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甘州区:片区党委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08月28日 11:11

分享到:

从“孤鸿独鹄”到“雁阵齐飞”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

甘州区:片区党委引领乡村振兴

  曾经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发展定位模糊、资源单一有限、主业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力弱。如今片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正实现抱团发展。从“孤鸿独鹄”到“雁阵齐飞”,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在葱绿叠翠的甘州大地上,各级党组织立足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需要,积极推行“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组建中心村(片区)党委等功能型党组织,把区域内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既解决一村一社“人才少、资源缺”的问题,又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短板,实现组织共建、发展共赢、村民共富,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一个个片区党委引领特色产业交织出锦绣田园,党群同心奔发展的生动场景在沃野田畴轮番上演。

设施农业片区党委:“抱团”实现“共赢”

  “甘州区的设施农业远近闻名,可以说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陈寨设施农业产业园更是具备全产业链发展业态的现代农业园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日前,在甘州区党寨镇陈寨设施农业产业园观摩学习的酒泉市肃州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兴儒深有感触地说。

  陈寨设施农业产业园内,挂满枝头的红番茄、绿茄子、黑辣椒等果实格外喜人,让人眼前一亮,处处呈现丰收景象。不远处管理人员杨正兵操作自动喷灌设施给新培育的花苗浇水,“这个玻璃智能温室占地约15亩,现种植的小番茄、南瓜、辣椒、西瓜等蔬菜水果品种已陆续进入采摘阶段。还有6月初培育的2.5万盆的国庆菊花苗,长势也好,预计国庆节前进入市场。”杨正兵说,种蔬菜、养花卉,产业园里“花样”多。

  甘州区党寨镇坚持以产业链党建为抓手,搭建起沟通交流信息、统筹产业发展的平台,推动组织共建、产业共育、品牌共创,以设施农业发展较好的陈寨村为中心,联合2个乡镇的6个村,成立甘州区国道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党委,推动实现党组织力量由“独斗”向“抱团”、种植基地由“零散”向“集中”、产地市场由“竞争”向“共赢”、群众参与由“被动”向“主动”的全方位转变。并充分发挥片区党委示范引领作用,采取“片区党委引领、农民合作社运营、农户集资入股”的方式,带动6个联建村、50个农民合作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形成科学育苗、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切片加工、订单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绿色蔬菜“火”起来。

  “我们还培育绿色蔬菜产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开展系列化蔬菜品牌标志和包装设计,注册垠商永旭、九州陈寨、等蔬菜产品商标,强化质量安全监测,绿色蔬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持续推动绿色蔬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甘州区党寨镇党委副书记管小东说。

“党建+旅游”中心村党委:“风景”变身“钱景”

  伴着初秋的凉风,一批批游客走进甘浚镇速展村,干净整洁的沿街巷道、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硕果满枝的采摘园、独具特色的乡村食蔬,让来来往往的游客流连忘返。“我们利用速展村优美的乡村环境和距离七彩丹霞景区仅5公里的地理优势,对街区内的一批民宿进行装修升级,并适当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特色装饰,可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这些民宿非常受游客欢迎。”张掖市归宿宿集旅游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牛正勤说,目前民宿正在对接携程、飞猪等旅游服务网站,让更多游客享受更多优质服务。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甘浚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红色引擎”,持续放大“党建+旅游产业”整体效应,以速展村为中心,联合周边4个村组建速展中心村党委,通过联组织带提升、联技能带致富、联产业带发展的方式,联合成立集体经济公司,共同推进区域内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集群,实现“1+1>2”的效果,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同时,我们将党建引领与农旅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中心村党委为纽带,探索‘中心村党委+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辖区内七彩田园3A级旅游景区、甘浚丹霞小镇等串点连线成面,打造集‘休闲采摘、民宿餐饮、康养宜居’为一体的民俗风情旅游线,引导群众从事‘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配套产业致富增收,让村集体经济‘富’起来、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甘浚镇速展村中心村党委书记、速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鑫表示。

仓储物流产业链党委:“三方”联动破局

  提起张党公路沿线梁家墩镇三工村的仓储物流库,可谓远近闻名。在这些仓储物流库的背后是梁家墩镇三工村城郊仓储物流产业链党委创新推进产业链党委、群众、合作社三方联动共建“生产服务”新模式取得的成果,受到村民们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盘活宅基地资源,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该党委采取“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的方式,对3个物流产业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数据,建设212座仓储库房并配套基础设施,打造集物流运输、仓储分拨、中转集散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园区,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从“单打独斗”转向“合作共赢”。同时,坚持开源节流,引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延伸仓储物流“产业链”,围绕服务保障、市场资源、政策支持等,引导产业链党委片区内3家村集体经济公司参与有偿管护服务,及时解决路、电、水以及商谈接洽、纠纷处置等问题,租赁库房84户、增收租金168万元,实现了农户、商户和村集体经济“三方共赢”的新局面。

  该党委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产业融合为支撑,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聚焦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划算”的基础设施服务等要件,由中心村(片区)党委牵头主抓,为周边农户及商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仓储物流等服务,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全方位提升、多层次推进、分区域错位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

蔬菜产业链片区党委:创新服务增收

  眼下,正是蔬菜林果集中上市的季节。在甘州区上秦镇李家湾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保鲜库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分拣、敷冰、包装、密封,经过流水线作业后,一箱箱西兰花被搬上冷链车运往粤港澳大湾区,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我们流转上秦镇李家湾村土地种植4000多亩西兰花,并租用李家湾陇源泽润农业发展公司恒温库和分拣车间,对西兰花进行分拣、储藏、运输。目前,日产出西兰花250吨,主要销往广州、深圳,出口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甘州区良坤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良峰介绍。

  甘州区上秦镇李家湾绿色蔬菜产业链片区党委以李家湾村为中心,联合周边4个村,通过“集群式”“链条式”“捆绑式”发展,以企业为龙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创新“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村企合作模式,以“反租倒包”方式,共同签订土地流转及恒温库等相关设施租赁协定,采取固定资产出租分红、对流转土地提供管理服务、劳务输转等方式获得收益,从而带动村集体经济创收,并吸纳500多名群众稳定就业,真正让农户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既壮大集体经济,又促进村民增收。

  “我们以股份合作公司为经营主体,通过‘党建+合作社+集体经济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先后整合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集中流转土地4000亩,建设存储能力6000吨3万立方米的高标准冷库11座,日产冰量80吨的制冰车间一处,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提标倍增目标。”甘州区上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莉告诉记者。

三产融合片区党委:培育发展动能

  打造3个万亩“五化”玉米制种基地,深入开展人畜分离项目,探索“畜光互补”发展模式;成立全国第一家种子法庭,化解种子生产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为制种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甘州区国道312线三产融合片区党委找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利益联结点,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延链补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

  该片区党委依托盛丰肉业、金农源等企业,有效将群众利益与企业相连接,支持云鹏工贸完成甜菜制糖“三化”改造和金农源、绿色巨农等企业新建扩建饲料、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线,就近处理加工农业玉米秸秆、牲畜粪污,实现产业循环和产业互补。

  同时,还依托西大湖湿地3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黑水国遗址,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业”“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鼓励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并进一步完善景区道路、栈道等基础设施,建成烧烤露营基地、千眼泉、钓鱼池塘等景观。

  如今,在片区党委的不懈努力下,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民俗产业链党委:打造共富集群

  初秋时节,漫步在甘州区新墩镇双塔村,宽敞整洁的马路,整齐划一的房屋,优美宜居的环境,一幅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新墩镇民俗产业链党委以城郊村双塔村为中心,联合2家行政事业单位、5个行政村、1个国有企业、46家私营企业成立新墩镇民俗产业链党委,聚力打造区域民俗产业党群共富集群。积极整合各村资源,做好发展精品文旅、现代农业、餐饮服务、住宿休闲等特色产业,通过将党委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探索出党员群众既在本支部又在联建村党组织创业致富的新模式。

  同时,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收集各联建村民俗产业发展环节信息,为区域内群众提供最新的用工就业、市场行情等信息。此外,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托福慧双塔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463座,钢屋架拱棚575座,高原夏菜基地6000亩,发展特色林果500亩,打造观光采摘农业示范点8处。

  如今,双塔村依托民俗风情、人居环境等优势,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重组乡村资产资源,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等实体,大力发展规模化的“田园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村庄+乡村旅游”“生态养生+文化民俗”等经济业态,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晓梅 陈海 韦娜)

从“孤鸿独鹄”到“雁阵齐飞”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

甘州区:片区党委引领乡村振兴

  曾经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发展定位模糊、资源单一有限、主业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力弱。如今片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正实现抱团发展。从“孤鸿独鹄”到“雁阵齐飞”,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在葱绿叠翠的甘州大地上,各级党组织立足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需要,积极推行“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组建中心村(片区)党委等功能型党组织,把区域内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既解决一村一社“人才少、资源缺”的问题,又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短板,实现组织共建、发展共赢、村民共富,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一个个片区党委引领特色产业交织出锦绣田园,党群同心奔发展的生动场景在沃野田畴轮番上演。

设施农业片区党委:“抱团”实现“共赢”

  “甘州区的设施农业远近闻名,可以说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陈寨设施农业产业园更是具备全产业链发展业态的现代农业园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日前,在甘州区党寨镇陈寨设施农业产业园观摩学习的酒泉市肃州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兴儒深有感触地说。

  陈寨设施农业产业园内,挂满枝头的红番茄、绿茄子、黑辣椒等果实格外喜人,让人眼前一亮,处处呈现丰收景象。不远处管理人员杨正兵操作自动喷灌设施给新培育的花苗浇水,“这个玻璃智能温室占地约15亩,现种植的小番茄、南瓜、辣椒、西瓜等蔬菜水果品种已陆续进入采摘阶段。还有6月初培育的2.5万盆的国庆菊花苗,长势也好,预计国庆节前进入市场。”杨正兵说,种蔬菜、养花卉,产业园里“花样”多。

  甘州区党寨镇坚持以产业链党建为抓手,搭建起沟通交流信息、统筹产业发展的平台,推动组织共建、产业共育、品牌共创,以设施农业发展较好的陈寨村为中心,联合2个乡镇的6个村,成立甘州区国道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党委,推动实现党组织力量由“独斗”向“抱团”、种植基地由“零散”向“集中”、产地市场由“竞争”向“共赢”、群众参与由“被动”向“主动”的全方位转变。并充分发挥片区党委示范引领作用,采取“片区党委引领、农民合作社运营、农户集资入股”的方式,带动6个联建村、50个农民合作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形成科学育苗、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切片加工、订单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绿色蔬菜“火”起来。

  “我们还培育绿色蔬菜产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开展系列化蔬菜品牌标志和包装设计,注册垠商永旭、九州陈寨、等蔬菜产品商标,强化质量安全监测,绿色蔬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持续推动绿色蔬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甘州区党寨镇党委副书记管小东说。

“党建+旅游”中心村党委:“风景”变身“钱景”

  伴着初秋的凉风,一批批游客走进甘浚镇速展村,干净整洁的沿街巷道、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硕果满枝的采摘园、独具特色的乡村食蔬,让来来往往的游客流连忘返。“我们利用速展村优美的乡村环境和距离七彩丹霞景区仅5公里的地理优势,对街区内的一批民宿进行装修升级,并适当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特色装饰,可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这些民宿非常受游客欢迎。”张掖市归宿宿集旅游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牛正勤说,目前民宿正在对接携程、飞猪等旅游服务网站,让更多游客享受更多优质服务。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甘浚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红色引擎”,持续放大“党建+旅游产业”整体效应,以速展村为中心,联合周边4个村组建速展中心村党委,通过联组织带提升、联技能带致富、联产业带发展的方式,联合成立集体经济公司,共同推进区域内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集群,实现“1+1>2”的效果,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同时,我们将党建引领与农旅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中心村党委为纽带,探索‘中心村党委+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辖区内七彩田园3A级旅游景区、甘浚丹霞小镇等串点连线成面,打造集‘休闲采摘、民宿餐饮、康养宜居’为一体的民俗风情旅游线,引导群众从事‘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配套产业致富增收,让村集体经济‘富’起来、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甘浚镇速展村中心村党委书记、速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鑫表示。

仓储物流产业链党委:“三方”联动破局

  提起张党公路沿线梁家墩镇三工村的仓储物流库,可谓远近闻名。在这些仓储物流库的背后是梁家墩镇三工村城郊仓储物流产业链党委创新推进产业链党委、群众、合作社三方联动共建“生产服务”新模式取得的成果,受到村民们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盘活宅基地资源,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该党委采取“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的方式,对3个物流产业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数据,建设212座仓储库房并配套基础设施,打造集物流运输、仓储分拨、中转集散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园区,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从“单打独斗”转向“合作共赢”。同时,坚持开源节流,引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延伸仓储物流“产业链”,围绕服务保障、市场资源、政策支持等,引导产业链党委片区内3家村集体经济公司参与有偿管护服务,及时解决路、电、水以及商谈接洽、纠纷处置等问题,租赁库房84户、增收租金168万元,实现了农户、商户和村集体经济“三方共赢”的新局面。

  该党委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产业融合为支撑,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聚焦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划算”的基础设施服务等要件,由中心村(片区)党委牵头主抓,为周边农户及商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仓储物流等服务,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全方位提升、多层次推进、分区域错位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

蔬菜产业链片区党委:创新服务增收

  眼下,正是蔬菜林果集中上市的季节。在甘州区上秦镇李家湾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保鲜库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分拣、敷冰、包装、密封,经过流水线作业后,一箱箱西兰花被搬上冷链车运往粤港澳大湾区,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我们流转上秦镇李家湾村土地种植4000多亩西兰花,并租用李家湾陇源泽润农业发展公司恒温库和分拣车间,对西兰花进行分拣、储藏、运输。目前,日产出西兰花250吨,主要销往广州、深圳,出口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甘州区良坤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良峰介绍。

  甘州区上秦镇李家湾绿色蔬菜产业链片区党委以李家湾村为中心,联合周边4个村,通过“集群式”“链条式”“捆绑式”发展,以企业为龙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创新“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村企合作模式,以“反租倒包”方式,共同签订土地流转及恒温库等相关设施租赁协定,采取固定资产出租分红、对流转土地提供管理服务、劳务输转等方式获得收益,从而带动村集体经济创收,并吸纳500多名群众稳定就业,真正让农户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既壮大集体经济,又促进村民增收。

  “我们以股份合作公司为经营主体,通过‘党建+合作社+集体经济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先后整合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集中流转土地4000亩,建设存储能力6000吨3万立方米的高标准冷库11座,日产冰量80吨的制冰车间一处,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提标倍增目标。”甘州区上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莉告诉记者。

三产融合片区党委:培育发展动能

  打造3个万亩“五化”玉米制种基地,深入开展人畜分离项目,探索“畜光互补”发展模式;成立全国第一家种子法庭,化解种子生产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为制种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甘州区国道312线三产融合片区党委找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利益联结点,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延链补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

  该片区党委依托盛丰肉业、金农源等企业,有效将群众利益与企业相连接,支持云鹏工贸完成甜菜制糖“三化”改造和金农源、绿色巨农等企业新建扩建饲料、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线,就近处理加工农业玉米秸秆、牲畜粪污,实现产业循环和产业互补。

  同时,还依托西大湖湿地3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黑水国遗址,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业”“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鼓励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并进一步完善景区道路、栈道等基础设施,建成烧烤露营基地、千眼泉、钓鱼池塘等景观。

  如今,在片区党委的不懈努力下,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民俗产业链党委:打造共富集群

  初秋时节,漫步在甘州区新墩镇双塔村,宽敞整洁的马路,整齐划一的房屋,优美宜居的环境,一幅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新墩镇民俗产业链党委以城郊村双塔村为中心,联合2家行政事业单位、5个行政村、1个国有企业、46家私营企业成立新墩镇民俗产业链党委,聚力打造区域民俗产业党群共富集群。积极整合各村资源,做好发展精品文旅、现代农业、餐饮服务、住宿休闲等特色产业,通过将党委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探索出党员群众既在本支部又在联建村党组织创业致富的新模式。

  同时,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收集各联建村民俗产业发展环节信息,为区域内群众提供最新的用工就业、市场行情等信息。此外,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托福慧双塔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463座,钢屋架拱棚575座,高原夏菜基地6000亩,发展特色林果500亩,打造观光采摘农业示范点8处。

  如今,双塔村依托民俗风情、人居环境等优势,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重组乡村资产资源,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等实体,大力发展规模化的“田园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村庄+乡村旅游”“生态养生+文化民俗”等经济业态,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晓梅 陈海 韦娜)

编辑:邢琪琦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