达到46个。认定以肉羊饲草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设立“山丹羊肉”直销点和体验中心6个,线下线上销售使用“山丹羊肉”地理证明商标和“甘味”农产品区域公众品牌标识率达到80%以上。坚持文旅康养产业一体培育。申请评定市级专业旅游村3个,土豆驿站、秀美山湾农家乐等5家农家乐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创新发展“芦笋庄园”“焉支花谷·羊主庄园”“土豆驿站”主题庄园经济,精心推出焉支山森林探险、汉明长城徒步健身及传统美食品鉴等乡村旅游新业态15种。(包祥)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近年来,山丹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全市创建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为目标,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搭建平台、探索交易、加速转化”的思路,致力构建适用于县域实际的GEP核算体系,量化绿水青山生态价值,深入打通“两山”转化路径,变“生态资本”为“富民资本”。

  加强调查监测核算,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全面开展林草、农田、湿地等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分类调取全县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生态能源产品、水资源产品、文化产品信息数据,摸清全县各类生态产品构成、数量、质量底数,形成全县生态产品项目本底库,编制完成《山丹县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包含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三个部分共计19项二级指标、38项三级指标项。依托全市生态产品总值(GEP)自动核算平台和核算展示平台,实现生态资源智慧化、可视化、便捷化管理和动态价值评估,编制完成《山丹县2022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2022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总量为138.95亿元,为GDP的1.74倍,将原本看不见的生态系统价值,转化为看得见的“数字”来核算“生态账”,为全县生态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生态文明高点,多举措增“绿”净“水”。树立“取之于生态、用之于生态”的价值理念,持续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围绕“让天更蓝”,狠抓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扬尘管控、尾气达标、面源严管等污染治理,将全县75户重点监管企业纳入生态环保信用红黑榜名单,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损害线索筛查,完成四批次10类201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筛查。围绕“让水更清”,抢抓张掖市入选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机遇,实施山丹河水质提升与水量保障再生水利用工程,有效解决我县水资源短缺、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安全的瓶颈问题。围绕“让土更净”,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58万亩,科学施肥增效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2.9万亩;开展农药利用率测算、农户实际用药调查评估工作,农药利用率达到42.5%;回收废旧农膜1300多吨,回收率达71%;处理利用尾菜4.5万吨,处理利用率达87%。围绕“让林更绿”,全县三级林长总人数达到439名,配备护林员、草管员809名,设立乡镇级林长办14个,划分责任区域,明确管护面积,加强日常巡护,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扎实开展祁连山北麓林草生态修复治理等林草生态项目,完成营造林5.76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2万亩,组织完成义务植树24.0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10.9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0.51%。

  厚植绿色崛起底色,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路径。坚持“林业+”融合发展战略。扶持神禾农业、香源玫瑰公司、睿裕祥枸杞公司等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县发展省级林草经济龙头企业2家、市级林草经济龙头企业2家,家庭林场16家、专业合作社23家。全县枸杞挂果面积1.6万亩,实现年产值近1.5亿元。促成山丹农商银行以碳减排量远期收益和企业林权作为质押物,成功向甘肃神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放甘肃省首笔林业碳汇质押贷款300万元。坚持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并重。加快推进张掖LNG储备中心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日处理天然气能力将达到15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存能力将达到5.96万立方米,将成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气应急储备基地。建成新能源电站12个,装机容量94.8万千瓦,东乐北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初具规模,新能源电力装机占比占电源装机占比100%,年发电能力突破15亿千瓦时,全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8%以上。组织新能源企业积极参与绿电绿证交易,新能源企业累计已申领绿证95.37万张,累计交易绿证41.76万张。坚持打造“金张掖”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品牌。累计认定“甘味”企业商标品牌9个,“甘味”区域公用品牌1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累计达到46个。认定以肉羊饲草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设立“山丹羊肉”直销点和体验中心6个,线下线上销售使用“山丹羊肉”地理证明商标和“甘味”农产品区域公众品牌标识率达到80%以上。坚持文旅康养产业一体培育。申请评定市级专业旅游村3个,土豆驿站、秀美山湾农家乐等5家农家乐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创新发展“芦笋庄园”“焉支花谷·羊主庄园”“土豆驿站”主题庄园经济,精心推出焉支山森林探险、汉明长城徒步健身及传统美食品鉴等乡村旅游新业态15种。(包祥)

编辑:邢琪琦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