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坚持人民至上 绘就和美乡村——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甘州区甘浚镇人民政府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11月21日 11:19

分享到:

  坚持人民至上绘就和美乡村

  ——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甘州区甘浚镇人民政府

  11月15日,在第七届甘肃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和记一等功表彰奖励大会上,甘州区甘浚镇人民政府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这既是开展评选活动的初衷,也是广大公务员不懈奋斗的方向。

  朝着人民满意的方向,这几年,甘浚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抓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该镇经济总收入达8.97亿元,人均纯收入2.2万元。先后获评“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省级森林小镇”“市级文明乡镇”“市级乡村建设示范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全镇干部一心为民、奋发进取,在“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奏响富民强镇的“蝶变”乐章。

  千方百计谋富路当好群众“领路人”

  初冬时节,走进甘浚镇西洞村养殖场,一排排宽敞、整齐、明亮的新建圈舍映入眼帘,“哞哞哞”的牛叫声不绝于耳,让人感受到“牛气十足”的养殖规模。“此前在自家后院散养,院落小、规模受限、收益不高,自从入驻养殖小区以后,养殖环境变好了,养殖规模也扩大了,大大提升了我依靠养殖肉牛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养殖场农户王培杰说道。

  肉牛产业是甘浚镇的传统产业,如何推动肉牛产业进一步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甘浚镇下了一番功夫。“随着畜牧产业不断发展升级,全镇因地制宜推广‘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养殖技术,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目前拥有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户)有200多户。”甘浚镇畜牧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赵德兵表示。

  在甘浚镇光明村二期养殖小区,养殖棚、运动场、消毒室、青贮池等设施一应俱全,养牛大户周飞每天定时往食槽里投放草料,一头头牛儿吃得膘肥体壮。“目前存栏量200多头,主要养殖西门塔尔牛,体型健壮、上膘快、出栏率高。”周飞说,现在采用“五良”养殖技术,肉牛养殖的性价比越来越高,今年预计能收入15万元。

  “我们发展肉牛产业有优势,全镇8万亩制种玉米秸秆就是最好的‘饲草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营养供给。”甘浚镇副镇长牛文杰介绍,截至目前,全镇牛饲养量达6.8万头,存栏3.7万头、出栏量2.3万头,建成高标准肉牛养殖小区13个,总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30%,传统产业日益焕发新活力。

  多年来,甘浚镇始终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头等大事,立足资源禀赋,抢抓政策机遇,在做好制种玉米产业的同时,围绕甘浚肉牛品牌打造,推行“农户抓繁育、小区抓育肥、专业经纪组织抓流通”的发展模式,建成30个高标准养殖小区,实现全镇肉牛、肉羊饲养量“双十万头只”目标,带动肉牛养殖大户达到300户以上。

  坚持不懈办实事当好群众“贴心人”

  虽是冬日,但在甘浚镇速展村一排排温室大棚里,柠檬、佛手、火龙果、无花果等一大波热带水果相继成熟,吸引着游客观光采摘。“2018年,经过多方考察‘取经’、深入群众听取意见,村上明确了‘借助区位优势,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拆除邻近公路的3个社139户老旧房屋,建设了占地147亩的速展特色街区,打造了以南果北种为代表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和以本土杂果采摘为代表的特色观光采摘园,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速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鑫告诉记者。

  谁曾想到,过去“房子破破烂烂、道路坑洼不平、经济发展缓慢”的小村庄“华丽变身”。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一个集现代农业、田园休闲、客栈民宿、康养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也是一个新型社区“诞生”,并势如其名“迅速发展”。2019年,由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荐、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一个都不能少》全程在速展村取景拍摄,并于2020年3月16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八时黄金时段播出。自此,毗邻七彩丹霞景区的速展村进入全国观众的视野,成为“明星村”。

  相伴而来的乡村旅游热潮一波接一波。田园休闲、餐饮民宿、垂钓采摘等业态在那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间兴起,村民们个个当起了“生意人”。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57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

  速展村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喜在眉梢,用村民曹玉齐的话就是:“乡村环境好了,搬进了新房,有了新收入,安居乐业。”

  发展永无终点,幸福“升级扩圈”。“我们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整合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土地整理、老旧房屋拆除等项目资金,又高标准建设西遇·宿集、甘浚集镇、高家庄安置区、西洞红色村庄等,建成甘浚公园和12公里生态廊道,成功打造3个省级、2个市级、5个区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甘浚镇镇长曹增峰表示,目前速展村等3个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光明村、西洞村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清洁村庄”成果不断巩固,清洁能源供暖面积达10万平方米,村集体经济实现“提标倍增”,17个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90%的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用心用情解愁盼当好群众“知心人”

  “在村里食堂里吃一顿饭才两元钱,又便宜又方便。人多了吃饭还香,这个爱心食堂,真是办了件大好事。”临近中午,甘浚镇高家庄村村民高怀东来到村级幸福互助院的“爱心食堂”就餐,话语中满是欣喜。

  “爱心食堂”里,阵阵饭香菜香扑鼻而来。盛好餐食的老人有序就座,吃得津津有味。“菜品有荤有素、营养丰富,符合老人的口味。”老人王进保说道。

  “爱心食堂”开到村子里,解决了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这既是村里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的一种尝试,也是甘浚镇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体现。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这是甘浚镇党员干部的共识。近年来,该镇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最紧要最急迫的工作,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和“三进三问三实”活动,及时解决甘浚村、高家庄村供暖改造等群众诉求200多个,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张掖”工程建设,建立“一老一少一困”等结对帮扶制度,对189名帮扶对象日常走访慰问解民忧、应急时“敲门响铃”纾民困,提供个性化上门服务。深入推进主动创稳工作,成立突出问题化解工作专班,按照精准施策、循序渐进、分类化解的方式,有序解决S18沿线失地农民保险办理等急难事宜,基金会资金化解、S18线征地拆迁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深化“一约四会”自治模式,“红黑”榜成为表彰先进、曝光后进的有力约束,村规民约成为群众监督与被监督的道德准绳,速展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甘浚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省司法厅表彰为省级第二批“枫桥式”人民调解委员会。

  “勤为政者,贵在养民;善治国者,必先富民。”甘浚镇破局开路、创新求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镇设施农业、特色民宿、乡村旅游、劳务服务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具有实践意义的引领模式。

  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党员干部不懈努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告别昔日“房前泥泞、房后棚圈”,迎来今朝青砖石瓦小路、亭台楼阁如画的美丽乡村新图景。“党员干部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用心用情把群众关心的‘小事’一件一件办好办成。”曹增峰感言。(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坚持人民至上绘就和美乡村

  ——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甘州区甘浚镇人民政府

  11月15日,在第七届甘肃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和记一等功表彰奖励大会上,甘州区甘浚镇人民政府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这既是开展评选活动的初衷,也是广大公务员不懈奋斗的方向。

  朝着人民满意的方向,这几年,甘浚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抓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该镇经济总收入达8.97亿元,人均纯收入2.2万元。先后获评“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省级森林小镇”“市级文明乡镇”“市级乡村建设示范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全镇干部一心为民、奋发进取,在“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奏响富民强镇的“蝶变”乐章。

  千方百计谋富路当好群众“领路人”

  初冬时节,走进甘浚镇西洞村养殖场,一排排宽敞、整齐、明亮的新建圈舍映入眼帘,“哞哞哞”的牛叫声不绝于耳,让人感受到“牛气十足”的养殖规模。“此前在自家后院散养,院落小、规模受限、收益不高,自从入驻养殖小区以后,养殖环境变好了,养殖规模也扩大了,大大提升了我依靠养殖肉牛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养殖场农户王培杰说道。

  肉牛产业是甘浚镇的传统产业,如何推动肉牛产业进一步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甘浚镇下了一番功夫。“随着畜牧产业不断发展升级,全镇因地制宜推广‘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养殖技术,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目前拥有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户)有200多户。”甘浚镇畜牧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赵德兵表示。

  在甘浚镇光明村二期养殖小区,养殖棚、运动场、消毒室、青贮池等设施一应俱全,养牛大户周飞每天定时往食槽里投放草料,一头头牛儿吃得膘肥体壮。“目前存栏量200多头,主要养殖西门塔尔牛,体型健壮、上膘快、出栏率高。”周飞说,现在采用“五良”养殖技术,肉牛养殖的性价比越来越高,今年预计能收入15万元。

  “我们发展肉牛产业有优势,全镇8万亩制种玉米秸秆就是最好的‘饲草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营养供给。”甘浚镇副镇长牛文杰介绍,截至目前,全镇牛饲养量达6.8万头,存栏3.7万头、出栏量2.3万头,建成高标准肉牛养殖小区13个,总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30%,传统产业日益焕发新活力。

  多年来,甘浚镇始终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头等大事,立足资源禀赋,抢抓政策机遇,在做好制种玉米产业的同时,围绕甘浚肉牛品牌打造,推行“农户抓繁育、小区抓育肥、专业经纪组织抓流通”的发展模式,建成30个高标准养殖小区,实现全镇肉牛、肉羊饲养量“双十万头只”目标,带动肉牛养殖大户达到300户以上。

  坚持不懈办实事当好群众“贴心人”

  虽是冬日,但在甘浚镇速展村一排排温室大棚里,柠檬、佛手、火龙果、无花果等一大波热带水果相继成熟,吸引着游客观光采摘。“2018年,经过多方考察‘取经’、深入群众听取意见,村上明确了‘借助区位优势,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拆除邻近公路的3个社139户老旧房屋,建设了占地147亩的速展特色街区,打造了以南果北种为代表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和以本土杂果采摘为代表的特色观光采摘园,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速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鑫告诉记者。

  谁曾想到,过去“房子破破烂烂、道路坑洼不平、经济发展缓慢”的小村庄“华丽变身”。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一个集现代农业、田园休闲、客栈民宿、康养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也是一个新型社区“诞生”,并势如其名“迅速发展”。2019年,由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荐、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一个都不能少》全程在速展村取景拍摄,并于2020年3月16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八时黄金时段播出。自此,毗邻七彩丹霞景区的速展村进入全国观众的视野,成为“明星村”。

  相伴而来的乡村旅游热潮一波接一波。田园休闲、餐饮民宿、垂钓采摘等业态在那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间兴起,村民们个个当起了“生意人”。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57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

  速展村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喜在眉梢,用村民曹玉齐的话就是:“乡村环境好了,搬进了新房,有了新收入,安居乐业。”

  发展永无终点,幸福“升级扩圈”。“我们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整合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土地整理、老旧房屋拆除等项目资金,又高标准建设西遇·宿集、甘浚集镇、高家庄安置区、西洞红色村庄等,建成甘浚公园和12公里生态廊道,成功打造3个省级、2个市级、5个区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甘浚镇镇长曹增峰表示,目前速展村等3个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光明村、西洞村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清洁村庄”成果不断巩固,清洁能源供暖面积达10万平方米,村集体经济实现“提标倍增”,17个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90%的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用心用情解愁盼当好群众“知心人”

  “在村里食堂里吃一顿饭才两元钱,又便宜又方便。人多了吃饭还香,这个爱心食堂,真是办了件大好事。”临近中午,甘浚镇高家庄村村民高怀东来到村级幸福互助院的“爱心食堂”就餐,话语中满是欣喜。

  “爱心食堂”里,阵阵饭香菜香扑鼻而来。盛好餐食的老人有序就座,吃得津津有味。“菜品有荤有素、营养丰富,符合老人的口味。”老人王进保说道。

  “爱心食堂”开到村子里,解决了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这既是村里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的一种尝试,也是甘浚镇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体现。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这是甘浚镇党员干部的共识。近年来,该镇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最紧要最急迫的工作,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和“三进三问三实”活动,及时解决甘浚村、高家庄村供暖改造等群众诉求200多个,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张掖”工程建设,建立“一老一少一困”等结对帮扶制度,对189名帮扶对象日常走访慰问解民忧、应急时“敲门响铃”纾民困,提供个性化上门服务。深入推进主动创稳工作,成立突出问题化解工作专班,按照精准施策、循序渐进、分类化解的方式,有序解决S18沿线失地农民保险办理等急难事宜,基金会资金化解、S18线征地拆迁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深化“一约四会”自治模式,“红黑”榜成为表彰先进、曝光后进的有力约束,村规民约成为群众监督与被监督的道德准绳,速展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甘浚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省司法厅表彰为省级第二批“枫桥式”人民调解委员会。

  “勤为政者,贵在养民;善治国者,必先富民。”甘浚镇破局开路、创新求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镇设施农业、特色民宿、乡村旅游、劳务服务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具有实践意义的引领模式。

  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党员干部不懈努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告别昔日“房前泥泞、房后棚圈”,迎来今朝青砖石瓦小路、亭台楼阁如画的美丽乡村新图景。“党员干部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用心用情把群众关心的‘小事’一件一件办好办成。”曹增峰感言。(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编辑:邢琪琦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