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9月26日,张掖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张掖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张飞介绍张掖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史多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金龙,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东、市水务局二级调研员蒋龙分别回答媒体记者提问。张掖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顾浩云主持新闻发布会。
张掖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 顾浩云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张掖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不断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市各级各部门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环保督察专员张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史多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金龙,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东,市水务局二级调研员蒋龙,为大家共同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应邀参加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甘肃日报社、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农民报、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各平台。
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 张飞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张飞介绍有关情况。
张飞: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张掖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介绍《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一年来张掖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印发后,市委市政府把贯彻落实《决定》各项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印发《关于分解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涉及张掖市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114项具体任务和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市委五届六次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美丽张掖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快创建“七城三区”,扎实打好“八大战役”,打造全国生态保护与治理典范的目标任务。一年来,张掖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践行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使命,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市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等次,在全省“十三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被中国网评为“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新标杆’”“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荣获2023绿色亚太环保成就奖“杰出绿色生态城市”,甘州区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入选“美丽中国绿色发展十佳案例”,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一年来,我们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使命,忠诚践行“国之大者”。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环保政策法规,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二是系统谋划安排。紧盯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创建“七城三区”,扎实打好“八大战役”,打造全国生态保护与治理典范的目标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市委五届七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决定》和《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实现“一总两分”目标,建设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扬优聚势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一屏三地”的决定》,提出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扬优聚势、开拓进取,加快建设“一屏三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加速追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张掖实践新篇章。三是靠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张掖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落实的生态环保工作格局。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间进度表”“问题+建议+解决方案”的工作机制。每季度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工作和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调度督查和量化评价,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年来,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守好生态屏障。召开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议暨2023年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制定印发《2023年张掖市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方案》,与青海海北州签订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新机制,部署开展“守护”祁连山专项检查行动,持续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教科书从“本科生”升级为“研究生”、打造“国家级”博物馆。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编制《张掖市打造全国生态保护治理典范行动方案》和研究报告。二是全域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印发《张掖市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张掖市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等文件,谋划申报“三北”工程2024年实施项目13项,下达投资2.26亿元,建设任务109.6万亩,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同酒泉、金昌建立跨行政区域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加快实施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34个项目,完成林草生态修复治理305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98%,完成义务植树350万株。综合治理沙化土地92.6万亩,义务压沙1500亩。三是突出抓好环保问题整改整治。针对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0个问题,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整改指挥部,制定印发整改方案迅速推进问题整改落实。目前,2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4个,交办我市的124件群众举报件已办结123件,正在办理1件。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一是推进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聚焦“治企、控煤、降尘、净烟、减车、禁烧”六项重点,严格燃煤锅炉环境准入,督促各类施工场地严格落实“6个100%”抑尘措施,常态化开展柴油货车排放执法检查,建成并投入运行29套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八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3年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4,全省排名第四,今年1-7月份排名全省第三,未发生人为导致的重污染天气情况。努力建设气候宜居城市,建成肃南、民乐、山丹负氧离子自动监测站。目前负氧离子月均含量山丹县为2360个/立方厘米、民乐县为2584个/立方厘米、肃南县为2160个/立方厘米,均达到负氧离子健康康养标准中等偏上水平。二是实施水污染防治提升行动。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治理,持续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全市地表水8个国控断面、4个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优良比例100%,全市地表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连续五年排名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位列全国第五;山丹河水质长期稳定达到水质管控目标,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无新增城市黑臭水体。积极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2024年1—7月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3.6%,高于全国24%、全省25%的年度目标值。三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提升行动。聚焦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防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开展疑似污染地块调查、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整改整治,对全市土壤环境76个基础点、23家重点排污单位和8个重点监控村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土壤环境状况安全稳定。全市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废旧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
一年来,我们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防范化解环境风险。一是加强执法监管。全面推行“专人专责专企业”和“行业专班+区域执法监管”执法模式,采取“双固定、双督查”方式,全面加强日常环境执法监管。将采掘业、制造业等行业中60家重点监管企业纳入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2023年以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4起,受理办结环境信访案件188件,结案率100%。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健全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推动落实柔性执法。指导110家企事业单位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工作。甘州、临泽、高台、肃南四县区签订第二轮黑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拓展建设“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稳步推进企业环保用电管控、危险废物在线监控、中水回用现场端建设等工作,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多种形式建立“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网上管”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风险预警机制,持续提升监管效能。三是提高风险隐患防范能力。建成省级区域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市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组建环境应急救援队,建立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顺利完成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和山丹、高台、临泽医疗废物中转站建设项目,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产废企业和经营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处置基本规范,合格率100%。
一年来,我们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绿色转型。一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严格落实《张掖市“零碳”城市创建实施方案(2022-2025)》《张掖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年度工作任务,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履约任务顺利完成,5家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编制与核查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加快环保项目实施。争取中央、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1.23亿元,实施大气、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治理项目27个。加快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规划建设的10个工程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9亿元。甘州、临泽2个EOD项目完成投资11.95亿元。全面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总投资0.83亿元的黑河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项目列入2024年中央财政项目储备库。三是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印发《张掖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划定63个环境管控单元。持续深化建设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建立全市投资项目环评包抓责任清单,建立事前属地参与和主要污染物总量统筹机制,2023年以来完成重大建设项目环评手续办理294个,投资金额698.7亿元,环保设施项目投资13.8亿元。四是全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搭建平台、探索交易、加速转化”的思路,形成“资源核查—价值核算—开发交易—反哺产业、生态”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完成2021年和2022年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生态产品蕴含的经济价值逐步释放。
一年来,我们持续拓展宣传教育形式载体,引导全社会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国环境报等中央媒体发表反映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稿件200多件,比2022年增加53%。围绕“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50多场次。利用已建立的8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和6条研学路线,常态化组织中小学生群体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张掖市生态环境好新闻作品评选表彰活动,积极承办2023年中国环境报社宣传工作会议和2024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全国总决赛。大型纪录片《建设美丽中国》和微电影《祁连山下的守护者》在我市取景拍摄。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张掖湿地博物馆、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祁连山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态主题场馆,累计参观人数达50多万人次。积极组织参加“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主题活动,先后荣获甘肃省“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全省“生态环保小达人”作品征集和2024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甘肃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催人奋进、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扛牢使命加力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突出祁连山、黑河和北部防风固沙带三大重点,全力做好护山、节水、治沙、碳汇文章,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造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改整治的“研究生版教科书”“国家级博物馆”和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建设国家“零碳”城市和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主持人:
下面,请各媒体记者朋友们提问。
1.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出台后,发改部门在推进绿色转型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史多飞
史多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出台后,发改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等举措,持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以培育现代种业发展高地为抓手,全力打造现代种业、绿色蔬菜、张掖肉牛、优质奶业、戈壁节水生态农业5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扎实推进“四基地一体系”建设,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网风光电项目540万千瓦,在建219.9万千瓦,拟建190万千瓦,综合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在库调度项目62项,累计完成投资229.8亿元;创新推动景区提质焕新,累计创建国家4A级以上景区22家(其中张掖丹霞是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加快培育“+旅游”“旅游+”产业生态圈,旅游热度持续升温,去年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55.7%、150.3%。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壮大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
二是推动资源高效利用。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至目前,全市电力装机规模达701.5万千瓦(其中火电65万千瓦、水电92.7万千瓦、风电204.8万千瓦、光伏发电335.2.2万千瓦、生物质能1.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比例超过76%。加快新型储能推广应用,张掖盘道山、皇城抽蓄电站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已建成电源侧、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投运规模75.75万千瓦,在建新型储能电站4座53.95万千瓦。高水平、高质量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21-2023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8.9%,完成“十四五”年度均衡目标任务;全面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全市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橡胶回收利用率分别达98%、96%、79%、82%、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6.87%。
三是加快生态价值转化。率先在全省发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成果,完成400万亩草原碳汇和35.1万亩林业碳汇交易,实现碳汇收益1.03亿元(其中,林业碳汇收益3238多万元,草原碳汇收益7000多万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项目同时开发成功的地市;成功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组一院三中心六机制”运行模式,建成张掖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完成农村产权交易案例19个;创新推出“生态贷”“碳票”“GEP贷”等金融产品,首笔300万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质押贷款、100万元“GEP质押+信用担保”贷款相继落地,填补了全省生态产品质押贷款空白;建立全国首个内陆河流域水生态横向补偿机制,4个县区列入试点范围,获得省级奖励资金2774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张掖大地得到了生动实践。
四是实施“双碳”战略。持续完善“1+N”政策体系,组织制定《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张掖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完成我市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重点行业领域等9个实施方案和保障方案。在省内率先打造“零碳会议”“碳中和酒店”“零碳园区”“零碳校园”“零碳建筑”“零碳餐饮”,张掖中学“零碳校园”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初步编制完成《张掖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氢能·零碳产业园建设,引进中能绿电、中顾智慧、华能东方、华锐风电、宏泽海槿等8个涉氢项目,已建成投产项目2个,正在建设3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3个,累计完成投资3.65亿元。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储备“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G213线高台元山子至肃南白庄子段升级改造项目、西路军精神核心展示园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入选甘肃省2024年“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储备库,已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
2.甘肃日报记者: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在贯彻落实省委《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金龙
王金龙: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严格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全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祁连山保护区及外围区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回头看”行动。严格对照祁连山保护区矿山生态环境整改任务清单,聚焦祁连山自然保护区77宗矿业权(117个整治点)整改整治任务,按照原整改验收销号时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一矿一策”整改方案,重点查看了是否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整改到位、后续监管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整改效果是否反弹等。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区域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历次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等方面开展集中排查,对新发现的问题,能即知即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科学制定整改措施,逐点逐项挂牌督办,严格落实整改整治任务。
二是划定生态红线,全面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格局。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国家级、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及其他各类保护地,全面推动“三区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工作,着力构筑国土空间布局的“骨架”和“底盘”。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13.1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市域面积的43.09%,在全省位列第二,仅次于甘南州),城镇开发边界204.72平方公里,做到最大范围优化生态保护格局。2024年3月21日,《张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批复。
三是严把准入关口,强化用地和矿权管理。严格执行《祁连山国家公园产业准入清单》,严把建设项目的准入审查关。实施用地“双审核”,项目用地事先征求保护区、水务、文旅、林草、湿地,环保等部门的意见,未经许可,一律不得新增用地。在项目用地预审时进行实地核查,建设用地范围与保护区范围重叠的,除保护区主管部门和环保主管部门已出具同意项目建设意见的以外,一律不予通过用地预审。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全市矿产资源规划,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业权坚决不予新立。保护区外新设立矿业权时,事先征求保护区、水务、文旅、林草、湿地,文物,军事、环保等八个部门的意见,未经许可,一律不得上报矿业权新立初审意见。
四是系统统筹谋划,全力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全面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编制实施工作,积极储备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前《张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已经市政府同意发布实施。推动《祁连山生态功能巩固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工程实施方案》项目申报入库工作,梳理确定了八大类23个项目,总投资33.89亿元,统筹推进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目前方案已以市政府名义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待评审后争取早日纳入省级项目储备库。争取1080万的肃南县大河乡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项目(二期)和1836万元的临泽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一期),正在有序开展前期工作。
3.中国张掖网记者:请问张掖市在开展全域深度节水控水,全面推进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水务局二级调研员 蒋龙
蒋龙:为全面推进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市委、市政府站在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全局,作出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印发《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决定》,提出打造“五个新标杆”的目标任务,向全社会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一是打造集约高效的新标杆。编制《黑河流域(张掖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合理利用规划》和水资源利用负面清单、《张掖市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规划(2024—2030年)》《张掖市地下水削减规划(2024—2030年)》,有序压减用水总量。出台市县两级《水资源预算管理办法》和《2024年水资源配置和用水总量控制预算草案》,将用水总量分配至各县区,水权逐级分配到用水单元和用水户,水权确权登记率达到100%。今年7月份,张掖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10个水预算管理试点之一。紧盯中央环保督察反馈违规取用水问题,开展涉水违法违规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二是打造深度节水的新标杆。印发《张掖市推进结构大调整工作方案》,压减洋葱等高耗水作物1.63万亩,增加马铃薯等低耗水作物11.06万亩。因地制宜打造节水型灌区、高效节水示范带,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7.7万亩,大满、鸭暖等6个灌区被水利部评为全国节水型灌区。积极培育工业节水型企业,新增省级节水型企业1家、累计达到7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4%,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单位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推进城镇节水“三同时”管理,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5%以内。不断深化节水新载体建设,6个县区全部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4年计划申报打造各类节水载体100家。三是打造全面兴水的新标杆。大力实施黑河母亲河复苏行动,连续调水24年完成黑河调水任务。开展水资源开发与配置规律基础研究,开展水资源开发与配置规律基础研究行动,构建适合张掖发展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印发《张掖市地下水分区管控方案》,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420万元,实施甘州区畜牧产业园调蓄池等超采区治理项目4项,年内可压减水量1700万立方米。积极开辟“第二水源”,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7.82%。甘州区被水利部等部委确定为首批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抢抓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雪,近10年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年均增加降水量3.9亿立方米。四是打造全力护水的新标杆。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排查发现的29项问题全部高质量整改到位。修订完善《水旱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等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不断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全市16座水厂获评省级标准化星级水厂,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99%。五是打造数字治理的新标杆。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和灌区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1+6+X”【1个市级综合调度平台、6个县级监督管理平台、X个灌区服务平台】的智慧水务架构体系,配套灌区自动化供水、计量、收费等设施,降低运行成本。加快取水口计量监测设施安装,实现地表水年许可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年许可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非农业取水口以及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在线计量监控。积极推动水权交易,设立水权交易中心(平台)21个,开展水权交易179宗交易水量2017.23万立方米。不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甘州、临泽、山丹、民乐四县区已完成地下水价调整,推动形成“先地表后地下”的用水导向。稳慎开展水管体制改革,通过探索政府购买生态水量解决维修养护资金,推动水利管理回归公益属性。
4.甘肃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下一步,张掖市如何打好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
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苗东
苗东: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的攻坚任务,把牢张掖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战略格局中的功能定位,持续开展防沙治沙,着力提升林草质量,加快发展沙产业,统筹生态修复、固碳增汇和民生改善,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全力打好河塔阻击战。
一是因地制宜防沙。祁连山是青藏高原上的“中国湿岛”,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北麓外围地带,以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禁牧休牧、轮牧封育、补播改良、鼠虫害治理、退化草原治理等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而发挥高山湿岛气候作用,为科学绿化和防沙治沙提供重要的水源保障。在绿洲内部科学布局防沙治沙工程,通过人工造林种草、退化沙化草原改良等措施,构建完善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土壤出现二次沙化;通过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等措施,对断网缺带、低质低效的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增强防护效能,提升生态屏障功能。
二是多措并举治沙。统筹“外荒”“内荒”综合治理,围绕重点风沙口与风沙线生态修复,积极争取实施“三北”工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等中央财政投资项目,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政策性金融参与防沙治沙,开展关键区域林草生态修复治理,加快“草方格+乔灌草+沙结皮”成果转化,构建起封造管并举、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加强封禁保护设施建设,落实日常管护责任,形成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治沙防护体系。系统梳理现有的防沙治沙关键技术攻关等科技成果,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荒漠区风沙环境治理成效监测和研究,推动技术集成,为沙区植被修复提供新技术、新模式。
三是标本兼治固沙。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敏感区监管,以9处风沙口、6处绿洲内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地为重点,建立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治沙防护体系,构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推动全市创建国家“三北”工程综合示范区,巩固深化临泽县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县建设成果。不断加强监测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草)地、盗伐滥伐林木、破坏草原植被、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沙生植被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有效巩固林草资源建设成果。
四是产业拉动用沙。充分利用丰富的沙地资源,广泛应用节水措施,推进沙生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培育壮大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产业和肉苁蓉等沙产业,构筑区域内自然经济相耦合的沙产业开发体系。实施荒漠化防治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推广“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发展模式,促进光伏产业和防沙治沙融合发展。依靠科技支撑,优化技术模式,通过建设林草资源基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建设“技术示范区+产业开发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促进产业发展和生态改善良性互动。
主持人:
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新闻发布会现场
9月26日,张掖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张掖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张飞介绍张掖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史多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金龙,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东、市水务局二级调研员蒋龙分别回答媒体记者提问。张掖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顾浩云主持新闻发布会。
张掖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 顾浩云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张掖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不断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市各级各部门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环保督察专员张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史多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金龙,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东,市水务局二级调研员蒋龙,为大家共同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应邀参加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甘肃日报社、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农民报、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各平台。
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 张飞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张飞介绍有关情况。
张飞: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张掖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介绍《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一年来张掖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印发后,市委市政府把贯彻落实《决定》各项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印发《关于分解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涉及张掖市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114项具体任务和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市委五届六次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美丽张掖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快创建“七城三区”,扎实打好“八大战役”,打造全国生态保护与治理典范的目标任务。一年来,张掖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践行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使命,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市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等次,在全省“十三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被中国网评为“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新标杆’”“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荣获2023绿色亚太环保成就奖“杰出绿色生态城市”,甘州区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入选“美丽中国绿色发展十佳案例”,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一年来,我们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使命,忠诚践行“国之大者”。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环保政策法规,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二是系统谋划安排。紧盯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创建“七城三区”,扎实打好“八大战役”,打造全国生态保护与治理典范的目标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市委五届七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决定》和《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实现“一总两分”目标,建设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扬优聚势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一屏三地”的决定》,提出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扬优聚势、开拓进取,加快建设“一屏三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加速追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张掖实践新篇章。三是靠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张掖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落实的生态环保工作格局。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间进度表”“问题+建议+解决方案”的工作机制。每季度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工作和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调度督查和量化评价,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年来,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守好生态屏障。召开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议暨2023年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制定印发《2023年张掖市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方案》,与青海海北州签订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新机制,部署开展“守护”祁连山专项检查行动,持续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教科书从“本科生”升级为“研究生”、打造“国家级”博物馆。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编制《张掖市打造全国生态保护治理典范行动方案》和研究报告。二是全域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印发《张掖市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张掖市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等文件,谋划申报“三北”工程2024年实施项目13项,下达投资2.26亿元,建设任务109.6万亩,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同酒泉、金昌建立跨行政区域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加快实施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34个项目,完成林草生态修复治理305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98%,完成义务植树350万株。综合治理沙化土地92.6万亩,义务压沙1500亩。三是突出抓好环保问题整改整治。针对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0个问题,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整改指挥部,制定印发整改方案迅速推进问题整改落实。目前,2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4个,交办我市的124件群众举报件已办结123件,正在办理1件。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一是推进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聚焦“治企、控煤、降尘、净烟、减车、禁烧”六项重点,严格燃煤锅炉环境准入,督促各类施工场地严格落实“6个100%”抑尘措施,常态化开展柴油货车排放执法检查,建成并投入运行29套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八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3年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4,全省排名第四,今年1-7月份排名全省第三,未发生人为导致的重污染天气情况。努力建设气候宜居城市,建成肃南、民乐、山丹负氧离子自动监测站。目前负氧离子月均含量山丹县为2360个/立方厘米、民乐县为2584个/立方厘米、肃南县为2160个/立方厘米,均达到负氧离子健康康养标准中等偏上水平。二是实施水污染防治提升行动。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治理,持续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全市地表水8个国控断面、4个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优良比例100%,全市地表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连续五年排名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位列全国第五;山丹河水质长期稳定达到水质管控目标,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无新增城市黑臭水体。积极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2024年1—7月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3.6%,高于全国24%、全省25%的年度目标值。三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提升行动。聚焦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防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开展疑似污染地块调查、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整改整治,对全市土壤环境76个基础点、23家重点排污单位和8个重点监控村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土壤环境状况安全稳定。全市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废旧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
一年来,我们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防范化解环境风险。一是加强执法监管。全面推行“专人专责专企业”和“行业专班+区域执法监管”执法模式,采取“双固定、双督查”方式,全面加强日常环境执法监管。将采掘业、制造业等行业中60家重点监管企业纳入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2023年以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4起,受理办结环境信访案件188件,结案率100%。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健全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推动落实柔性执法。指导110家企事业单位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工作。甘州、临泽、高台、肃南四县区签订第二轮黑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拓展建设“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稳步推进企业环保用电管控、危险废物在线监控、中水回用现场端建设等工作,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多种形式建立“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网上管”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风险预警机制,持续提升监管效能。三是提高风险隐患防范能力。建成省级区域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市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组建环境应急救援队,建立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顺利完成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和山丹、高台、临泽医疗废物中转站建设项目,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产废企业和经营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处置基本规范,合格率100%。
一年来,我们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绿色转型。一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严格落实《张掖市“零碳”城市创建实施方案(2022-2025)》《张掖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年度工作任务,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履约任务顺利完成,5家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编制与核查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加快环保项目实施。争取中央、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1.23亿元,实施大气、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治理项目27个。加快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规划建设的10个工程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9亿元。甘州、临泽2个EOD项目完成投资11.95亿元。全面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总投资0.83亿元的黑河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项目列入2024年中央财政项目储备库。三是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印发《张掖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划定63个环境管控单元。持续深化建设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建立全市投资项目环评包抓责任清单,建立事前属地参与和主要污染物总量统筹机制,2023年以来完成重大建设项目环评手续办理294个,投资金额698.7亿元,环保设施项目投资13.8亿元。四是全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搭建平台、探索交易、加速转化”的思路,形成“资源核查—价值核算—开发交易—反哺产业、生态”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完成2021年和2022年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生态产品蕴含的经济价值逐步释放。
一年来,我们持续拓展宣传教育形式载体,引导全社会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国环境报等中央媒体发表反映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稿件200多件,比2022年增加53%。围绕“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50多场次。利用已建立的8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和6条研学路线,常态化组织中小学生群体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张掖市生态环境好新闻作品评选表彰活动,积极承办2023年中国环境报社宣传工作会议和2024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全国总决赛。大型纪录片《建设美丽中国》和微电影《祁连山下的守护者》在我市取景拍摄。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张掖湿地博物馆、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祁连山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态主题场馆,累计参观人数达50多万人次。积极组织参加“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主题活动,先后荣获甘肃省“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全省“生态环保小达人”作品征集和2024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甘肃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催人奋进、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扛牢使命加力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突出祁连山、黑河和北部防风固沙带三大重点,全力做好护山、节水、治沙、碳汇文章,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造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改整治的“研究生版教科书”“国家级博物馆”和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建设国家“零碳”城市和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主持人:
下面,请各媒体记者朋友们提问。
1.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出台后,发改部门在推进绿色转型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史多飞
史多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出台后,发改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等举措,持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以培育现代种业发展高地为抓手,全力打造现代种业、绿色蔬菜、张掖肉牛、优质奶业、戈壁节水生态农业5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扎实推进“四基地一体系”建设,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网风光电项目540万千瓦,在建219.9万千瓦,拟建190万千瓦,综合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在库调度项目62项,累计完成投资229.8亿元;创新推动景区提质焕新,累计创建国家4A级以上景区22家(其中张掖丹霞是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加快培育“+旅游”“旅游+”产业生态圈,旅游热度持续升温,去年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55.7%、150.3%。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壮大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
二是推动资源高效利用。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至目前,全市电力装机规模达701.5万千瓦(其中火电65万千瓦、水电92.7万千瓦、风电204.8万千瓦、光伏发电335.2.2万千瓦、生物质能1.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比例超过76%。加快新型储能推广应用,张掖盘道山、皇城抽蓄电站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已建成电源侧、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投运规模75.75万千瓦,在建新型储能电站4座53.95万千瓦。高水平、高质量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21-2023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8.9%,完成“十四五”年度均衡目标任务;全面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全市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橡胶回收利用率分别达98%、96%、79%、82%、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6.87%。
三是加快生态价值转化。率先在全省发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成果,完成400万亩草原碳汇和35.1万亩林业碳汇交易,实现碳汇收益1.03亿元(其中,林业碳汇收益3238多万元,草原碳汇收益7000多万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项目同时开发成功的地市;成功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组一院三中心六机制”运行模式,建成张掖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完成农村产权交易案例19个;创新推出“生态贷”“碳票”“GEP贷”等金融产品,首笔300万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质押贷款、100万元“GEP质押+信用担保”贷款相继落地,填补了全省生态产品质押贷款空白;建立全国首个内陆河流域水生态横向补偿机制,4个县区列入试点范围,获得省级奖励资金2774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张掖大地得到了生动实践。
四是实施“双碳”战略。持续完善“1+N”政策体系,组织制定《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张掖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完成我市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重点行业领域等9个实施方案和保障方案。在省内率先打造“零碳会议”“碳中和酒店”“零碳园区”“零碳校园”“零碳建筑”“零碳餐饮”,张掖中学“零碳校园”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初步编制完成《张掖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氢能·零碳产业园建设,引进中能绿电、中顾智慧、华能东方、华锐风电、宏泽海槿等8个涉氢项目,已建成投产项目2个,正在建设3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3个,累计完成投资3.65亿元。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储备“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G213线高台元山子至肃南白庄子段升级改造项目、西路军精神核心展示园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入选甘肃省2024年“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储备库,已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
2.甘肃日报记者: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在贯彻落实省委《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金龙
王金龙: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严格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全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祁连山保护区及外围区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回头看”行动。严格对照祁连山保护区矿山生态环境整改任务清单,聚焦祁连山自然保护区77宗矿业权(117个整治点)整改整治任务,按照原整改验收销号时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一矿一策”整改方案,重点查看了是否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整改到位、后续监管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整改效果是否反弹等。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区域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历次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等方面开展集中排查,对新发现的问题,能即知即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科学制定整改措施,逐点逐项挂牌督办,严格落实整改整治任务。
二是划定生态红线,全面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格局。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国家级、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及其他各类保护地,全面推动“三区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工作,着力构筑国土空间布局的“骨架”和“底盘”。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13.1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市域面积的43.09%,在全省位列第二,仅次于甘南州),城镇开发边界204.72平方公里,做到最大范围优化生态保护格局。2024年3月21日,《张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批复。
三是严把准入关口,强化用地和矿权管理。严格执行《祁连山国家公园产业准入清单》,严把建设项目的准入审查关。实施用地“双审核”,项目用地事先征求保护区、水务、文旅、林草、湿地,环保等部门的意见,未经许可,一律不得新增用地。在项目用地预审时进行实地核查,建设用地范围与保护区范围重叠的,除保护区主管部门和环保主管部门已出具同意项目建设意见的以外,一律不予通过用地预审。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全市矿产资源规划,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业权坚决不予新立。保护区外新设立矿业权时,事先征求保护区、水务、文旅、林草、湿地,文物,军事、环保等八个部门的意见,未经许可,一律不得上报矿业权新立初审意见。
四是系统统筹谋划,全力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全面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编制实施工作,积极储备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前《张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已经市政府同意发布实施。推动《祁连山生态功能巩固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工程实施方案》项目申报入库工作,梳理确定了八大类23个项目,总投资33.89亿元,统筹推进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目前方案已以市政府名义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待评审后争取早日纳入省级项目储备库。争取1080万的肃南县大河乡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项目(二期)和1836万元的临泽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一期),正在有序开展前期工作。
3.中国张掖网记者:请问张掖市在开展全域深度节水控水,全面推进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水务局二级调研员 蒋龙
蒋龙:为全面推进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市委、市政府站在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全局,作出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印发《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决定》,提出打造“五个新标杆”的目标任务,向全社会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一是打造集约高效的新标杆。编制《黑河流域(张掖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合理利用规划》和水资源利用负面清单、《张掖市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规划(2024—2030年)》《张掖市地下水削减规划(2024—2030年)》,有序压减用水总量。出台市县两级《水资源预算管理办法》和《2024年水资源配置和用水总量控制预算草案》,将用水总量分配至各县区,水权逐级分配到用水单元和用水户,水权确权登记率达到100%。今年7月份,张掖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10个水预算管理试点之一。紧盯中央环保督察反馈违规取用水问题,开展涉水违法违规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二是打造深度节水的新标杆。印发《张掖市推进结构大调整工作方案》,压减洋葱等高耗水作物1.63万亩,增加马铃薯等低耗水作物11.06万亩。因地制宜打造节水型灌区、高效节水示范带,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7.7万亩,大满、鸭暖等6个灌区被水利部评为全国节水型灌区。积极培育工业节水型企业,新增省级节水型企业1家、累计达到7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4%,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单位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推进城镇节水“三同时”管理,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5%以内。不断深化节水新载体建设,6个县区全部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4年计划申报打造各类节水载体100家。三是打造全面兴水的新标杆。大力实施黑河母亲河复苏行动,连续调水24年完成黑河调水任务。开展水资源开发与配置规律基础研究,开展水资源开发与配置规律基础研究行动,构建适合张掖发展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印发《张掖市地下水分区管控方案》,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420万元,实施甘州区畜牧产业园调蓄池等超采区治理项目4项,年内可压减水量1700万立方米。积极开辟“第二水源”,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7.82%。甘州区被水利部等部委确定为首批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抢抓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雪,近10年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年均增加降水量3.9亿立方米。四是打造全力护水的新标杆。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排查发现的29项问题全部高质量整改到位。修订完善《水旱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等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不断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全市16座水厂获评省级标准化星级水厂,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99%。五是打造数字治理的新标杆。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和灌区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1+6+X”【1个市级综合调度平台、6个县级监督管理平台、X个灌区服务平台】的智慧水务架构体系,配套灌区自动化供水、计量、收费等设施,降低运行成本。加快取水口计量监测设施安装,实现地表水年许可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年许可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非农业取水口以及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在线计量监控。积极推动水权交易,设立水权交易中心(平台)21个,开展水权交易179宗交易水量2017.23万立方米。不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甘州、临泽、山丹、民乐四县区已完成地下水价调整,推动形成“先地表后地下”的用水导向。稳慎开展水管体制改革,通过探索政府购买生态水量解决维修养护资金,推动水利管理回归公益属性。
4.甘肃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下一步,张掖市如何打好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
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苗东
苗东: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的攻坚任务,把牢张掖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战略格局中的功能定位,持续开展防沙治沙,着力提升林草质量,加快发展沙产业,统筹生态修复、固碳增汇和民生改善,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全力打好河塔阻击战。
一是因地制宜防沙。祁连山是青藏高原上的“中国湿岛”,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北麓外围地带,以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禁牧休牧、轮牧封育、补播改良、鼠虫害治理、退化草原治理等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而发挥高山湿岛气候作用,为科学绿化和防沙治沙提供重要的水源保障。在绿洲内部科学布局防沙治沙工程,通过人工造林种草、退化沙化草原改良等措施,构建完善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土壤出现二次沙化;通过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等措施,对断网缺带、低质低效的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增强防护效能,提升生态屏障功能。
二是多措并举治沙。统筹“外荒”“内荒”综合治理,围绕重点风沙口与风沙线生态修复,积极争取实施“三北”工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等中央财政投资项目,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政策性金融参与防沙治沙,开展关键区域林草生态修复治理,加快“草方格+乔灌草+沙结皮”成果转化,构建起封造管并举、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加强封禁保护设施建设,落实日常管护责任,形成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治沙防护体系。系统梳理现有的防沙治沙关键技术攻关等科技成果,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荒漠区风沙环境治理成效监测和研究,推动技术集成,为沙区植被修复提供新技术、新模式。
三是标本兼治固沙。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敏感区监管,以9处风沙口、6处绿洲内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地为重点,建立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治沙防护体系,构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推动全市创建国家“三北”工程综合示范区,巩固深化临泽县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县建设成果。不断加强监测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草)地、盗伐滥伐林木、破坏草原植被、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沙生植被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有效巩固林草资源建设成果。
四是产业拉动用沙。充分利用丰富的沙地资源,广泛应用节水措施,推进沙生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培育壮大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产业和肉苁蓉等沙产业,构筑区域内自然经济相耦合的沙产业开发体系。实施荒漠化防治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推广“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发展模式,促进光伏产业和防沙治沙融合发展。依靠科技支撑,优化技术模式,通过建设林草资源基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建设“技术示范区+产业开发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促进产业发展和生态改善良性互动。
主持人:
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