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高台
勇立潮头谱新篇——探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台路径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08月09日 17:53

分享到:

  今年以来,高台县立足“工业主导型和农业优先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抓工业,规模集群抓农业,科技领航抓产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创新发展抓工业

  在高台县南华工业园区,今年新招商落地的年产1GWH绿色铅盐单液流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计划建成年产500MWH绿色铅盐单液流储能电池生产线2条,并配套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安全、消防等附属设施。“公司研发的高性能电解液在-40C°至50C°之间充放电库仑效率达95%以上,大部分环境工况下无需温度调整,自研单液流电池专用BMS、EMS系统,该电池体系具有高安全、宽温域、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点。”西安秦源智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张成斌介绍。

  今年以来,高台县坚持走出去“敲门招商”,请进来“亲商营商”,以一流的环境保障“强工业”行动走深走实。成立骨干支撑企业保供专班,驻企帮扶指导,全力挖潜增效,引导企业加大库存销售力度,对经济的稳增长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同时,紧盯达标升规重点培育企业,实行专人盯办责任制,坚持按照“一企一策”培育思路,细化培育目标、方案和措施,靠前服务,主动协调解决培育企业入规方面的困难问题,做到应入尽入。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引导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45户规上工业企业上报产值13.7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25.6%。

规模发展抓农业

  连日来,高台县7630亩制种西瓜陆续成熟。宣化镇乐二村村民公燕兵忙着将一个个西瓜放入脱籽机中,瓜皮、瓜瓤和瓜籽有序分离,随后一袋袋瓜籽运往晒场进行清洗、晾晒。“一亩地的产量在18到20公斤,签的合同价是一公斤750元。”公燕兵满脸丰收的喜悦。

  今年,宣化镇按照“引龙头、签订单、建基地、增收入”的发展思路,通过产前写“合同”,产中强服务,产后靠“订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镇共落实制种西瓜1200亩,人均收入能达到10000元左右。”宣化镇副镇长寇继锋介绍道。

  今年以来,高台县全力推动“种、菜、畜”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扩容增量,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蔬菜、制种面积分别稳定在22万亩和20万亩左右。出台加快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7条政策措施,加快光新牧业(二期)、泉润肉牛等养殖场区建设,鼓励养殖户利用“活畜贷”“金牛贷”补栏增养,新(改扩)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0个,新增规模养殖大户360户,上半年畜禽饲养总量达267万头(只)、牛奶产量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13.4%。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新签约(续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11项、2.28亿元,新增营收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有力推动农业向1.5次产业延伸。

科技领航抓产业

  在位于黑泉镇的甘肃陇黔牧业有限公司万头奶牛牧场,随处可见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该公司是一家集荷斯坦高产奶牛繁育、鲜奶生产、牧草种植、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现代畜牧科技装备企业,通过搭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公司奶牛个体信息、产奶信息、繁殖信息、生产信息、饲料信息的收集、聚类、共享,建立起了高效的信息采集体系、规范的牛群动态档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我们现在挤奶设备用的是进口的阿菲金挤奶设备,80位的转盘,是智慧机械性的挤奶设备,它主要是挤奶效率高,人工作业的强度低。”甘肃陇黔牧业有限公司厂长助理张伟鹏介绍说。

  一大早,该县骆驼城镇碱泉子村村民吕志鸿在家里打开手机,人参果大棚中的温度、湿度等各种数据一目了然。“自从使用智能控制系统,不但可以24小时不间断自动采集棚内的环境信息,为人参果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还实现了对大棚卷帘机、排风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吕志鸿欣喜地说。

  高台县主导农业产业链结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产业发展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旅一体化发展等信息服务网络。建成农作物病虫疫情智能重点监测点1个、普通监测点4个,监测覆盖面积达20万亩,实现环境监控、农情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数字化管理。示范引进推广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自动卷帘、雄蜂授粉、物联网等新技术,建成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2.1万亩,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2.1万亩,沼液供田示范基地1.1万亩。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推动产业数字化,让数据变为“新农资”,技术装备变成“新农具”,数字赋能让高台县传统农业插上数字化“翅膀”,农业发展跑出“加速度”。(雷景韬)

  今年以来,高台县立足“工业主导型和农业优先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抓工业,规模集群抓农业,科技领航抓产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创新发展抓工业

  在高台县南华工业园区,今年新招商落地的年产1GWH绿色铅盐单液流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计划建成年产500MWH绿色铅盐单液流储能电池生产线2条,并配套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安全、消防等附属设施。“公司研发的高性能电解液在-40C°至50C°之间充放电库仑效率达95%以上,大部分环境工况下无需温度调整,自研单液流电池专用BMS、EMS系统,该电池体系具有高安全、宽温域、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点。”西安秦源智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张成斌介绍。

  今年以来,高台县坚持走出去“敲门招商”,请进来“亲商营商”,以一流的环境保障“强工业”行动走深走实。成立骨干支撑企业保供专班,驻企帮扶指导,全力挖潜增效,引导企业加大库存销售力度,对经济的稳增长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同时,紧盯达标升规重点培育企业,实行专人盯办责任制,坚持按照“一企一策”培育思路,细化培育目标、方案和措施,靠前服务,主动协调解决培育企业入规方面的困难问题,做到应入尽入。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引导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45户规上工业企业上报产值13.7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25.6%。

规模发展抓农业

  连日来,高台县7630亩制种西瓜陆续成熟。宣化镇乐二村村民公燕兵忙着将一个个西瓜放入脱籽机中,瓜皮、瓜瓤和瓜籽有序分离,随后一袋袋瓜籽运往晒场进行清洗、晾晒。“一亩地的产量在18到20公斤,签的合同价是一公斤750元。”公燕兵满脸丰收的喜悦。

  今年,宣化镇按照“引龙头、签订单、建基地、增收入”的发展思路,通过产前写“合同”,产中强服务,产后靠“订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镇共落实制种西瓜1200亩,人均收入能达到10000元左右。”宣化镇副镇长寇继锋介绍道。

  今年以来,高台县全力推动“种、菜、畜”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扩容增量,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蔬菜、制种面积分别稳定在22万亩和20万亩左右。出台加快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7条政策措施,加快光新牧业(二期)、泉润肉牛等养殖场区建设,鼓励养殖户利用“活畜贷”“金牛贷”补栏增养,新(改扩)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0个,新增规模养殖大户360户,上半年畜禽饲养总量达267万头(只)、牛奶产量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13.4%。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新签约(续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11项、2.28亿元,新增营收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有力推动农业向1.5次产业延伸。

科技领航抓产业

  在位于黑泉镇的甘肃陇黔牧业有限公司万头奶牛牧场,随处可见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该公司是一家集荷斯坦高产奶牛繁育、鲜奶生产、牧草种植、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现代畜牧科技装备企业,通过搭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公司奶牛个体信息、产奶信息、繁殖信息、生产信息、饲料信息的收集、聚类、共享,建立起了高效的信息采集体系、规范的牛群动态档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我们现在挤奶设备用的是进口的阿菲金挤奶设备,80位的转盘,是智慧机械性的挤奶设备,它主要是挤奶效率高,人工作业的强度低。”甘肃陇黔牧业有限公司厂长助理张伟鹏介绍说。

  一大早,该县骆驼城镇碱泉子村村民吕志鸿在家里打开手机,人参果大棚中的温度、湿度等各种数据一目了然。“自从使用智能控制系统,不但可以24小时不间断自动采集棚内的环境信息,为人参果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还实现了对大棚卷帘机、排风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吕志鸿欣喜地说。

  高台县主导农业产业链结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产业发展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旅一体化发展等信息服务网络。建成农作物病虫疫情智能重点监测点1个、普通监测点4个,监测覆盖面积达20万亩,实现环境监控、农情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数字化管理。示范引进推广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自动卷帘、雄蜂授粉、物联网等新技术,建成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2.1万亩,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2.1万亩,沼液供田示范基地1.1万亩。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推动产业数字化,让数据变为“新农资”,技术装备变成“新农具”,数字赋能让高台县传统农业插上数字化“翅膀”,农业发展跑出“加速度”。(雷景韬)

编辑:郑明圆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