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高台
高台:筑强堡垒谋发展 乡风文明产业兴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08月13日 11:11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高台讯 高台县罗城村位于县城向西40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357户879人,属于集镇中心村。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9人。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97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3万元。近年来,罗城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抓班子、兴产业、办实事、优治理,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推动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乡风民风向善向好的新路子。

  夯实基层基础 建强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总支注重加强“头雁”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聘未就业大学生担任村文书,将4名年龄轻、能力强、有想法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选齐配强了一支富有能力、开拓进取、群众基础好的村干部队伍,切实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引领力。持续巩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成果,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当先锋活动,设定政策宣传岗、产业发展帮带岗、矛盾纠纷调解岗等服务岗位9个,主动为老党员搭建“乡贤理事会”“家庭和事佬”等平台,累计开展政策宣传60余场次,调解邻里婚姻等纠纷10余场次,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不断提升。

  争取扶持项目 培育增收产业

  两年前的罗城村还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带富致富能力弱的问题,村“两委”成员在多次外出观摩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在育苗产业上做文章,村集体率先对本村100亩闲滩空地进行排阴、排碱,进一步改善地力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80万元打造占地4000㎡的育苗大棚,主要培育出售辣椒、番茄、花卉、芹菜等经济作物种苗,采取“村党总支+合作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设施大棚育苗产业,年培育出售各类种苗400万株,当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带动全村100余人实现就近务工就业。同时,探索推广抱团发展模式,借助本村公司化改革和育苗经验丰富的优势,引入万丰村、下庄子村项目资金,搭建4座钢架大棚,继续发展育苗产业,逐步实现优质种苗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助推全镇辣椒、瓜菜制种等产业做大做强。

  增进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民以居为安。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村“两委”班子成员发现部分老人有修房意愿却对晚年“新居”有心无力,究其原因是子女不在身边或者不愿拖累子女。针对这一现状,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项目,根据老人实际经济状况、子女收入条件以及家庭人口实际科学谋划,新建40户老年幸福寓所一处,并配套健身器材、绿化亮化等设施,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质量。村“两委”班子抢抓全省地灾搬迁政策机遇,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新建了28户地灾搬迁安置点一处,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10月底完成装修入住。

  优化治理路径 绘就善治乡村

  严格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健全落实“干部联组、党员联户”制度,每名村干部包保联系1至2个村民小组,每名党员联系户至少结对联系5户群众,让党员主动化身为听民意、解民忧的“移动探头”,实现服务村民“零距离”。总结推广民事直说“1433”工作法,规范“邻里小院”议事机制,常态化组织村民召开板凳议事会,围绕乡村建设、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等内容开展讨论,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从集体事务的“旁观者”变成“局内人”。利用村内文化资源厚重,乡贤能人多的优势,通过社团编排快板、小品等文艺作品,将党的政策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寓教于乐中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陈占伟)

  中国张掖网高台讯 高台县罗城村位于县城向西40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357户879人,属于集镇中心村。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9人。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97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3万元。近年来,罗城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抓班子、兴产业、办实事、优治理,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推动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乡风民风向善向好的新路子。

  夯实基层基础 建强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总支注重加强“头雁”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聘未就业大学生担任村文书,将4名年龄轻、能力强、有想法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选齐配强了一支富有能力、开拓进取、群众基础好的村干部队伍,切实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引领力。持续巩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成果,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当先锋活动,设定政策宣传岗、产业发展帮带岗、矛盾纠纷调解岗等服务岗位9个,主动为老党员搭建“乡贤理事会”“家庭和事佬”等平台,累计开展政策宣传60余场次,调解邻里婚姻等纠纷10余场次,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不断提升。

  争取扶持项目 培育增收产业

  两年前的罗城村还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带富致富能力弱的问题,村“两委”成员在多次外出观摩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在育苗产业上做文章,村集体率先对本村100亩闲滩空地进行排阴、排碱,进一步改善地力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80万元打造占地4000㎡的育苗大棚,主要培育出售辣椒、番茄、花卉、芹菜等经济作物种苗,采取“村党总支+合作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设施大棚育苗产业,年培育出售各类种苗400万株,当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带动全村100余人实现就近务工就业。同时,探索推广抱团发展模式,借助本村公司化改革和育苗经验丰富的优势,引入万丰村、下庄子村项目资金,搭建4座钢架大棚,继续发展育苗产业,逐步实现优质种苗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助推全镇辣椒、瓜菜制种等产业做大做强。

  增进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民以居为安。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村“两委”班子成员发现部分老人有修房意愿却对晚年“新居”有心无力,究其原因是子女不在身边或者不愿拖累子女。针对这一现状,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项目,根据老人实际经济状况、子女收入条件以及家庭人口实际科学谋划,新建40户老年幸福寓所一处,并配套健身器材、绿化亮化等设施,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质量。村“两委”班子抢抓全省地灾搬迁政策机遇,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新建了28户地灾搬迁安置点一处,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10月底完成装修入住。

  优化治理路径 绘就善治乡村

  严格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健全落实“干部联组、党员联户”制度,每名村干部包保联系1至2个村民小组,每名党员联系户至少结对联系5户群众,让党员主动化身为听民意、解民忧的“移动探头”,实现服务村民“零距离”。总结推广民事直说“1433”工作法,规范“邻里小院”议事机制,常态化组织村民召开板凳议事会,围绕乡村建设、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等内容开展讨论,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从集体事务的“旁观者”变成“局内人”。利用村内文化资源厚重,乡贤能人多的优势,通过社团编排快板、小品等文艺作品,将党的政策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寓教于乐中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陈占伟)

编辑:郑明圆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