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山丹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谱写新篇——山丹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10月08日 14:53

分享到:

  【开栏语】1949年9月,山丹解放。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75年,弹指一挥间,75年,沧海桑田。几代人的艰苦卓绝,几代人的拼搏奋斗,换来了今天如花似锦的生活。从9月23日开始,山丹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全面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古韵山丹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大变化和山丹人民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心路历程。美好的生活是勤劳双手创造的,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去创造,让我们赓续红色基因,不负时代重托,创造新的辉煌。

  金秋九月,焉支大地叠翠流金,一派丰收的乐景。

  行走在山丹的乡村,刚刚“出土”的金黄色土豆摆满田地;祁连山下,燕麦草生长茂盛,油绿的草叶随风摆动;广袤土地上,农民种粮食、养牛羊、开庄园,家家户户有致富产业……

  75载栉风沐雨,山丹县在奉献中彰显担当、在变革中迸射光芒、在耕耘中改换面貌。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丹县粮食年产量仅9859吨。2023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223315吨,比1949年增加213456吨;粮食单产大幅提升,2023年全县粮食单产481公斤/亩,比1949年增加432公斤/亩。

  2023年山丹县农业增加值25.01亿元,增速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9元,增速8.1%。75年来,山丹县农业走过辉煌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不断“升级”的传统农业正向着现代特色农业迈出铿锵步伐。

夯实家底稳粮保供显担当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古韵山丹万物丰茂,一条条大路小道通村达户,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垄垄马铃薯丰收在望,一串串饱满的麦穗垂挂枝头,农家院落欢声笑语,特色乡村喜迎游客……一幅农业农村蓬勃发展的画卷次第展现。

  翻看2023年山丹县“三农”成绩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6.38万亩、产量22.33万吨,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6.95万亩,全县畜禽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295.72万头和152.24万头,同比增长9.94%和9.56%。全县1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2289.31万元,村均20.62万元,同比增长100.65%......这一个个耀眼的数字和成绩,是山丹县“三农”工作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每到麦收时节,山丹县东乐镇山羊堡村千亩麦田如波涛般起伏,金黄的麦子鼓胀饱满、摇曳飘香,农机手开足马力,在麦田里纵横穿梭,一陇一陇成熟的小麦尽收“囊”中。

  走进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大型马铃薯收获机械往来穿梭,一个个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马铃薯从地里翻滚出来。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种植户周贵说:“种植马铃薯十几年了,今年种了200多亩,土豆直接销往泰国,品质非常的好。”

  守牢粮食安全是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工作。近年来,山丹县紧紧围绕培育壮大“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石,在全面完成43万亩、21.61万吨粮食生产任务基础上,加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现代设施农业芦笋种植基地,建成特色作物种植基地29.3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310万头(只),成功入选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

强农富农产业振兴促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高寒气候,在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上先行先试,全面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繁荣发展。

  产业兴,则村民富。走进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高原夏菜育苗中心,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西蓝花育苗工作,刮穴盘、点播种子、铺盘、洒水……大棚内呈现一派春耕农忙的景象。“为了实现错峰销售,我们提前抢种了5万盘西兰花幼苗,幼苗长成后预计能栽植1700亩土地。当前种植的西兰花品质优良、耐贮运,收获后直销上海、南京、重庆等市场,部分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兴说道。

  蓬勃发展的高原夏菜产业,不仅激活了农业发展潜能,而且创造了更多灵活多样的就业岗位,就近吸纳当地农民变身为一手拿地租和分红,一手拿劳务工资的“三薪”农业“产业工人”。目前,山丹县蔬菜千亩生产基地达到9个,配套完善育苗基地2处,蔬菜精深加工企业3家,有机肥生产厂2家,蔬菜包装箱生产厂1家,基本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奠定了基础。

  “乡情乡愁”完美融合,“庄园经济”渐次开花。从县城出发,沿S590省道向南驶去,不一会就来到一座集芦笋种植、休闲采摘、快乐垂钓、特色美食、芦笋产品研发展示等于一体的“农业体验+休闲娱乐+生态观光”庄园——芦笋庄园。再驱车半小时,来到李桥乡高庙村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抬首间,醒目矗立着的、写有“乡味·高庙”的极具特色的标识,传统农具组成的农俗馆、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传统老席“罐罐席”,把你的思绪拉回了童年的时光。沿路继续走15公里,土豆驿站映入眼帘,两侧树木、花朵各有景致,山清水秀里的“泡泡屋”、木栈道、凉亭、烧烤台,别有一番韵味。“有了土豆驿站,我们新墩村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今,城市的人纷纷涌向乡村,他们羡慕我们能在如画般的环境中生活。”山丹县大马营镇新墩村党支部书记赵荣喜悦地说,每天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摄影、体验乡村文化,村里现在又热闹起来了。

  山丹县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以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特色村落为重点,高标准打造芦笋庄园、羊主庄园、土豆驿站3个主题庄园和“乡味高庙”振兴乡村样板村,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擦亮特色农业品牌,力争把“庄园经济”打造成为推动山丹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新引擎。

  在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上昂首挺胸、阔步前行。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全面拓展农业休闲、体验、文化传承,为乡村旅游注入源头活水;坚持“四水四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马铃薯、油料等低耗水作物和芦笋、西兰花等高效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力军;万头肉牛养殖基地、马铃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等农业项目加速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771家,各类示范社266家,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山丹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惠民生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一户户门前鲜花绽放,一座座村落展露新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就像一双神奇的“魔术手”,抹去了昔日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旧标签,点亮了山丹县各个村庄的美丽新风景。

  在山丹县老军乡丰城村,错落有致的庭院、干净整洁的道路、环境优美的文化广场,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的“颜值”和“内涵”。从解决土地纠纷到化解邻里矛盾、从环境整治到政策宣传入村、从困难群众帮扶到独居老人照料……在山丹县老军乡丰城村文化广场议事亭里,大家拉家常、谈想法、讲政策、化纠纷、播文明,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是借助“闲聊”的和谐氛围,让居民真正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以文明乡风“软实力”构筑乡村振兴“硬支撑”。

  “以前村里道路尘土飞扬,土房破旧低矮,垃圾乱扔,如今出门回家,鞋上都不沾泥,村里路通房新环境好,家家户户都自觉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住在村里很舒适。”提起75年来的村庄变化,山丹县丰城村村民赵晓娟高兴地说。

  穿行在山丹的乡村,欣喜地发现,像丰城村这样的村子越来越多。从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到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链群,从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到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山丹县加快建设彰显山丹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6个省市级和美乡村建设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山丹县坚持把加强基层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9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用好用活党建引领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建成“邻里议事小院”296个,完善“接诉即办”流程,商议村级大事220多项,解决群众“关键小事”860多件,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更加通畅。深入开展文明乡风培育提升行动,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升学宴”等陈规陋习,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 (杨海翔)

  【开栏语】1949年9月,山丹解放。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75年,弹指一挥间,75年,沧海桑田。几代人的艰苦卓绝,几代人的拼搏奋斗,换来了今天如花似锦的生活。从9月23日开始,山丹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全面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古韵山丹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大变化和山丹人民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心路历程。美好的生活是勤劳双手创造的,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去创造,让我们赓续红色基因,不负时代重托,创造新的辉煌。

  金秋九月,焉支大地叠翠流金,一派丰收的乐景。

  行走在山丹的乡村,刚刚“出土”的金黄色土豆摆满田地;祁连山下,燕麦草生长茂盛,油绿的草叶随风摆动;广袤土地上,农民种粮食、养牛羊、开庄园,家家户户有致富产业……

  75载栉风沐雨,山丹县在奉献中彰显担当、在变革中迸射光芒、在耕耘中改换面貌。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丹县粮食年产量仅9859吨。2023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223315吨,比1949年增加213456吨;粮食单产大幅提升,2023年全县粮食单产481公斤/亩,比1949年增加432公斤/亩。

  2023年山丹县农业增加值25.01亿元,增速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9元,增速8.1%。75年来,山丹县农业走过辉煌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不断“升级”的传统农业正向着现代特色农业迈出铿锵步伐。

夯实家底稳粮保供显担当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古韵山丹万物丰茂,一条条大路小道通村达户,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垄垄马铃薯丰收在望,一串串饱满的麦穗垂挂枝头,农家院落欢声笑语,特色乡村喜迎游客……一幅农业农村蓬勃发展的画卷次第展现。

  翻看2023年山丹县“三农”成绩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6.38万亩、产量22.33万吨,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6.95万亩,全县畜禽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295.72万头和152.24万头,同比增长9.94%和9.56%。全县1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2289.31万元,村均20.62万元,同比增长100.65%......这一个个耀眼的数字和成绩,是山丹县“三农”工作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每到麦收时节,山丹县东乐镇山羊堡村千亩麦田如波涛般起伏,金黄的麦子鼓胀饱满、摇曳飘香,农机手开足马力,在麦田里纵横穿梭,一陇一陇成熟的小麦尽收“囊”中。

  走进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大型马铃薯收获机械往来穿梭,一个个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马铃薯从地里翻滚出来。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种植户周贵说:“种植马铃薯十几年了,今年种了200多亩,土豆直接销往泰国,品质非常的好。”

  守牢粮食安全是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工作。近年来,山丹县紧紧围绕培育壮大“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石,在全面完成43万亩、21.61万吨粮食生产任务基础上,加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现代设施农业芦笋种植基地,建成特色作物种植基地29.3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310万头(只),成功入选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

强农富农产业振兴促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高寒气候,在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上先行先试,全面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繁荣发展。

  产业兴,则村民富。走进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高原夏菜育苗中心,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西蓝花育苗工作,刮穴盘、点播种子、铺盘、洒水……大棚内呈现一派春耕农忙的景象。“为了实现错峰销售,我们提前抢种了5万盘西兰花幼苗,幼苗长成后预计能栽植1700亩土地。当前种植的西兰花品质优良、耐贮运,收获后直销上海、南京、重庆等市场,部分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兴说道。

  蓬勃发展的高原夏菜产业,不仅激活了农业发展潜能,而且创造了更多灵活多样的就业岗位,就近吸纳当地农民变身为一手拿地租和分红,一手拿劳务工资的“三薪”农业“产业工人”。目前,山丹县蔬菜千亩生产基地达到9个,配套完善育苗基地2处,蔬菜精深加工企业3家,有机肥生产厂2家,蔬菜包装箱生产厂1家,基本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奠定了基础。

  “乡情乡愁”完美融合,“庄园经济”渐次开花。从县城出发,沿S590省道向南驶去,不一会就来到一座集芦笋种植、休闲采摘、快乐垂钓、特色美食、芦笋产品研发展示等于一体的“农业体验+休闲娱乐+生态观光”庄园——芦笋庄园。再驱车半小时,来到李桥乡高庙村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抬首间,醒目矗立着的、写有“乡味·高庙”的极具特色的标识,传统农具组成的农俗馆、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传统老席“罐罐席”,把你的思绪拉回了童年的时光。沿路继续走15公里,土豆驿站映入眼帘,两侧树木、花朵各有景致,山清水秀里的“泡泡屋”、木栈道、凉亭、烧烤台,别有一番韵味。“有了土豆驿站,我们新墩村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今,城市的人纷纷涌向乡村,他们羡慕我们能在如画般的环境中生活。”山丹县大马营镇新墩村党支部书记赵荣喜悦地说,每天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摄影、体验乡村文化,村里现在又热闹起来了。

  山丹县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以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特色村落为重点,高标准打造芦笋庄园、羊主庄园、土豆驿站3个主题庄园和“乡味高庙”振兴乡村样板村,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擦亮特色农业品牌,力争把“庄园经济”打造成为推动山丹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新引擎。

  在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上昂首挺胸、阔步前行。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全面拓展农业休闲、体验、文化传承,为乡村旅游注入源头活水;坚持“四水四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马铃薯、油料等低耗水作物和芦笋、西兰花等高效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力军;万头肉牛养殖基地、马铃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等农业项目加速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771家,各类示范社266家,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山丹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惠民生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一户户门前鲜花绽放,一座座村落展露新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就像一双神奇的“魔术手”,抹去了昔日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旧标签,点亮了山丹县各个村庄的美丽新风景。

  在山丹县老军乡丰城村,错落有致的庭院、干净整洁的道路、环境优美的文化广场,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的“颜值”和“内涵”。从解决土地纠纷到化解邻里矛盾、从环境整治到政策宣传入村、从困难群众帮扶到独居老人照料……在山丹县老军乡丰城村文化广场议事亭里,大家拉家常、谈想法、讲政策、化纠纷、播文明,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是借助“闲聊”的和谐氛围,让居民真正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以文明乡风“软实力”构筑乡村振兴“硬支撑”。

  “以前村里道路尘土飞扬,土房破旧低矮,垃圾乱扔,如今出门回家,鞋上都不沾泥,村里路通房新环境好,家家户户都自觉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住在村里很舒适。”提起75年来的村庄变化,山丹县丰城村村民赵晓娟高兴地说。

  穿行在山丹的乡村,欣喜地发现,像丰城村这样的村子越来越多。从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到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链群,从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到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山丹县加快建设彰显山丹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6个省市级和美乡村建设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山丹县坚持把加强基层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9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用好用活党建引领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建成“邻里议事小院”296个,完善“接诉即办”流程,商议村级大事220多项,解决群众“关键小事”860多件,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更加通畅。深入开展文明乡风培育提升行动,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升学宴”等陈规陋习,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 (杨海翔)

编辑:何淼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