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在传承创新中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绚丽华章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12月16日 10:30

分享到:

在传承创新中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绚丽华章

——高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精彩、丰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这是高台县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文明,贵在养成,重在实践。近年来,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三级联动”,突出“五项内容”,拓展“六种形式”,着力构建一个中心、五大平台、N支志愿服务队、X个实践基地“1+5+N+X”的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在传承创新中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绚丽华章。

  整合资源搭平台画好文明实践“同心圆”

  走进宣化镇贞号村,通村道路两旁的民俗文化墙分外亮眼,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墙绘生动地描绘了传统农耕场景。不远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孩子们尽情嬉戏玩耍,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广场的边缘,老人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晒”着冬日的暖阳。“自从新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闲时大家都在这里运动休闲,很开心。这里还经常组织活动,村民都积极参加。”村民马映山说。

  走进该县科技馆,第五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参观学习,馆内众多充满趣味性的科普设施,让每个体验者在“试一试”的沉浸式体验中感知科学,在“想一想”的科学探究中感受科技的乐趣和科学的奥妙。“科学大篷车经常到我们学校来开展活动,科技馆工作人员表演的科普秀很受孩子们欢迎,对孩子们的科学启蒙教育很有帮助。”高台县第五幼儿园教师殷秀说。

  积极探索“激活、整合、下沉、共享”资源文明实践的工作模式,整合红西路军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游泳馆、博物馆、现代农业示范园、乡村记忆馆等城乡公共场馆资源,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建成实践所、站154个、实践基地22个,全县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力打造“10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引导示范镇、村在阵地管理、品牌项目培树等方面创特色、树亮点,为全县实践所、站建设做示范、树标杆,累计打造示范阵地76个;“甘肃好人”鲁国华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建成运行。“全县各所、站不断整合资源,扩大服务内容,盘活乡镇公共服务阵地,为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支持。”高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周淑云说。

队伍建设专业化壮大文明实践“生力军”

  在高台县城关镇新建东社区,有这样一支热心的服务队伍,她们常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助辖区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解决生活困难,还时常与他们唠嗑、拉家常,开展志愿服务关爱活动,备受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欢迎和赞扬,这里的居民都亲切地称他们是“敲门嫂”。

  “以前,我们这些孤寡老人生活中有很多困难无人诉说,也不知道该找谁帮忙。自从有了‘敲门嫂’,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帮我们洗衣晒被,遇到纠纷主动上门耐心细致调解,逢年过节还会来慰问帮扶。”居民刘启民说。开展“敲门嫂”志愿服务活动是该县妇联组织强化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境家庭等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的重要抓手,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至目前,“敲门嫂”志愿服务队伍已吸纳志愿者1400余名,开展敲门走访2.4万次,约有1500名弱势群体受到长期的关心照顾。

  聚焦居民群众实际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党委资源整合作用,积极挖掘辖区能人,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这是该县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形式的一个缩影。组建发起“共享奶奶”“管家爷爷”等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知识技能分享、邻里互帮互助,构建起共建共享的和谐美好邻里关系。

  “殷老师,麻烦今天接一下小二班的小叮当”;“杜老师,麻烦今天临时看管一下城关小学三(3)班的壮壮”……每天这样的“爱心订单”社区“共享奶奶”都会接到。为解决社区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照看孩子的难题,社区积极招募有爱心、有专长且闲暇在家的26名老人组建“共享奶奶”团,帮助照看社区里因父母工作而无人照看的孩子,通过发挥他们的余热,充当好“保育员”,让孩子们有人照管,幼有所乐,乐中有学,也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收获满满的爱与陪伴。围绕社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心理健康需求,社区实践站拓展社会帮扶力量,引导对接辖区学校、卫生等单位中有爱心、热心公益、擅长带小孩的年轻妈妈们组建成立“爱心妈妈”团,利用空闲时间帮助孩子们补习功课、辅导作业,带着他们做游戏、参加劳动,为孩子们提供稳定的亲情关爱和心灵成长支持。对于一些特困儿童,积极对接辖区“天使公益协会”,组建“天使爸爸”团,依托“微心愿”圆梦活动,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爱心结对活动,用爱点亮孩子们的幸福童年,实现居民群众温情互助的“双向奔赴”。同时,探索积分兑换志愿服务运行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近年来,该县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式,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搭建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平台,着力营造全民参与、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涌现出“敲门嫂”“乡村孝善”“共享奶奶”“管家爷爷”等一大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式,有力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赴各村开展义诊活动,提高了辖区群众的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周到、便利化的服务。”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孙娜说。至目前,培育打造“宣教礼化”“管家爷爷”“共享奶奶”“我为乡亲+”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41个;“背包科普行”入选省级优秀文明实践项目,“敲门嫂”入选张掖市“四个十佳”志愿服务典型项目。

  此外,该县积极探索“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工作机制,以职能部门行业专家为主体,组建29支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通过“开门询单、团队亮单、群众点单”服务模式,靶向对接群众需求。以部门党员干部为主体,组建95支分众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镇、村以“五老”人员、致富能手等为主体,按照“4+N”模式,成立理论宣讲、党员、巾帼、青年4支志愿服务队,因地制宜成立N支特色志愿服务小分队,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移风易俗等集体事务,形成“专业化+分众化+精准化”志愿服务体系。“我们围绕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需求,广泛开展‘唱响高台’等多样化主题系列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城关镇党委副书记于生龙说。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服务分队1006支、志愿者2.8万人,占到常住人口的20%。

文明实践品牌化凝聚文明实践“感召力”

  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该县通过打造“行走中的纪念馆”“流动红课堂”和“网上红馆”,探索“红色宣讲+志愿服务”模式,让静默的文物、流动的展览、精彩的活动成为最生动的教材、最直观的教具和最好的教科书,让志愿服务成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

  走进巷道镇东联村,迎面而来的是满满的红色文化氛围。一场别开生面的“流动红课堂”文明实践课正在举行。阳光洒在古朴的村庄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展板前,讲解员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高台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环绕在周围的村民静静地聆听着,脸上满是肃穆。“作为一名红西路军将士的后代,通过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讲解、丰富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红色薪火代代相传,用活红色资源,让红色教育深入人心。”红西路军后代符佳乐说。

  近年来,该县以打造“红色高台·文明有我”文明实践品牌为统领,坚持“一镇一品牌”“一站(队)一特色”思路,因地制宜策划开展了“流动红课堂”“书记讲堂”“大喇叭”等品牌宣讲项目,精心创编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等节目,推出情景剧《血色高台》和红色党课、微党课70多个,“红色文化进校园”“我为乡亲出趟诊”分别荣获全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和铜奖。

  与此同时,该县坚持“一月一主题”,突出“讲、评、帮、乐、庆、赛”六种实践形式,制定年度、月度活动计划,推行“菜单式”实践模式,以“田间课堂”“三句半”等方式开展政策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精心策划“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常态化开展家风家教、道德风尚等评比活动,让群众在互评互赛中比学赶超。至目前,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2万余场次,评选命名各级优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文明实践基地等74个(支)。( 贺承冬 张斌 张自燕 )

在传承创新中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绚丽华章

——高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精彩、丰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这是高台县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文明,贵在养成,重在实践。近年来,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三级联动”,突出“五项内容”,拓展“六种形式”,着力构建一个中心、五大平台、N支志愿服务队、X个实践基地“1+5+N+X”的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在传承创新中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绚丽华章。

  整合资源搭平台画好文明实践“同心圆”

  走进宣化镇贞号村,通村道路两旁的民俗文化墙分外亮眼,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墙绘生动地描绘了传统农耕场景。不远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孩子们尽情嬉戏玩耍,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广场的边缘,老人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晒”着冬日的暖阳。“自从新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闲时大家都在这里运动休闲,很开心。这里还经常组织活动,村民都积极参加。”村民马映山说。

  走进该县科技馆,第五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参观学习,馆内众多充满趣味性的科普设施,让每个体验者在“试一试”的沉浸式体验中感知科学,在“想一想”的科学探究中感受科技的乐趣和科学的奥妙。“科学大篷车经常到我们学校来开展活动,科技馆工作人员表演的科普秀很受孩子们欢迎,对孩子们的科学启蒙教育很有帮助。”高台县第五幼儿园教师殷秀说。

  积极探索“激活、整合、下沉、共享”资源文明实践的工作模式,整合红西路军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游泳馆、博物馆、现代农业示范园、乡村记忆馆等城乡公共场馆资源,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建成实践所、站154个、实践基地22个,全县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力打造“10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引导示范镇、村在阵地管理、品牌项目培树等方面创特色、树亮点,为全县实践所、站建设做示范、树标杆,累计打造示范阵地76个;“甘肃好人”鲁国华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建成运行。“全县各所、站不断整合资源,扩大服务内容,盘活乡镇公共服务阵地,为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支持。”高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周淑云说。

队伍建设专业化壮大文明实践“生力军”

  在高台县城关镇新建东社区,有这样一支热心的服务队伍,她们常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助辖区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解决生活困难,还时常与他们唠嗑、拉家常,开展志愿服务关爱活动,备受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欢迎和赞扬,这里的居民都亲切地称他们是“敲门嫂”。

  “以前,我们这些孤寡老人生活中有很多困难无人诉说,也不知道该找谁帮忙。自从有了‘敲门嫂’,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帮我们洗衣晒被,遇到纠纷主动上门耐心细致调解,逢年过节还会来慰问帮扶。”居民刘启民说。开展“敲门嫂”志愿服务活动是该县妇联组织强化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境家庭等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的重要抓手,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至目前,“敲门嫂”志愿服务队伍已吸纳志愿者1400余名,开展敲门走访2.4万次,约有1500名弱势群体受到长期的关心照顾。

  聚焦居民群众实际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党委资源整合作用,积极挖掘辖区能人,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这是该县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形式的一个缩影。组建发起“共享奶奶”“管家爷爷”等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知识技能分享、邻里互帮互助,构建起共建共享的和谐美好邻里关系。

  “殷老师,麻烦今天接一下小二班的小叮当”;“杜老师,麻烦今天临时看管一下城关小学三(3)班的壮壮”……每天这样的“爱心订单”社区“共享奶奶”都会接到。为解决社区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照看孩子的难题,社区积极招募有爱心、有专长且闲暇在家的26名老人组建“共享奶奶”团,帮助照看社区里因父母工作而无人照看的孩子,通过发挥他们的余热,充当好“保育员”,让孩子们有人照管,幼有所乐,乐中有学,也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收获满满的爱与陪伴。围绕社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心理健康需求,社区实践站拓展社会帮扶力量,引导对接辖区学校、卫生等单位中有爱心、热心公益、擅长带小孩的年轻妈妈们组建成立“爱心妈妈”团,利用空闲时间帮助孩子们补习功课、辅导作业,带着他们做游戏、参加劳动,为孩子们提供稳定的亲情关爱和心灵成长支持。对于一些特困儿童,积极对接辖区“天使公益协会”,组建“天使爸爸”团,依托“微心愿”圆梦活动,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爱心结对活动,用爱点亮孩子们的幸福童年,实现居民群众温情互助的“双向奔赴”。同时,探索积分兑换志愿服务运行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近年来,该县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式,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搭建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平台,着力营造全民参与、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涌现出“敲门嫂”“乡村孝善”“共享奶奶”“管家爷爷”等一大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式,有力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赴各村开展义诊活动,提高了辖区群众的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周到、便利化的服务。”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孙娜说。至目前,培育打造“宣教礼化”“管家爷爷”“共享奶奶”“我为乡亲+”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41个;“背包科普行”入选省级优秀文明实践项目,“敲门嫂”入选张掖市“四个十佳”志愿服务典型项目。

  此外,该县积极探索“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工作机制,以职能部门行业专家为主体,组建29支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通过“开门询单、团队亮单、群众点单”服务模式,靶向对接群众需求。以部门党员干部为主体,组建95支分众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镇、村以“五老”人员、致富能手等为主体,按照“4+N”模式,成立理论宣讲、党员、巾帼、青年4支志愿服务队,因地制宜成立N支特色志愿服务小分队,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移风易俗等集体事务,形成“专业化+分众化+精准化”志愿服务体系。“我们围绕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需求,广泛开展‘唱响高台’等多样化主题系列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城关镇党委副书记于生龙说。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服务分队1006支、志愿者2.8万人,占到常住人口的20%。

文明实践品牌化凝聚文明实践“感召力”

  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该县通过打造“行走中的纪念馆”“流动红课堂”和“网上红馆”,探索“红色宣讲+志愿服务”模式,让静默的文物、流动的展览、精彩的活动成为最生动的教材、最直观的教具和最好的教科书,让志愿服务成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

  走进巷道镇东联村,迎面而来的是满满的红色文化氛围。一场别开生面的“流动红课堂”文明实践课正在举行。阳光洒在古朴的村庄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展板前,讲解员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高台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环绕在周围的村民静静地聆听着,脸上满是肃穆。“作为一名红西路军将士的后代,通过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讲解、丰富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红色薪火代代相传,用活红色资源,让红色教育深入人心。”红西路军后代符佳乐说。

  近年来,该县以打造“红色高台·文明有我”文明实践品牌为统领,坚持“一镇一品牌”“一站(队)一特色”思路,因地制宜策划开展了“流动红课堂”“书记讲堂”“大喇叭”等品牌宣讲项目,精心创编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等节目,推出情景剧《血色高台》和红色党课、微党课70多个,“红色文化进校园”“我为乡亲出趟诊”分别荣获全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和铜奖。

  与此同时,该县坚持“一月一主题”,突出“讲、评、帮、乐、庆、赛”六种实践形式,制定年度、月度活动计划,推行“菜单式”实践模式,以“田间课堂”“三句半”等方式开展政策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精心策划“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常态化开展家风家教、道德风尚等评比活动,让群众在互评互赛中比学赶超。至目前,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2万余场次,评选命名各级优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文明实践基地等74个(支)。( 贺承冬 张斌 张自燕 )

编辑:杨洋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