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中轴线是什么感觉?
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98公里,这片424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鼓楼为中轴线修建,随着时间推移,这条“线”上的风景也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不断变幻。“中轴线像是一条‘跃动的脉搏’,古城川流不息的生命力震撼人心。”本土摄影师刘旭明拍摄甘州数十年,他对这座城市的感情越来越深,他拍的照片也成为见证甘州建设与发展的最好印证。在他的镜头下,古城中轴线悄然变了模样:老旧危房经过温暖旧改成为“幸福新居”;至今1440多年的万寿木塔寺经过定期修缮维护依旧安然屹立;城区市政管理“精细化”让城市运行更加高效……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行动速度加快,甘州区聚焦张掖“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和资源要素承载力,全方位、多举措推进市容颜值改善,在完善城市功能、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形象品质上精准发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温暖旧改”加码幸福生活铺压平整的沥青路、通达规范的地下管网、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北环路丝路春酒厂家属院,改造后的小区实现了美丽“蝶变”,崭新的环境让居民生活幸福感、满意度再度提升。
“前些年这里是个老旧居民区,路面凹凸不平,各种管道线路就在空中交杂悬挂,小区里还有一片芦苇荡,因为没有护栏,存在非常多安全隐患。”谈到以前住所周边存在的种种问题,80岁的居民孙子英如数家珍。
北街街道王母宫社区位于甘州区北郊城乡接合处,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共划分8个网格,常住人口3571户,8064人。孙子英口中曾经的丝路春酒厂家属院,便是王母宫社区内问题较突出的老旧小区之一。“今年启动的丝路春酒厂家属院改造项目,涉及6栋楼、288户居民,总投资500万元,主要对小区楼体、地下管网进行了改造升级,对地面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增加了公共区域以及休闲娱乐设施,并新配备停车场、便民活动等设施。”北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吴磊说道。“现在把芦苇荡改造成了小公园,安全隐患也减少了,下楼走几步就到了公园,和其他老人一起下下棋、锻炼锻炼身体,生活变得更加惬意幸福了。”看着一栋栋“老破旧”变成了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幸福里”,在此居住20余载的孙子英,真切感受到幸福感在“旧地升温”。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更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2024年,甘州区制定下发《甘州区城市体检工作方案》,实施城市片区更新改造工程,完成了饮马桥社区、甘州市场东片区、丝路春酒厂家属院片区等11个片区城市更新片区改造,越来越多甘州人民的居住环境在家门口完成自动“升级”。“危旧改造”提升城市颜值“不破坏原貌,修旧如旧,旧居才能韵味长留。”在甘州区北街53号旧房修缮项目,负责施工的甘州区恒美城市更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福凯,指着檐下一条条精美的内檐斗拱娓娓道来。板上,明黄色老木块毫不违和地相互镶嵌搭建,与周围景色已然融为一体。蒋福凯是甘州本地人,从小在古街巷里穿行游玩的他对家乡的古街巷、小木楼情有独钟。为了留住属于家乡的一抹“独特”,他投身城市更新与古建保护,用实际行动守护古城风貌。
张掖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城区面积为4.2平方公里,其中2015年省政府公布甘州区西街-劳动南街、文庙巷、西来寺巷3个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53处。
然而,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以土木结构为主的老旧房屋渐渐变为墙倾顶陷、柱架糟朽的“危房”,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保留其原有特色,修复工程中充分利用保护的构件,按照“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的原则,以恢复其原状为目的,确保修缮科学合理。“项目自今年7月开始修缮,目前基础已经完工,斗拱、檩条、大梁、椽子等木结构正在进一步搭建。”蒋福凯介绍道,项目占地面积942.7平方米,建筑面积505平方米,院落437.7平方米,主要修复建设北厢房7间、南厢房7间、后院厢房5间等内容。乱改乱建会让一脉相承的城市“肌理”面目全非,科学谋划、精细施工才能恢复古城甘州原有的风韵。近年来,甘州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将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通过科学谋划、精细施工,助力其恢复风韵,让城市“肌理”得以延续,让城市风貌“焕颜提气”。“精细化管理”绣出城市底色路畅、街净、灯明;树绿、花红、水清……初冬时节,在甘州大街小巷,城市基础服务设施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巧手”。
“路变得平整了,小区地面基本看不到污水、垃圾,每天经过这里,心情都很舒畅,咱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好了。”家住新乐小区的市民张利,在上下班路途中,每天都能切身感受到城市发生的变化。
城区市政设施维护维修、管网线路提升改造、对破损的道路设施进行常态化维护,是提升城市“颜值”的关键一环。现已累计完成各类道路、栈道维修1.5万平方米,维修市政雨、污水检查井185座,清理雨、污水井6513座,清淤疏浚雨、污管道163千米,安装果皮箱575个,改造公共卫生间3个,新建南三环加油站1座,建成100立方米蓄水池6座,安装连通管压力道管6.3公里,有效改善了城市“家具”完整布局,提升了城市美观度和承载能力。“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加快构建起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公园建设、广场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为一体融合发展的‘大城管’格局,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强劲动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甘州实践实现新突破做出积极贡献。”甘州区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明虎说道。(文/郭沛良 赵海容 图/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从高空俯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中轴线是什么感觉?
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98公里,这片424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鼓楼为中轴线修建,随着时间推移,这条“线”上的风景也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不断变幻。“中轴线像是一条‘跃动的脉搏’,古城川流不息的生命力震撼人心。”本土摄影师刘旭明拍摄甘州数十年,他对这座城市的感情越来越深,他拍的照片也成为见证甘州建设与发展的最好印证。在他的镜头下,古城中轴线悄然变了模样:老旧危房经过温暖旧改成为“幸福新居”;至今1440多年的万寿木塔寺经过定期修缮维护依旧安然屹立;城区市政管理“精细化”让城市运行更加高效……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行动速度加快,甘州区聚焦张掖“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和资源要素承载力,全方位、多举措推进市容颜值改善,在完善城市功能、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形象品质上精准发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温暖旧改”加码幸福生活铺压平整的沥青路、通达规范的地下管网、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北环路丝路春酒厂家属院,改造后的小区实现了美丽“蝶变”,崭新的环境让居民生活幸福感、满意度再度提升。
“前些年这里是个老旧居民区,路面凹凸不平,各种管道线路就在空中交杂悬挂,小区里还有一片芦苇荡,因为没有护栏,存在非常多安全隐患。”谈到以前住所周边存在的种种问题,80岁的居民孙子英如数家珍。
北街街道王母宫社区位于甘州区北郊城乡接合处,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共划分8个网格,常住人口3571户,8064人。孙子英口中曾经的丝路春酒厂家属院,便是王母宫社区内问题较突出的老旧小区之一。“今年启动的丝路春酒厂家属院改造项目,涉及6栋楼、288户居民,总投资500万元,主要对小区楼体、地下管网进行了改造升级,对地面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增加了公共区域以及休闲娱乐设施,并新配备停车场、便民活动等设施。”北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吴磊说道。“现在把芦苇荡改造成了小公园,安全隐患也减少了,下楼走几步就到了公园,和其他老人一起下下棋、锻炼锻炼身体,生活变得更加惬意幸福了。”看着一栋栋“老破旧”变成了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幸福里”,在此居住20余载的孙子英,真切感受到幸福感在“旧地升温”。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更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2024年,甘州区制定下发《甘州区城市体检工作方案》,实施城市片区更新改造工程,完成了饮马桥社区、甘州市场东片区、丝路春酒厂家属院片区等11个片区城市更新片区改造,越来越多甘州人民的居住环境在家门口完成自动“升级”。“危旧改造”提升城市颜值“不破坏原貌,修旧如旧,旧居才能韵味长留。”在甘州区北街53号旧房修缮项目,负责施工的甘州区恒美城市更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福凯,指着檐下一条条精美的内檐斗拱娓娓道来。板上,明黄色老木块毫不违和地相互镶嵌搭建,与周围景色已然融为一体。蒋福凯是甘州本地人,从小在古街巷里穿行游玩的他对家乡的古街巷、小木楼情有独钟。为了留住属于家乡的一抹“独特”,他投身城市更新与古建保护,用实际行动守护古城风貌。
张掖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城区面积为4.2平方公里,其中2015年省政府公布甘州区西街-劳动南街、文庙巷、西来寺巷3个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53处。
然而,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以土木结构为主的老旧房屋渐渐变为墙倾顶陷、柱架糟朽的“危房”,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保留其原有特色,修复工程中充分利用保护的构件,按照“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的原则,以恢复其原状为目的,确保修缮科学合理。“项目自今年7月开始修缮,目前基础已经完工,斗拱、檩条、大梁、椽子等木结构正在进一步搭建。”蒋福凯介绍道,项目占地面积942.7平方米,建筑面积505平方米,院落437.7平方米,主要修复建设北厢房7间、南厢房7间、后院厢房5间等内容。乱改乱建会让一脉相承的城市“肌理”面目全非,科学谋划、精细施工才能恢复古城甘州原有的风韵。近年来,甘州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将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通过科学谋划、精细施工,助力其恢复风韵,让城市“肌理”得以延续,让城市风貌“焕颜提气”。“精细化管理”绣出城市底色路畅、街净、灯明;树绿、花红、水清……初冬时节,在甘州大街小巷,城市基础服务设施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巧手”。
“路变得平整了,小区地面基本看不到污水、垃圾,每天经过这里,心情都很舒畅,咱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好了。”家住新乐小区的市民张利,在上下班路途中,每天都能切身感受到城市发生的变化。
城区市政设施维护维修、管网线路提升改造、对破损的道路设施进行常态化维护,是提升城市“颜值”的关键一环。现已累计完成各类道路、栈道维修1.5万平方米,维修市政雨、污水检查井185座,清理雨、污水井6513座,清淤疏浚雨、污管道163千米,安装果皮箱575个,改造公共卫生间3个,新建南三环加油站1座,建成100立方米蓄水池6座,安装连通管压力道管6.3公里,有效改善了城市“家具”完整布局,提升了城市美观度和承载能力。“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加快构建起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公园建设、广场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为一体融合发展的‘大城管’格局,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强劲动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甘州实践实现新突破做出积极贡献。”甘州区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明虎说道。(文/郭沛良 赵海容 图/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