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部门
张掖:坚持融的导向 着力实施三项计划 全力打造彩虹张掖红石榴三交品牌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10月21日 17:43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讯 今年以来,张掖市认真落实省委“一廊一区一带”行动部署要求,紧盯“走在全国前列”目标要求,突出“融”的导向,高站位谋划、高标准统筹、高效率推进实施“三项计划”,全力打造“彩虹张掖·红石榴”品牌,纵深推动提升三交工作高效落实、提质增效。

  聚焦一条主线,政治引领聚人心。抓领导责任落实。聚焦全市“一屏三地”发展定位,推动将“三项计划”落实摆在民族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监督、督查考核,通过“三督三查”,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相关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抓体制机制建设。在充分发挥好市、县区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民委委员会制度、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等三项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由民族工作部门牵头、10多个市直部门参加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3个协调领导小组,形成“3+3+N”的组织架构,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全面覆盖、顺畅高效的工作体系。抓实践载体打造。聚焦社区、景区、园区,精心打造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主题公园、文化长廊、石榴籽广场、教育实践基地、志愿服务站点等阵地,同步推动将现有基地站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示范圈”。2024年新打造铸牢示范学校8个;铸牢教育基地7个;“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8个;“红石榴”就业服务站(基地)10个。

  抓实四项举措,互嵌式发展暖人心。一是突出互嵌融居。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在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中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累计安置15217户群众嵌入式居住。推动大中小城镇在全市合理布局,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对全市836个行政村村庄进行分类调整,将肃南县纳入全市6个城乡融合示范区,有力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融居。二是突出服务管理。以社区为单位,积极推广探索民情“365”和“四式”服务等为民办实事新模式,精心打造“红石榴”工作室、就业服务站、楼院议事会、业主议事会、“阿勒齐”调解室、“阿尔达”议事蒙古包等一批“红石榴”调解品牌。三是突出文化互鉴。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广场、党群活动室等积极搭建“红石榴”舞台,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文艺演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展示、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70多场次。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开展民间社火、书法交流会等主题活动200多场次,以文化认同凝聚民心,实现共事共乐。四是突出宣传教育。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工程,精心谋划举办全市互嵌式发展社区“石榴花开共筑梦·凝心铸魂向复兴”等主题实践活动8项,全市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14项,各基层社区组织开展“石榴杯”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200多场次,在各类平台载体发布宣传信息7万多条,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优化四个路径,青少年交流入人心。抓好学校。在全市各学校分学段开展讲好一堂“石榴籽”思政课,开展一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推广行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组织一次团队日活动,组织一场知识竞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举办一场专题讲座,开展一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次“手拉手”交往交流活动,举办一场文艺晚会,组织一次座谈交流、谈心谈话等“十个一”活动,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书育人全过程。办好活动。组织9批次300多名青少年学生赴北京、上海、青海、内蒙等省市开展跨省交流研学活动,13批次800多名青少年学生赴兰州、金昌、武威、临夏等地开展跨市州交流研学活动,43批次3000多名青少年学生跨县区开展交流研学、联谊走访等活动。各县区利用当地资源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等主题研学实践活动200批次,参与学生24000多人次。建好基地。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教育营地1个(张掖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省级研学旅行教育营地1个(高台县少年军校),省级研学旅行教育基地1个(培黎职业学院),市级研学旅行基地53个,县区研学旅行基地44个,开发特色研学旅行课程50多门,精心打造“奔跑吧·少年”“石榴花开向未来”等青少年交流品牌项目14个,推动《甘州乐舞》等一系列反映张掖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品剧目进驻校园展演。用好阵地。全市推荐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承办机构4家,定期开展研学旅行专业知识、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指导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协调教育、文旅等部门,全面加强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和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研学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地服务能力和水平。

  赋能四大行动,文旅融合润人心。实施优秀文化挖掘行动。深入挖掘以焉支山万国博览会、牧马城遗址等为代表的体现“共同性”的历史文化、以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为代表的体现“融合性”民族民俗文化、以红西路军西征史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持续提升《回道张掖》《阿兰拉格达》等精品剧目,打造完善《甘州古乐》《张国臂掖》等反映各民族“三交”的文艺精品,开展“艺术里的张掖”系列创作展示,出版“古诗里的张掖”等重点文艺作品,加大民族服饰、麦秆画等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利用。实施景区平台建设行动。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在旅游资源挖掘利用上,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深入挖掘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在景区规划设计中,有机融入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族群众在旅游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景区运营管理中,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观念与生活方式,推动各族群众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价值理念。年内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示范点9个。实施展陈讲解内容优化行动。指导全市53处A级以上景区景点和19个文博场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融入导游词讲解词和展陈内容。推出6条铸牢精品线路,在景区宣传栏、标识牌等融入铸牢元素,在景区内建设中华共有文化符号的景观小品。举办各类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业务骨干培训班7期,培训1200多人。四是实施特色品牌打造行动。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精心培育打造“西路军魂”传承之旅主题红色精品线路,推出一批微党课、情景剧、实践教学、合作办学精品课程。释放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打响“魅力藏乡”“喀尔喀”等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打造辨识度高、吸引力强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张掖市民族宗教委)

  中国张掖网讯 今年以来,张掖市认真落实省委“一廊一区一带”行动部署要求,紧盯“走在全国前列”目标要求,突出“融”的导向,高站位谋划、高标准统筹、高效率推进实施“三项计划”,全力打造“彩虹张掖·红石榴”品牌,纵深推动提升三交工作高效落实、提质增效。

  聚焦一条主线,政治引领聚人心。抓领导责任落实。聚焦全市“一屏三地”发展定位,推动将“三项计划”落实摆在民族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监督、督查考核,通过“三督三查”,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相关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抓体制机制建设。在充分发挥好市、县区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民委委员会制度、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等三项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由民族工作部门牵头、10多个市直部门参加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3个协调领导小组,形成“3+3+N”的组织架构,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全面覆盖、顺畅高效的工作体系。抓实践载体打造。聚焦社区、景区、园区,精心打造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主题公园、文化长廊、石榴籽广场、教育实践基地、志愿服务站点等阵地,同步推动将现有基地站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示范圈”。2024年新打造铸牢示范学校8个;铸牢教育基地7个;“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8个;“红石榴”就业服务站(基地)10个。

  抓实四项举措,互嵌式发展暖人心。一是突出互嵌融居。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在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中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累计安置15217户群众嵌入式居住。推动大中小城镇在全市合理布局,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对全市836个行政村村庄进行分类调整,将肃南县纳入全市6个城乡融合示范区,有力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融居。二是突出服务管理。以社区为单位,积极推广探索民情“365”和“四式”服务等为民办实事新模式,精心打造“红石榴”工作室、就业服务站、楼院议事会、业主议事会、“阿勒齐”调解室、“阿尔达”议事蒙古包等一批“红石榴”调解品牌。三是突出文化互鉴。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广场、党群活动室等积极搭建“红石榴”舞台,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文艺演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展示、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70多场次。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开展民间社火、书法交流会等主题活动200多场次,以文化认同凝聚民心,实现共事共乐。四是突出宣传教育。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工程,精心谋划举办全市互嵌式发展社区“石榴花开共筑梦·凝心铸魂向复兴”等主题实践活动8项,全市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14项,各基层社区组织开展“石榴杯”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200多场次,在各类平台载体发布宣传信息7万多条,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优化四个路径,青少年交流入人心。抓好学校。在全市各学校分学段开展讲好一堂“石榴籽”思政课,开展一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推广行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组织一次团队日活动,组织一场知识竞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举办一场专题讲座,开展一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次“手拉手”交往交流活动,举办一场文艺晚会,组织一次座谈交流、谈心谈话等“十个一”活动,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书育人全过程。办好活动。组织9批次300多名青少年学生赴北京、上海、青海、内蒙等省市开展跨省交流研学活动,13批次800多名青少年学生赴兰州、金昌、武威、临夏等地开展跨市州交流研学活动,43批次3000多名青少年学生跨县区开展交流研学、联谊走访等活动。各县区利用当地资源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等主题研学实践活动200批次,参与学生24000多人次。建好基地。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教育营地1个(张掖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省级研学旅行教育营地1个(高台县少年军校),省级研学旅行教育基地1个(培黎职业学院),市级研学旅行基地53个,县区研学旅行基地44个,开发特色研学旅行课程50多门,精心打造“奔跑吧·少年”“石榴花开向未来”等青少年交流品牌项目14个,推动《甘州乐舞》等一系列反映张掖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品剧目进驻校园展演。用好阵地。全市推荐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承办机构4家,定期开展研学旅行专业知识、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指导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协调教育、文旅等部门,全面加强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和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研学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地服务能力和水平。

  赋能四大行动,文旅融合润人心。实施优秀文化挖掘行动。深入挖掘以焉支山万国博览会、牧马城遗址等为代表的体现“共同性”的历史文化、以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为代表的体现“融合性”民族民俗文化、以红西路军西征史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持续提升《回道张掖》《阿兰拉格达》等精品剧目,打造完善《甘州古乐》《张国臂掖》等反映各民族“三交”的文艺精品,开展“艺术里的张掖”系列创作展示,出版“古诗里的张掖”等重点文艺作品,加大民族服饰、麦秆画等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利用。实施景区平台建设行动。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在旅游资源挖掘利用上,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深入挖掘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在景区规划设计中,有机融入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族群众在旅游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景区运营管理中,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观念与生活方式,推动各族群众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价值理念。年内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示范点9个。实施展陈讲解内容优化行动。指导全市53处A级以上景区景点和19个文博场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融入导游词讲解词和展陈内容。推出6条铸牢精品线路,在景区宣传栏、标识牌等融入铸牢元素,在景区内建设中华共有文化符号的景观小品。举办各类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业务骨干培训班7期,培训1200多人。四是实施特色品牌打造行动。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精心培育打造“西路军魂”传承之旅主题红色精品线路,推出一批微党课、情景剧、实践教学、合作办学精品课程。释放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打响“魅力藏乡”“喀尔喀”等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打造辨识度高、吸引力强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张掖市民族宗教委)

编辑: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