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张掖市立足地缘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深化开展“文史、文旅、文艺”融合行动,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途径,写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篇章。
文史融合凝共识。以张掖大佛寺、山丹汉明长城、黑水国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为载体,发挥河西学院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作用,组织历史、考古等多个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河西走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形成了《河西走廊张掖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交”理论与实践研究》《河西走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贡献及意义》等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通过理论成果转化,延伸培育了文化寻根、地质科考、红色教育等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53个,打造精品研学路线12条。依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俗博物馆等教育实践基地,讲好民族团结历史故事,上半年,各研学教育基地累计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500余场次、1.6万余人次,接待省外团队开展研学活动500人次以上,省内开展研学活动3000人次以上。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感受中华文化魅力,领略独特地质风貌,聆听壮志红色故事,更好了解不同时期河西走廊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人文历史,不断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旅融合促共享。发挥张掖市“最美中国旅游城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示范效应,积极打造以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以红西路军征战河西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肃南牧马城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临泽丹霞口文旅小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文化,推动“红色旅游”“非遗旅游”“乡村旅游”等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品线路。借助文旅融合资源,通过布置展陈、人工讲解、智能导讲、数字技术等方式,深挖景区在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特色优势,将各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中华文化符号形象,嵌入景区宣传、景点说明、导游解说中,让游客在凝视聆听中,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历史博大渊源。上半年,共接待2108.95万名省内外游客来张旅游,不断拓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
文艺融合聚共情。将非遗艺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利用春节、中秋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二十四节气”等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组织各领域非遗传承人在七彩丹霞景区、康乐镇裕固族民俗文化传承体验中心、各乡村旅游景点等地举办惠民演出及河西宝卷、甘州小调念唱、山丹烙画展演、裕固族民歌、服饰、婚俗等非遗体验活动,常态化开展传统戏曲、百人锅庄舞、麦秆画、手工编织等演出,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各族群众在丝绸之路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画卷,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旋律。同时,深挖非遗中蕴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文化根脉,创编上演《宝卷印象》《甘州民谣》《裕固儿女心向党》等多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目,举办“非遗过大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展示活动,参与群众达15万人,点击量2000多万人次。邀请央视“发现之旅”栏目录播《醉美张掖·古乐甘州》,组织录制《裕固族婚礼》《创意剪纸昭红心》《念唱“河西宝卷”拾起流失千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0多部非遗专题片,使非遗成为各族群众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张掖市委统战部)
中国张掖网讯 张掖市立足地缘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深化开展“文史、文旅、文艺”融合行动,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途径,写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篇章。
文史融合凝共识。以张掖大佛寺、山丹汉明长城、黑水国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为载体,发挥河西学院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作用,组织历史、考古等多个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河西走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形成了《河西走廊张掖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交”理论与实践研究》《河西走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贡献及意义》等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通过理论成果转化,延伸培育了文化寻根、地质科考、红色教育等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53个,打造精品研学路线12条。依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俗博物馆等教育实践基地,讲好民族团结历史故事,上半年,各研学教育基地累计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500余场次、1.6万余人次,接待省外团队开展研学活动500人次以上,省内开展研学活动3000人次以上。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感受中华文化魅力,领略独特地质风貌,聆听壮志红色故事,更好了解不同时期河西走廊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人文历史,不断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旅融合促共享。发挥张掖市“最美中国旅游城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示范效应,积极打造以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以红西路军征战河西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肃南牧马城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临泽丹霞口文旅小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文化,推动“红色旅游”“非遗旅游”“乡村旅游”等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品线路。借助文旅融合资源,通过布置展陈、人工讲解、智能导讲、数字技术等方式,深挖景区在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特色优势,将各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中华文化符号形象,嵌入景区宣传、景点说明、导游解说中,让游客在凝视聆听中,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历史博大渊源。上半年,共接待2108.95万名省内外游客来张旅游,不断拓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
文艺融合聚共情。将非遗艺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利用春节、中秋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二十四节气”等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组织各领域非遗传承人在七彩丹霞景区、康乐镇裕固族民俗文化传承体验中心、各乡村旅游景点等地举办惠民演出及河西宝卷、甘州小调念唱、山丹烙画展演、裕固族民歌、服饰、婚俗等非遗体验活动,常态化开展传统戏曲、百人锅庄舞、麦秆画、手工编织等演出,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各族群众在丝绸之路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画卷,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旋律。同时,深挖非遗中蕴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文化根脉,创编上演《宝卷印象》《甘州民谣》《裕固儿女心向党》等多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目,举办“非遗过大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展示活动,参与群众达15万人,点击量2000多万人次。邀请央视“发现之旅”栏目录播《醉美张掖·古乐甘州》,组织录制《裕固族婚礼》《创意剪纸昭红心》《念唱“河西宝卷”拾起流失千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0多部非遗专题片,使非遗成为各族群众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张掖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