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张掖:城市建设向上生长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10月02日 17:24

分享到:

  饱经风霜的古老城墙、错落有致的低矮房屋、蜿蜒曲折的狭窄道路,偶有马车驶过便会扬起一片尘土……这是多年前张掖城市面貌的真实写照。

  时光的指针悄然拨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西北大地之上,张掖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在岁月的磨砺与雕琢下,绽放出耀眼光芒。

  1985年,撤销张掖县,设立了县级张掖市;1986年,张掖市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张掖地区行政公署和县级张掖市,设立了地级张掖市;2011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了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城市建设实现了四次历史性的飞跃……

  从古老的城墙到时尚的都市景观,从宁静的乡村到繁华的市区,张掖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城市建设的动人故事。

  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张掖城市建设成就斐然。1985年设立县级张掖市,198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设立地级张掖市,2011年设立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四次飞跃,成为河西走廊区域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张掖进行五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修编。1981年开启按规划建设轨道,后多次修编确定不同城市性质和布局结构。2012年修编秉持生态理念,建设宜居宜游生态城市,推动多个项目建设,集成“1+5”生态城市框架。2019年以来,张掖启动首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2024年获批复。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确定城市性质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枢纽城市,提升通道支撑能力。规划构建城市空间结构,将产业园区划入中心城市范围,促进中心城区组团式发展。明确主城区拓展方向,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向双中心发展,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至去年底,全市六县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3.57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10.4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86%。

  路网结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张掖居中四向的立体交通枢纽功能初步形成。张掖甘州军民合用机场建成通航,已开通了张掖至兰州、西安、重庆、上海、北京等多条航线,并抢抓政策和项目机遇,建成了张掖丹霞通用航空机场;兰新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兰新高铁及张掖西站建成运营,使张掖进入了高铁时代;G30高速和国道227、张扁高速等公路交通项目建设运营,极大提升了张掖公路交通运输能力。积极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先后组织对老城区东、西、南、北大街等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道路进行了三次大修或综合性、人性化改造,配套各类管线和公交候车等设施,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新建、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修建黑河滨河新城大桥等道路交通设施,同步配套地下管网设施,建设公共停车场950多处;配套老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自行车以共享形式回归城市。至去年底,全市市政道路面积达690.57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371.26公里。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张掖市加大实施供水、供热、供气、供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至目前,先后建成一、二、三水厂,2023年底综合生产能力达21.26万吨/日,供水管道达1081.8公里,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5%以内,供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形成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辅,大蒸吨燃煤锅炉供热为过渡的供热体系。2023年底全市城市供热面积4218万㎡,促进了城市供热事业健康持续发展。2009年国家西气东输三、四线管道建设后,张掖城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建成投运,2023年底全市共有燃气经营企业50家,天然气居民用户14.5万户、工商业用户742户,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7万户、商业用户4100户。张掖供电公司同步配套和迁改电力供应设施,实现部分街道“无线杆”供电和特色街区电缆入地工程,城区电源点形成环网,为城区及城郊提供电力供应保障。城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从邮电局分设,到迎来通信发展的各个时代,再到电信行业深化改革,多家通信企业进入张掖,敷设通信管道,数字电话电视进入千家万户。随着光纤入户、5G基站建设、数字张掖、智慧城市等重点工程的推进,张掖昂首迈进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互促共进。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张掖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批复实施保护规划并申报新规划,公布历史文化街区明确保护范围,公布并挂牌保护历史建筑,出台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实施保护工程修缮文物古迹,以恢复历史街区风貌促进发展。特色街区开发建设,按照定位原则在保护规划指导下,建设多个特色街区,传承建筑工艺特色和城市风貌,繁荣文化旅游。城市广场建设亮点纷呈,以不同主题改造和新建多个城市广场,功能明确特色明显,丰富市民业余生活。城市风貌色彩整治成效显著,争取资金改造既有居住建筑,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住水平和建筑风貌,促进城市有机更新。黑臭水体治理提前完成,排查识别黑臭水体并公示上报,采取工程和组织保障措施全力推进,配套污水管道等设施,完成治理工程,水质达标公众满意度高,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恢复城市生态特色。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2669户,完成投资10.4亿元;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共配套污水管道79.6公里,更换旧污水管道12公里,整治排污口近100个,清淤连通“八大明渠”10.67公里,埋设引水入城管道6.2公里,埋设地下溢水、施工降水引排管道8.1公里,清理衬砌黄水沟、东泉干渠10公里,整治芦苇池630亩,形成水面3万平方米。

  群众居住水平明显提升。突出居民住宅建设,努力提升群众居住水平。至2023年底,建立完善的多元化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由1978年的8.78平方米增加到了现在的38.1平方米,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住房条件也经历了从草泥屋面平房到单元楼房,再到注重生态环境、小区智能化加电梯房的“三级跳”。全市累计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45960套(户),完成投资43亿元。

  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张掖市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努力营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初步形成了类型多样、城乡结合、较为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先后实施甘泉公园、润泉湖公园等重点园林绿化工程,对城市社区、街道进行绿化改造、整治,新建、改建西关三角绿地、鼓楼绿苑等街头小游园、公共绿地,基本实现城市绿地均衡布局。至2023年底,建成公园绿地101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37平方米,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排水体系方面,完善城区排水管网,结合黑臭水体整治实施多项工程,形成雨(清)污分流排水体制,建成排水管道966.87公里,还清排水渠(河)道22.5公里。污水处理方面,建设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不断提标技改,全市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达一级A,运行正常,污水处理率达98.75%,加强日常运营监管确保达标运行。环卫事业方面,加快设施建设,设置环卫局,建设垃圾中转站、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填埋场,2017年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资源化利用,2021年推进城市公共卫生间建设,建成111座并协调开放内部卫生间443处,满足市民和游客需求。(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贺承冬)

  饱经风霜的古老城墙、错落有致的低矮房屋、蜿蜒曲折的狭窄道路,偶有马车驶过便会扬起一片尘土……这是多年前张掖城市面貌的真实写照。

  时光的指针悄然拨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西北大地之上,张掖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在岁月的磨砺与雕琢下,绽放出耀眼光芒。

  1985年,撤销张掖县,设立了县级张掖市;1986年,张掖市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张掖地区行政公署和县级张掖市,设立了地级张掖市;2011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了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城市建设实现了四次历史性的飞跃……

  从古老的城墙到时尚的都市景观,从宁静的乡村到繁华的市区,张掖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城市建设的动人故事。

  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张掖城市建设成就斐然。1985年设立县级张掖市,198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设立地级张掖市,2011年设立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四次飞跃,成为河西走廊区域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张掖进行五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修编。1981年开启按规划建设轨道,后多次修编确定不同城市性质和布局结构。2012年修编秉持生态理念,建设宜居宜游生态城市,推动多个项目建设,集成“1+5”生态城市框架。2019年以来,张掖启动首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2024年获批复。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确定城市性质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枢纽城市,提升通道支撑能力。规划构建城市空间结构,将产业园区划入中心城市范围,促进中心城区组团式发展。明确主城区拓展方向,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向双中心发展,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至去年底,全市六县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3.57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10.4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86%。

  路网结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张掖居中四向的立体交通枢纽功能初步形成。张掖甘州军民合用机场建成通航,已开通了张掖至兰州、西安、重庆、上海、北京等多条航线,并抢抓政策和项目机遇,建成了张掖丹霞通用航空机场;兰新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兰新高铁及张掖西站建成运营,使张掖进入了高铁时代;G30高速和国道227、张扁高速等公路交通项目建设运营,极大提升了张掖公路交通运输能力。积极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先后组织对老城区东、西、南、北大街等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道路进行了三次大修或综合性、人性化改造,配套各类管线和公交候车等设施,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新建、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修建黑河滨河新城大桥等道路交通设施,同步配套地下管网设施,建设公共停车场950多处;配套老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自行车以共享形式回归城市。至去年底,全市市政道路面积达690.57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371.26公里。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张掖市加大实施供水、供热、供气、供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至目前,先后建成一、二、三水厂,2023年底综合生产能力达21.26万吨/日,供水管道达1081.8公里,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5%以内,供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形成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辅,大蒸吨燃煤锅炉供热为过渡的供热体系。2023年底全市城市供热面积4218万㎡,促进了城市供热事业健康持续发展。2009年国家西气东输三、四线管道建设后,张掖城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建成投运,2023年底全市共有燃气经营企业50家,天然气居民用户14.5万户、工商业用户742户,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7万户、商业用户4100户。张掖供电公司同步配套和迁改电力供应设施,实现部分街道“无线杆”供电和特色街区电缆入地工程,城区电源点形成环网,为城区及城郊提供电力供应保障。城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从邮电局分设,到迎来通信发展的各个时代,再到电信行业深化改革,多家通信企业进入张掖,敷设通信管道,数字电话电视进入千家万户。随着光纤入户、5G基站建设、数字张掖、智慧城市等重点工程的推进,张掖昂首迈进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互促共进。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张掖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批复实施保护规划并申报新规划,公布历史文化街区明确保护范围,公布并挂牌保护历史建筑,出台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实施保护工程修缮文物古迹,以恢复历史街区风貌促进发展。特色街区开发建设,按照定位原则在保护规划指导下,建设多个特色街区,传承建筑工艺特色和城市风貌,繁荣文化旅游。城市广场建设亮点纷呈,以不同主题改造和新建多个城市广场,功能明确特色明显,丰富市民业余生活。城市风貌色彩整治成效显著,争取资金改造既有居住建筑,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住水平和建筑风貌,促进城市有机更新。黑臭水体治理提前完成,排查识别黑臭水体并公示上报,采取工程和组织保障措施全力推进,配套污水管道等设施,完成治理工程,水质达标公众满意度高,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恢复城市生态特色。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2669户,完成投资10.4亿元;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共配套污水管道79.6公里,更换旧污水管道12公里,整治排污口近100个,清淤连通“八大明渠”10.67公里,埋设引水入城管道6.2公里,埋设地下溢水、施工降水引排管道8.1公里,清理衬砌黄水沟、东泉干渠10公里,整治芦苇池630亩,形成水面3万平方米。

  群众居住水平明显提升。突出居民住宅建设,努力提升群众居住水平。至2023年底,建立完善的多元化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由1978年的8.78平方米增加到了现在的38.1平方米,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住房条件也经历了从草泥屋面平房到单元楼房,再到注重生态环境、小区智能化加电梯房的“三级跳”。全市累计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45960套(户),完成投资43亿元。

  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张掖市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努力营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初步形成了类型多样、城乡结合、较为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先后实施甘泉公园、润泉湖公园等重点园林绿化工程,对城市社区、街道进行绿化改造、整治,新建、改建西关三角绿地、鼓楼绿苑等街头小游园、公共绿地,基本实现城市绿地均衡布局。至2023年底,建成公园绿地101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37平方米,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排水体系方面,完善城区排水管网,结合黑臭水体整治实施多项工程,形成雨(清)污分流排水体制,建成排水管道966.87公里,还清排水渠(河)道22.5公里。污水处理方面,建设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不断提标技改,全市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达一级A,运行正常,污水处理率达98.75%,加强日常运营监管确保达标运行。环卫事业方面,加快设施建设,设置环卫局,建设垃圾中转站、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填埋场,2017年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资源化利用,2021年推进城市公共卫生间建设,建成111座并协调开放内部卫生间443处,满足市民和游客需求。(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贺承冬)

编辑: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