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福建、安徽考察调研,指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福建,总书记深入漳州、厦门的乡村、红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考察,要求“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在安徽,总书记先后到安庆、合肥等地,考察历史文化街区、科技创新园区等,强调要“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
闽皖之行中,“融合”是总书记频频提到的关键词。总书记讲了哪些“融合”,如何“融合”?《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
澳角村,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一个小渔村。村子三面环海,两个月牙形海湾如一对蝴蝶翅膀,见证了这座小渔村的美丽蝶变。
沿着澳角村绵延的金色沙滩漫步,鳞次栉比的渔排、满载而归的渔船、忙忙碌碌的渔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2023年澳角村村集体收入17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万元。
10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角村,步行察看澳角湾海域环境和村容村貌,详细了解海鲜干货和渔获产品交易情况。得知不少海产品购销两旺,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总书记很高兴。
“你们村我23年前来过,至今记忆深刻。这次来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很是欣慰、很有感慨。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总书记希望村级党组织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如何让城与乡渐行渐近?怎样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谋划、协调推进?
在福建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在安徽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包括“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具体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全体居民。
每次到安徽考察,创新是总书记常讲常新的话题。
2016年的安徽之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安徽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观看科技创新成果。2020年走进安徽创新馆,总书记对安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积极进展表示肯定。他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此次到安徽,总书记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在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高新科技产品前一一驻足,仔细察看,不时表达赞赏之意。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未来产业超前布局,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可以说,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任务,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这次闽皖行,总书记又作出具体部署——
在福建,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包括“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具体内容。
在安徽,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方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考察历史文化遗产,探寻中华文明根脉,是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
位于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岵嵝山下的关帝文化产业园内,有600多年历史的庙宇至今保存完整。10月15日,总书记来到关帝文化产业园考察,听取当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等情况介绍。他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
在听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进一步要求,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地处安徽桐城城中的六尺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而成,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介绍。他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在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可以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总书记的闽皖之行,既看“融合”,也话“融入”。
对于福建,总书记希望,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对于安徽,总书记勉励,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各地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更加壮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加宽广。
10月15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福建、安徽考察调研,指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福建,总书记深入漳州、厦门的乡村、红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考察,要求“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在安徽,总书记先后到安庆、合肥等地,考察历史文化街区、科技创新园区等,强调要“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
闽皖之行中,“融合”是总书记频频提到的关键词。总书记讲了哪些“融合”,如何“融合”?《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
澳角村,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一个小渔村。村子三面环海,两个月牙形海湾如一对蝴蝶翅膀,见证了这座小渔村的美丽蝶变。
沿着澳角村绵延的金色沙滩漫步,鳞次栉比的渔排、满载而归的渔船、忙忙碌碌的渔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2023年澳角村村集体收入17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万元。
10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角村,步行察看澳角湾海域环境和村容村貌,详细了解海鲜干货和渔获产品交易情况。得知不少海产品购销两旺,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总书记很高兴。
“你们村我23年前来过,至今记忆深刻。这次来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很是欣慰、很有感慨。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总书记希望村级党组织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如何让城与乡渐行渐近?怎样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谋划、协调推进?
在福建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在安徽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包括“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具体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全体居民。
每次到安徽考察,创新是总书记常讲常新的话题。
2016年的安徽之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安徽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观看科技创新成果。2020年走进安徽创新馆,总书记对安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积极进展表示肯定。他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此次到安徽,总书记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在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高新科技产品前一一驻足,仔细察看,不时表达赞赏之意。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未来产业超前布局,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可以说,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任务,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这次闽皖行,总书记又作出具体部署——
在福建,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包括“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具体内容。
在安徽,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方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考察历史文化遗产,探寻中华文明根脉,是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
位于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岵嵝山下的关帝文化产业园内,有600多年历史的庙宇至今保存完整。10月15日,总书记来到关帝文化产业园考察,听取当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等情况介绍。他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
在听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进一步要求,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地处安徽桐城城中的六尺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而成,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介绍。他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在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可以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总书记的闽皖之行,既看“融合”,也话“融入”。
对于福建,总书记希望,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对于安徽,总书记勉励,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各地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更加壮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