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祁连山下借牧生金】祁连山下借牧忙 (一)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10月15日 23:31

分享到:

  编者按:

巍巍祁连,横贯甘青。位于甘肃和青海交界处的祁连山,绵延800公里长,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有大片的天然高山草原,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牧民世代在这里以放牧为生。金秋十月,草原从绿色转为金黄,甘青牧民们纷纷从夏秋牧场转到冬春牧场,而这个“新牧场”就是在山下“租借的”玉米秸秆地。

祁连山“放假休憩”,跨区域“异地借牧”。这几年,祁连山区积极探索传统牧业转型方式,开启“异地借牧”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绿色转型、牧业增长、农户增收、民族团结、互利共赢的循环发展之路。连日来,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青海甘肃两省祁连县、肃南县、民乐县、甘州区等地采访拍摄,即日推出系列报道,生动展现甘青牧户祁连山下借牧的故事。

  10月7日清晨,在海拔3600多米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边麻村,牧户黄永顺做好转场前最后的准备,携带“健康证明”,打开自家牧场围栏,将羊群赶往3公里外的装车点,开启“借牧”迁徙。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黄永顺冬季转场不再去牧场,而是转移到了160多公里外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的一片玉米秸秆地里。

  下午4时许,经过近5个小时的颠簸,黄永顺和他饲养的300多头(只)牛羊终于到了目的地。在这里,他们将度过5个月的川区放牧生活。“牛羊在地里吃玉米等作物采收后留下的秸秆,不仅能提高母畜产仔量,增加奶水,增强羊羔成活率和对抗疾病的能力,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现在每逢冬季,不少牧民都会选择‘山下租田放牧’。”黄永顺说,像他这样“异地借牧”的人有很多。

  据畜牧部门统计,今年,青海省门源、祁连县部分牧户在张掖借牧羊群达2.3万只左右、牛1.2万头左右。加上肃南县的借牧牛羊,张掖农区秸秆地里的借牧牲畜达20多万头(只)。

  借牧农区,祁连山草场进入为期5个月的休憩期,农区玉米秸秆也被牲畜啃食消化“借腹还田”,既解除农户处理秸秆的“烦恼”,又为土地施好“农家肥”,一场借与还、畜与粮、牧与农、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向奔赴”就此展开。

  自然和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牢生态安全政治责任,落实区域生态价值转换的总体部署,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关系,引导牧民群众积极探索“草原放牧+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相结合的畜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在保证祁连山天然草场休养生息的同时,充分利用农区秸秆,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绿色转型、牧业增长、农户增收、民族团结、互利共赢的新路子,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各民族交流融合、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多赢目标。

现状

  深秋时节,祁连山下,一片片收获后的玉米地里,枯黄的秸秆静静等待远道而来的“食客”。这里,便是20多万头(只)借牧牛羊的冬季“粮仓”,一群群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群穿梭在广袤的玉米地里,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不同于草原的味道。每年10月,我市100多万亩制种玉米收获完后,山区牧户下山寻找借牧点,通过比较价格、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确定借牧点,在做好一切准备后将牛羊赶往农区。“多年前,牧户都是徒步将牛羊赶往借牧点。后来,随着借牧规模的扩大,主要用汽车运输方式将牛羊送到借牧点,开启为期5至6个月的农区借牧生活。”肃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安玉峰说,借牧地以玉米秸秆为主,兼有青稞茬、苜蓿地等种类,借牧期间牲畜会产仔一次,由于借牧地区海拔低、养分足,产仔的数量和成活率比冬季草原牧区有较大提升。

  “不止于此,牧户异地借牧后,草场压力得到缓解,草原植被得以休养生息,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为农牧区之间的资源交换与互利共赢提供了支撑。随着‘草原放牧+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相结合的畜牧业转型发展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实践的持续深化,祁连山的生态环境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市生态环境局肃南分局副局长郎文瑞坦言。

  而对于种植玉米的农户来说,借牧租赁收入要比把秸秆打包收入更高。更重要的是,牛羊将秸秆吃完后把粪便留在地里,等来年开春翻地时就是上好的农家肥。“借牧的好处就是不仅增加收入,还施了农家肥,每年能省2万至3万元。”甘州区大满镇马均村村民王景年细算对比账。

  从牧区到农区,借牧让牛羊更肥,也使钱袋更鼓。

起源

  2009年冬天,肃南县马蹄乡、大河乡、康乐镇部分牧户为缓解草场压力,于当年10月至来年3月,将自家牛羊就近赶往民乐、高台等县部分玉米秸秆地进行租借放牧,既缓解了自家草场的压力,又有利于冬季牛羊育肥和产仔,也保障了沿山牧民的养殖规模,增加了川区农户的经济收入。自此,祁连山下农区借牧户逐年增加。据畜牧部门统计,2022年肃南县有畜牧业养殖户4244户,年末牲畜存栏为86.44万头(只),借牧户达510户,涉及6个乡镇51个行政村,占养殖户的12.02%,借牧牲畜15.28万头(只),占年末牲畜存栏的17.68%,借牧面积达21.24万亩。

  2023年10月,肃南县外出借牧群众达830户,占养殖户的19.74%,借牧牲畜达23.65万头(只),其中皇城镇在金川区、永昌县、民勤县、肃州区等地借牧131户4.55万头(只),马蹄乡在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军马场、肃州区等地借牧334户11.74万头(只),白银乡在临泽县、甘州区等地借牧28户0.45万头(只),康乐镇在临泽县、甘州区、高台县、肃州区等地借牧127户3.35万头(只),大河乡在高台县、甘州区、肃州区、明花乡等地借牧79户2.32万头(只),祁丰乡在肃州区、嘉峪关市等地借牧26户1.23万头(只),折合35.43万个羊单位,占年末牲畜存栏的25.66%,借牧面积达42.64万亩。

保障

  随着农区借牧规模的逐年扩大,张掖市县两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强化技术服务,切实保障放牧户农区借牧顺利进行,借牧县区积极配合放牧户的借牧工作,主动解决借牧中出现的问题,为农区借牧创造良好条件。

  近几年,张掖市县两级政府认真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发放奖补资金8.21亿元,其中2021年发放2.85亿元,2022年发放2.68亿元,2023年发放2.68亿元,涉及放牧户8029户27072人;制定和实施《支持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财政部门连续10年落实支持绿色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4年达1000万元,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200多万元,撬动金融机构发放牛羊贴息贷款2.5亿元;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4.4亿元,建成养殖小区(场)104个,暖棚羊舍、剪毛棚等1.7万多座,为支持祁连山沿山地区畜牧业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掖市县区畜牧局相关人员主动深入借牧点,详细了解借牧情况,及时监测借牧各环节工作动态,根据发现的短板和问题,科学制定工作对策和措施,跟进做好借牧牲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外出借牧牲畜进行备案登记,对借牧返回牲畜进行落地报检,借牧期间牲畜实行局部区域封闭管理,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赴借牧点开展羔羊早期断奶、母畜营养调控等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促进跨区域借牧健康运行。

  肃南县政府积极与周边县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等相关部门衔接沟通,及时协调借牧中的具体事宜。县领导及主管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借牧点看望借牧群众,并组织乡村两级定期开展入户巡查,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借牧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

  张掖市各县区政府主管部门,尤其是镇村两级党政和畜牧、防疫、农业、卫生、公安、安全等部门,主动配合肃南县及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等临近县的借牧户,积极做好防疫、安全、水电、住房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并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高度出发,积极协调双方关系,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在做好借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睦邻友好关系。

效应

  农区借牧,有效推动了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共生共赢目标的实现。肃南县天然草原放牧牲畜年减少9.3万个羊单位,给祁连山107万亩天然草原“放年假”近5个月,促进了草原休养生息,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据草原监测部门统计,2022年,肃南县天然草原亩产草量较2010年增加了20.6%;牧草平均高度增长拉了1厘米,总盖度达到78.2%,分别比2010年提高9.2%;借牧牲畜年啃食秸秆15万吨,排泄还田有机肥5.5万吨,农区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农区借牧模式对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产业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区借牧有效缓解了因草原禁牧和草场休憩对畜牧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对扩大沿山牧户的养殖规模、提高牛羊幼仔成活率发挥了显著作用。”张掖市畜牧兽医局饲草科科长吴文新介绍,相较冬季牧场,农区的秸秆饲草营养成分高,牛羊上膘快,母畜奶水足,羔羊成活率高。“借牧期每个羊单位剔除98元成本外,还能增加纯收入28元,户均增收1.2万元。”吴文新表示,牧区牛羊到农区借牧还能增加农户的地租收入,据初步统计,2023年农区借牧收入约为6800万元,借牧不仅降低了农户秸秆处置费用和人工成本,还避免了农户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的问题,同时借牧牲畜粪污还田,也减少了农地的化肥使用量,降低了农资成本。

  牲畜异地借牧,牧农情感交融。牧户到农区借牧,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和农区群众的友好往来,对促进民族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河西走廊畜牧业转型发展和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已经像亲弟兄一样了,我三天不打个电话,他就打过来了。不仅如此,每年3月借牧结束回牧场后,他们还去牧场看我们。”连续3年在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店子闸村村民任兴合的玉米地里借牧的藏族牧户黄军荣说。

  而任兴合也对黄军荣深有感情,“我家地多,有围栏、有空置房子,出高价租赁的人也多,但是每年都给老黄留着,不能说谁给的钱多就给谁租。”这样的温暖故事在各个借牧点上都有发生,一幅各民族共同富裕、友情更浓的画卷在祁连山下徐徐展开。(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康宁)

  编者按:

巍巍祁连,横贯甘青。位于甘肃和青海交界处的祁连山,绵延800公里长,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有大片的天然高山草原,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牧民世代在这里以放牧为生。金秋十月,草原从绿色转为金黄,甘青牧民们纷纷从夏秋牧场转到冬春牧场,而这个“新牧场”就是在山下“租借的”玉米秸秆地。

祁连山“放假休憩”,跨区域“异地借牧”。这几年,祁连山区积极探索传统牧业转型方式,开启“异地借牧”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绿色转型、牧业增长、农户增收、民族团结、互利共赢的循环发展之路。连日来,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青海甘肃两省祁连县、肃南县、民乐县、甘州区等地采访拍摄,即日推出系列报道,生动展现甘青牧户祁连山下借牧的故事。

  10月7日清晨,在海拔3600多米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边麻村,牧户黄永顺做好转场前最后的准备,携带“健康证明”,打开自家牧场围栏,将羊群赶往3公里外的装车点,开启“借牧”迁徙。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黄永顺冬季转场不再去牧场,而是转移到了160多公里外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的一片玉米秸秆地里。

  下午4时许,经过近5个小时的颠簸,黄永顺和他饲养的300多头(只)牛羊终于到了目的地。在这里,他们将度过5个月的川区放牧生活。“牛羊在地里吃玉米等作物采收后留下的秸秆,不仅能提高母畜产仔量,增加奶水,增强羊羔成活率和对抗疾病的能力,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现在每逢冬季,不少牧民都会选择‘山下租田放牧’。”黄永顺说,像他这样“异地借牧”的人有很多。

  据畜牧部门统计,今年,青海省门源、祁连县部分牧户在张掖借牧羊群达2.3万只左右、牛1.2万头左右。加上肃南县的借牧牛羊,张掖农区秸秆地里的借牧牲畜达20多万头(只)。

  借牧农区,祁连山草场进入为期5个月的休憩期,农区玉米秸秆也被牲畜啃食消化“借腹还田”,既解除农户处理秸秆的“烦恼”,又为土地施好“农家肥”,一场借与还、畜与粮、牧与农、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向奔赴”就此展开。

  自然和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牢生态安全政治责任,落实区域生态价值转换的总体部署,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关系,引导牧民群众积极探索“草原放牧+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相结合的畜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在保证祁连山天然草场休养生息的同时,充分利用农区秸秆,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绿色转型、牧业增长、农户增收、民族团结、互利共赢的新路子,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各民族交流融合、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多赢目标。

现状

  深秋时节,祁连山下,一片片收获后的玉米地里,枯黄的秸秆静静等待远道而来的“食客”。这里,便是20多万头(只)借牧牛羊的冬季“粮仓”,一群群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群穿梭在广袤的玉米地里,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不同于草原的味道。每年10月,我市100多万亩制种玉米收获完后,山区牧户下山寻找借牧点,通过比较价格、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确定借牧点,在做好一切准备后将牛羊赶往农区。“多年前,牧户都是徒步将牛羊赶往借牧点。后来,随着借牧规模的扩大,主要用汽车运输方式将牛羊送到借牧点,开启为期5至6个月的农区借牧生活。”肃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安玉峰说,借牧地以玉米秸秆为主,兼有青稞茬、苜蓿地等种类,借牧期间牲畜会产仔一次,由于借牧地区海拔低、养分足,产仔的数量和成活率比冬季草原牧区有较大提升。

  “不止于此,牧户异地借牧后,草场压力得到缓解,草原植被得以休养生息,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为农牧区之间的资源交换与互利共赢提供了支撑。随着‘草原放牧+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相结合的畜牧业转型发展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实践的持续深化,祁连山的生态环境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市生态环境局肃南分局副局长郎文瑞坦言。

  而对于种植玉米的农户来说,借牧租赁收入要比把秸秆打包收入更高。更重要的是,牛羊将秸秆吃完后把粪便留在地里,等来年开春翻地时就是上好的农家肥。“借牧的好处就是不仅增加收入,还施了农家肥,每年能省2万至3万元。”甘州区大满镇马均村村民王景年细算对比账。

  从牧区到农区,借牧让牛羊更肥,也使钱袋更鼓。

起源

  2009年冬天,肃南县马蹄乡、大河乡、康乐镇部分牧户为缓解草场压力,于当年10月至来年3月,将自家牛羊就近赶往民乐、高台等县部分玉米秸秆地进行租借放牧,既缓解了自家草场的压力,又有利于冬季牛羊育肥和产仔,也保障了沿山牧民的养殖规模,增加了川区农户的经济收入。自此,祁连山下农区借牧户逐年增加。据畜牧部门统计,2022年肃南县有畜牧业养殖户4244户,年末牲畜存栏为86.44万头(只),借牧户达510户,涉及6个乡镇51个行政村,占养殖户的12.02%,借牧牲畜15.28万头(只),占年末牲畜存栏的17.68%,借牧面积达21.24万亩。

  2023年10月,肃南县外出借牧群众达830户,占养殖户的19.74%,借牧牲畜达23.65万头(只),其中皇城镇在金川区、永昌县、民勤县、肃州区等地借牧131户4.55万头(只),马蹄乡在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军马场、肃州区等地借牧334户11.74万头(只),白银乡在临泽县、甘州区等地借牧28户0.45万头(只),康乐镇在临泽县、甘州区、高台县、肃州区等地借牧127户3.35万头(只),大河乡在高台县、甘州区、肃州区、明花乡等地借牧79户2.32万头(只),祁丰乡在肃州区、嘉峪关市等地借牧26户1.23万头(只),折合35.43万个羊单位,占年末牲畜存栏的25.66%,借牧面积达42.64万亩。

保障

  随着农区借牧规模的逐年扩大,张掖市县两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强化技术服务,切实保障放牧户农区借牧顺利进行,借牧县区积极配合放牧户的借牧工作,主动解决借牧中出现的问题,为农区借牧创造良好条件。

  近几年,张掖市县两级政府认真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发放奖补资金8.21亿元,其中2021年发放2.85亿元,2022年发放2.68亿元,2023年发放2.68亿元,涉及放牧户8029户27072人;制定和实施《支持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财政部门连续10年落实支持绿色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4年达1000万元,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200多万元,撬动金融机构发放牛羊贴息贷款2.5亿元;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4.4亿元,建成养殖小区(场)104个,暖棚羊舍、剪毛棚等1.7万多座,为支持祁连山沿山地区畜牧业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掖市县区畜牧局相关人员主动深入借牧点,详细了解借牧情况,及时监测借牧各环节工作动态,根据发现的短板和问题,科学制定工作对策和措施,跟进做好借牧牲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外出借牧牲畜进行备案登记,对借牧返回牲畜进行落地报检,借牧期间牲畜实行局部区域封闭管理,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赴借牧点开展羔羊早期断奶、母畜营养调控等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促进跨区域借牧健康运行。

  肃南县政府积极与周边县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等相关部门衔接沟通,及时协调借牧中的具体事宜。县领导及主管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借牧点看望借牧群众,并组织乡村两级定期开展入户巡查,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借牧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

  张掖市各县区政府主管部门,尤其是镇村两级党政和畜牧、防疫、农业、卫生、公安、安全等部门,主动配合肃南县及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等临近县的借牧户,积极做好防疫、安全、水电、住房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并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高度出发,积极协调双方关系,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在做好借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睦邻友好关系。

效应

  农区借牧,有效推动了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共生共赢目标的实现。肃南县天然草原放牧牲畜年减少9.3万个羊单位,给祁连山107万亩天然草原“放年假”近5个月,促进了草原休养生息,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据草原监测部门统计,2022年,肃南县天然草原亩产草量较2010年增加了20.6%;牧草平均高度增长拉了1厘米,总盖度达到78.2%,分别比2010年提高9.2%;借牧牲畜年啃食秸秆15万吨,排泄还田有机肥5.5万吨,农区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农区借牧模式对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产业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区借牧有效缓解了因草原禁牧和草场休憩对畜牧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对扩大沿山牧户的养殖规模、提高牛羊幼仔成活率发挥了显著作用。”张掖市畜牧兽医局饲草科科长吴文新介绍,相较冬季牧场,农区的秸秆饲草营养成分高,牛羊上膘快,母畜奶水足,羔羊成活率高。“借牧期每个羊单位剔除98元成本外,还能增加纯收入28元,户均增收1.2万元。”吴文新表示,牧区牛羊到农区借牧还能增加农户的地租收入,据初步统计,2023年农区借牧收入约为6800万元,借牧不仅降低了农户秸秆处置费用和人工成本,还避免了农户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的问题,同时借牧牲畜粪污还田,也减少了农地的化肥使用量,降低了农资成本。

  牲畜异地借牧,牧农情感交融。牧户到农区借牧,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和农区群众的友好往来,对促进民族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河西走廊畜牧业转型发展和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已经像亲弟兄一样了,我三天不打个电话,他就打过来了。不仅如此,每年3月借牧结束回牧场后,他们还去牧场看我们。”连续3年在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店子闸村村民任兴合的玉米地里借牧的藏族牧户黄军荣说。

  而任兴合也对黄军荣深有感情,“我家地多,有围栏、有空置房子,出高价租赁的人也多,但是每年都给老黄留着,不能说谁给的钱多就给谁租。”这样的温暖故事在各个借牧点上都有发生,一幅各民族共同富裕、友情更浓的画卷在祁连山下徐徐展开。(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康宁)

编辑:郑明圆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