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上下功夫,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全市上下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坚持把牢方向,高位谋划部署。聚焦“一屏三地”发展定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定期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下发《张掖市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统筹指导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加强工作力量,及时调整完善民族事务委员单位工作职责及制度,在全省率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心,争取事业编制4名,市、县区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心,全市65个乡镇(街道)明确民族宗教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干部,34个重点乡镇(街道)确定专职人员,71个重点村设立联络员,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谋划。
坚持全面覆盖,营造浓厚氛围。开展全媒体宣传,在《张掖日报》等媒体开设“最美石榴籽”专栏,组织6县区党委书记和16个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与“一把手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编印《石榴籽·一家亲·好故事》等民族团结系列丛书、画册6种3万多册。创新开展学校教育,在市、县区博物馆及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陈馆建成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开设中小学“红石榴”讲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个一”系列活动,推动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扎实做好社会面教育,在市县城区、乡镇人口密集场所、部门单位门厅走廊制作宣传牌8000多块,打造民族团结主题主线教育街道、展馆、公园、广场等110多个,制作张贴宣传海报20多万张,引导各级干部群众关注学习“道中华”栏目。
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文化认同。推动多元文化共享,建成张掖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临泽县丹霞口文旅小镇、高台县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等一批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实体。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举办戏曲进乡村、“陇原儿女心向党”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动,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创作主线,编排《回道张掖》《甘州乐舞》《张国臂掖》等精品剧目。依托全市52家非遗传习所、15家非遗工坊,开发民俗文化、民族服饰等100多个系列200多种旅游商品,通过“感观式”教育和“体验式”互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坚持典型引领,强化示范带动。坚持每年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策划举办“万屏点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特色主题活动500多场次,开展经典传唱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200多场次。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逐步覆盖”思路,创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61个、教育培训基地5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64个、示范家庭400户;创建全省“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单位6个,3个乡村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张掖市、肃南县、市公安局、张掖中学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其他5县区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祥、肃南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巴战生和河西学院招生就业办分别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模范集体”。
坚持互嵌融合,促进共建共享。精心谋划举办全市互嵌式发展社区“石榴花开共筑梦·凝心铸魂向复兴”等主题实践活动,指导各基层社区组织开展“石榴杯”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200多场次。探索推广民情“365”和“四式”服务等为民办实事新模式,打造“红石榴”工作室、“阿勒齐”调解室、“阿尔达”议事蒙古包等一批“红石榴”调解品牌。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开展民间社火、书法交流会等主题活动200多场次。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在景区、文博场馆规划设计中,有机融入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融入导游词讲解词和展陈内容,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示范点9个。(张掖市委统战部)
中国张掖网讯 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上下功夫,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全市上下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坚持把牢方向,高位谋划部署。聚焦“一屏三地”发展定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定期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下发《张掖市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统筹指导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加强工作力量,及时调整完善民族事务委员单位工作职责及制度,在全省率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心,争取事业编制4名,市、县区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心,全市65个乡镇(街道)明确民族宗教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干部,34个重点乡镇(街道)确定专职人员,71个重点村设立联络员,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谋划。
坚持全面覆盖,营造浓厚氛围。开展全媒体宣传,在《张掖日报》等媒体开设“最美石榴籽”专栏,组织6县区党委书记和16个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与“一把手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编印《石榴籽·一家亲·好故事》等民族团结系列丛书、画册6种3万多册。创新开展学校教育,在市、县区博物馆及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陈馆建成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开设中小学“红石榴”讲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个一”系列活动,推动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扎实做好社会面教育,在市县城区、乡镇人口密集场所、部门单位门厅走廊制作宣传牌8000多块,打造民族团结主题主线教育街道、展馆、公园、广场等110多个,制作张贴宣传海报20多万张,引导各级干部群众关注学习“道中华”栏目。
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文化认同。推动多元文化共享,建成张掖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临泽县丹霞口文旅小镇、高台县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等一批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实体。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举办戏曲进乡村、“陇原儿女心向党”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动,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创作主线,编排《回道张掖》《甘州乐舞》《张国臂掖》等精品剧目。依托全市52家非遗传习所、15家非遗工坊,开发民俗文化、民族服饰等100多个系列200多种旅游商品,通过“感观式”教育和“体验式”互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坚持典型引领,强化示范带动。坚持每年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策划举办“万屏点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特色主题活动500多场次,开展经典传唱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200多场次。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逐步覆盖”思路,创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61个、教育培训基地5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64个、示范家庭400户;创建全省“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单位6个,3个乡村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张掖市、肃南县、市公安局、张掖中学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其他5县区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祥、肃南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巴战生和河西学院招生就业办分别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模范集体”。
坚持互嵌融合,促进共建共享。精心谋划举办全市互嵌式发展社区“石榴花开共筑梦·凝心铸魂向复兴”等主题实践活动,指导各基层社区组织开展“石榴杯”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200多场次。探索推广民情“365”和“四式”服务等为民办实事新模式,打造“红石榴”工作室、“阿勒齐”调解室、“阿尔达”议事蒙古包等一批“红石榴”调解品牌。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开展民间社火、书法交流会等主题活动200多场次。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在景区、文博场馆规划设计中,有机融入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融入导游词讲解词和展陈内容,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示范点9个。(张掖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