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洪亮的《千字文》诵读的声音回响在学校的操场上空,这是民乐县民联寄宿制小学的孩子们,在大课间时分进行“四家武术”表演的同时诵读中华经典的场景,“四家武术”表演已成为了该校校园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四家武术”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370多年的传承历史。近年来,民联寄宿制小学以“非遗文化进校园”为契机,将这一传统武术引入校园,引导广大学生弘扬武术精神,以武养德、以武励志、以武悦心,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学生发展的教育新路径,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价值挖掘,让非遗武术绽放光彩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起源于民乐县民联镇太和村的四家武术,以其清晰完备的体系和质朴厚重的风格,融合了格斗实战、强身健体、修养心性、陶冶情操和艺术娱乐等功能,享有广泛声誉。2017年10月18日,四家武术被正式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村学校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那就是根植于师生内心的传统文化,只要有合适的环境,这些文化就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民联寄宿制小学校长王生福表示,“我们学校所在的民联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优质素材。”
该校积极引入非遗文化,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展示、互动和教授,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家武术、顶碗舞、霸王鞭等“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开设多样的非遗课程,组建非遗社团、建立“非遗传习所”,使学生深入领略非遗文化的韵味,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热情,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在非遗文化进校园过程中,该校围绕“四家武术”蕴含的内涵深入挖掘育人价值,让其“活起来”。针对四家武术,学校从“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传承文化”等角度积极引导,重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改善精神面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精神素养,将四家武术融入体育教学,培育积极向上、勇敢坚韧的校园体育精神,打造学校特色体育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身体强健、品德优良的新时代少年。
育人为本,发挥非遗武术德育价值
“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武术教育的浸润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褪去了农村孩子身上的胆怯、害羞,变得更加阳光、健康、自信、明礼。学习劲头也大大增强了,更积极向上,勤学好问了。”每每谈起孩子练习四家武术后的变化,教师和家长总是赞不绝口。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所在。非遗文化进校园不是形式,也不是目的,关键是如何借助非遗文化提高育人水平,这是我担任民联学区校长后一直思考的问题。”学区校长薛玉清说,“非遗武术的传承不只是技艺的传递,还包括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四家武术的练习中,不仅能领略武术之美,更能深刻体会‘武德’的内涵。学校坚持育人为目的,充分发挥四家武术的德育价值。”
在传统武术中,师父传授的不仅有招式和套路,更有品德的塑造。学生跟师父学习四家武术时,懂得了尊重和谦逊,养成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同时,四家武术注重对学生品格的熏陶,培养自律、自信和坚韧的品质。武术练习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中,让他们懂得“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作为非遗文化,四家武术承载着历史沉淀和智慧结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明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为非遗传承开辟新途径,传承文明火种,守护精神家园,用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强化导向,打造非遗武术特色课程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四家武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乐县民联学区将其纳入校本课程,融入体育教学和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并把推进“四家武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校园特色活动,列为学生日常必修课常抓不懈。
从2018年起,民联学区特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四家武术第12代传人张有龙老师担任全学区专职武术教练,以四家武术为主要教学内容,周一至周五期间,每天下午利用一小时对全学区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再由参训教师对本校全体师生进行培训,张老师定期对各学校师生的武术练习情况进行指导、示范。
全学区各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了“四家武术”中传统拳术、棍术、刀术等观赏性和趣味性均较强的武术项目,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和大课间时间,开展武术团体操、集体套路拳术等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
“将非遗武术引入校园,是我们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将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以武术强身健体、以武术健全人格’的宗旨,让更多的孩子走进操场、走进自然,享受健康阳光的体育生活。”薛玉清表示。
春华秋实,付出终有收获。民联学区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西北五省武术大赛、“洞茅杯”甘肃省区域河西精英赛暨金川公司第十届武术比赛、“鸿健杯”张掖市武术比赛、临泽“农商银行杯”张掖市武术比赛等各类比赛,先后有283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民联寄宿制小学武术社团荣登中央电视台《扶贫第一线》栏目;民联寄宿制小学也被确定为“四家武术”传承基地。
“通过非遗武术进校园,学校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放异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自信和特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焕发生机,促使学校构建起‘有活力、有内涵、有特色’的农村学校教育新生态。”薛玉清感慨道。(陈有金)
中国张掖网讯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洪亮的《千字文》诵读的声音回响在学校的操场上空,这是民乐县民联寄宿制小学的孩子们,在大课间时分进行“四家武术”表演的同时诵读中华经典的场景,“四家武术”表演已成为了该校校园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四家武术”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370多年的传承历史。近年来,民联寄宿制小学以“非遗文化进校园”为契机,将这一传统武术引入校园,引导广大学生弘扬武术精神,以武养德、以武励志、以武悦心,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学生发展的教育新路径,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价值挖掘,让非遗武术绽放光彩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起源于民乐县民联镇太和村的四家武术,以其清晰完备的体系和质朴厚重的风格,融合了格斗实战、强身健体、修养心性、陶冶情操和艺术娱乐等功能,享有广泛声誉。2017年10月18日,四家武术被正式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村学校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那就是根植于师生内心的传统文化,只要有合适的环境,这些文化就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民联寄宿制小学校长王生福表示,“我们学校所在的民联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优质素材。”
该校积极引入非遗文化,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展示、互动和教授,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家武术、顶碗舞、霸王鞭等“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开设多样的非遗课程,组建非遗社团、建立“非遗传习所”,使学生深入领略非遗文化的韵味,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热情,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在非遗文化进校园过程中,该校围绕“四家武术”蕴含的内涵深入挖掘育人价值,让其“活起来”。针对四家武术,学校从“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传承文化”等角度积极引导,重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改善精神面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精神素养,将四家武术融入体育教学,培育积极向上、勇敢坚韧的校园体育精神,打造学校特色体育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身体强健、品德优良的新时代少年。
育人为本,发挥非遗武术德育价值
“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武术教育的浸润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褪去了农村孩子身上的胆怯、害羞,变得更加阳光、健康、自信、明礼。学习劲头也大大增强了,更积极向上,勤学好问了。”每每谈起孩子练习四家武术后的变化,教师和家长总是赞不绝口。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所在。非遗文化进校园不是形式,也不是目的,关键是如何借助非遗文化提高育人水平,这是我担任民联学区校长后一直思考的问题。”学区校长薛玉清说,“非遗武术的传承不只是技艺的传递,还包括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四家武术的练习中,不仅能领略武术之美,更能深刻体会‘武德’的内涵。学校坚持育人为目的,充分发挥四家武术的德育价值。”
在传统武术中,师父传授的不仅有招式和套路,更有品德的塑造。学生跟师父学习四家武术时,懂得了尊重和谦逊,养成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同时,四家武术注重对学生品格的熏陶,培养自律、自信和坚韧的品质。武术练习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中,让他们懂得“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作为非遗文化,四家武术承载着历史沉淀和智慧结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明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为非遗传承开辟新途径,传承文明火种,守护精神家园,用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强化导向,打造非遗武术特色课程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四家武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乐县民联学区将其纳入校本课程,融入体育教学和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并把推进“四家武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校园特色活动,列为学生日常必修课常抓不懈。
从2018年起,民联学区特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四家武术第12代传人张有龙老师担任全学区专职武术教练,以四家武术为主要教学内容,周一至周五期间,每天下午利用一小时对全学区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再由参训教师对本校全体师生进行培训,张老师定期对各学校师生的武术练习情况进行指导、示范。
全学区各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了“四家武术”中传统拳术、棍术、刀术等观赏性和趣味性均较强的武术项目,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和大课间时间,开展武术团体操、集体套路拳术等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
“将非遗武术引入校园,是我们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将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以武术强身健体、以武术健全人格’的宗旨,让更多的孩子走进操场、走进自然,享受健康阳光的体育生活。”薛玉清表示。
春华秋实,付出终有收获。民联学区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西北五省武术大赛、“洞茅杯”甘肃省区域河西精英赛暨金川公司第十届武术比赛、“鸿健杯”张掖市武术比赛、临泽“农商银行杯”张掖市武术比赛等各类比赛,先后有283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民联寄宿制小学武术社团荣登中央电视台《扶贫第一线》栏目;民联寄宿制小学也被确定为“四家武术”传承基地。
“通过非遗武术进校园,学校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放异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自信和特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焕发生机,促使学校构建起‘有活力、有内涵、有特色’的农村学校教育新生态。”薛玉清感慨道。(陈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