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部门
张掖:奏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牧歌”——张掖市畜牧业发展综述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06月04日 11:54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讯 山丹牧草基地机械化作业绿浪翻滚,高台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里牛羊满圈,肃南广阔草原上羊肥牛壮,祁连牧歌的冷鲜牛羊肉产品供不应求,前进牧业、甘肃云鑫鲜奶运输车在公路上飞驰,临泽县南美对虾登上各大平台热搜……

  行走在张掖这片美丽沃野,一幅幅充满希望的畜牧业生产画卷,如锦绣丹青般,在黑河两岸、山谷草原,铺展开来。

奋力当好“领头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张掖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畜牧业“深耕细作”,坚持扩量增容与提质增效一体推进,立足特色产业做文章,出台《张掖市畜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为着力打造以牛产业为重点的畜牧产业集群,坚持高位推动“念牛经”,用心做活“牛文章”,出台《张掖市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举旗定向。肉牛提质增量、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奶牛生产能力提升、草原生态奖补、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2023年争取到中央和省级投资项目32项,落实到位资金4.83亿元。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专班服务”承诺制,变“你要办”为“我来办”,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2023年对接洽谈畜牧业招商引资项目33项,入库项目20个,投资额18.02亿元,落实到位资金13.02亿元,接近年初任务数的2倍,智慧牧谷、百鑫鸿玖、河西牧谷、甘肃汇泽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三年来,全市牛饲养量由85万头增加到了108万头,全省第3位,年均增长8%以上。羊饲养量由581万只增加到了810万只,全省第3位,年均增长11%以上。牛奶产量由9万吨增加到了22万吨,全省第二位,年均增长35%以上,畜牧业产值由69亿元增加到109亿元,全省第二位,年均增长16.6%。畜牧业产值占一产的比重由28.6%提高到36.6%,全市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转变发展方式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畜牧产业发展必须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张掖市紧密围绕“大力发展牛羊、全面振兴奶业、猪禽稳步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培育和结构调整,全力打造张掖肉牛、优质奶业百亿级产业集群,甘州区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临泽县“一园三带”、高台县“六园一廊四带”等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养殖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养殖模式上,引导养殖小区提档升级,扶持养殖大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配套“五良五化”技术,一批万头、千头养殖场应运而生。全市备案各类规模养殖场区1641个,位列全省第一位。培育存栏肉牛万头以上产业强镇29个、千头以上专业村179个,发展羊存栏5万只以上乡镇29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养殖规模化比重达到了75%。

  “良种”是产业提质的“芯片”,更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为加快育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张掖肉牛新品种,张掖组建育种技术团队,由科研院所主抓技术攻关、推广单位试验测定、繁育场户广泛参与,形成了“产学研+育繁推”为一体的联合育种模式,运用遗传标记及配套饲养管理等技术,合力培育“张掖肉牛”新品种。肃南县为主产区的高山美利奴细毛羊审定为国家畜禽新品种,肃南牦牛正式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赋能,如今,张掖畜牧业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变得智慧高效。全市奶牛场区均建立了智慧化应用管理系统,9万多头奶牛佩戴了“电子耳标”和“智能项圈”,奶牛“智慧牧场”实现高效养殖;14家电商平台开展线上订购,“有牛网”探索建立活牛线上交易模式,“互联网+畜牧”销售市场持续拓展;广泛应用动物防疫“牧运通”管理平台,全市动物防疫情况实现实时数据上传,防疫免疫责任更加明晰,动物疫病防控更加精准高效。

延链补链强链产业融合迈出大步

  “祁连牧歌从养殖起步的,经过几年发展,目前盒马鲜生冷鲜牛羊肉跨越2000多公里,从祁连山脚下直供沿海市场餐饮连锁和大型商超。”张掖肉牛的这一场“奇妙之旅”,正是近年来张掖市促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成果之一。

  张掖畜牧业的优势在特色,出路在“接二连三”。畜牧业既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又要跳出养殖场,把畜产品搬进企业、工厂,实现华丽“变身”和增值。近年来,张掖立足做优基地、做强龙头、做大产业,全力支持肉制品精深加工、乳制品、预制品等生产线建设,加大产品研发,培育主营畜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饲草料加工企业33家。建成屠宰精深加工企业18家,猪牛羊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到86万头、60万头和350万只。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建设体系,全市29个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8个产品获得绿色畜产品认证、74个产品获得有机畜产品认证,6个产品获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张掖肉牛”、“山丹肉羊”获地理证明商标,15个畜产品获得“甘味”品牌,“张掖肉牛”获甘味十大区域公共品牌,“张掖牛肉”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全市“三品一标”认证畜产品65万吨、规模达到760万头只。

坚持变废为“宝”种养实现生态循环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畜禽粪便作为天然肥料,具有很强的资源属性,废物变宝物,思路一转,前景广阔。

  张掖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作为养殖粪污的主要利用方向,积极探索堆肥还田、有机肥加工、水肥一体化、栽培基质利用等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大型养殖场,有机肥加工厂、沼气工程已成为标配,建成了民乐华瑞、甘州前进、高台方正等有机肥生产企业14个。以总投资4.3亿元的甘州区、高台县、民乐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牵引,升级改造标准化养殖场区粪污处理设施,建成粪污转化利用示范点300多个,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4%,连续三年考核全省第一。甘州中汇能源、山丹丝路盛丰、临泽百惠沃田3个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位列全省第一。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024年为张掖畜牧业翻开了崭新一页。张掖市将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在扩量增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因势利导,着力在标准化养殖、良种化繁育、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上下功夫,全力推进畜牧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持续奏响产业振兴“新牧歌”。

  中国张掖网讯 山丹牧草基地机械化作业绿浪翻滚,高台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里牛羊满圈,肃南广阔草原上羊肥牛壮,祁连牧歌的冷鲜牛羊肉产品供不应求,前进牧业、甘肃云鑫鲜奶运输车在公路上飞驰,临泽县南美对虾登上各大平台热搜……

  行走在张掖这片美丽沃野,一幅幅充满希望的畜牧业生产画卷,如锦绣丹青般,在黑河两岸、山谷草原,铺展开来。

奋力当好“领头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张掖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畜牧业“深耕细作”,坚持扩量增容与提质增效一体推进,立足特色产业做文章,出台《张掖市畜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为着力打造以牛产业为重点的畜牧产业集群,坚持高位推动“念牛经”,用心做活“牛文章”,出台《张掖市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举旗定向。肉牛提质增量、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奶牛生产能力提升、草原生态奖补、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2023年争取到中央和省级投资项目32项,落实到位资金4.83亿元。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专班服务”承诺制,变“你要办”为“我来办”,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2023年对接洽谈畜牧业招商引资项目33项,入库项目20个,投资额18.02亿元,落实到位资金13.02亿元,接近年初任务数的2倍,智慧牧谷、百鑫鸿玖、河西牧谷、甘肃汇泽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三年来,全市牛饲养量由85万头增加到了108万头,全省第3位,年均增长8%以上。羊饲养量由581万只增加到了810万只,全省第3位,年均增长11%以上。牛奶产量由9万吨增加到了22万吨,全省第二位,年均增长35%以上,畜牧业产值由69亿元增加到109亿元,全省第二位,年均增长16.6%。畜牧业产值占一产的比重由28.6%提高到36.6%,全市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转变发展方式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畜牧产业发展必须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张掖市紧密围绕“大力发展牛羊、全面振兴奶业、猪禽稳步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培育和结构调整,全力打造张掖肉牛、优质奶业百亿级产业集群,甘州区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临泽县“一园三带”、高台县“六园一廊四带”等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养殖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养殖模式上,引导养殖小区提档升级,扶持养殖大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配套“五良五化”技术,一批万头、千头养殖场应运而生。全市备案各类规模养殖场区1641个,位列全省第一位。培育存栏肉牛万头以上产业强镇29个、千头以上专业村179个,发展羊存栏5万只以上乡镇29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养殖规模化比重达到了75%。

  “良种”是产业提质的“芯片”,更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为加快育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张掖肉牛新品种,张掖组建育种技术团队,由科研院所主抓技术攻关、推广单位试验测定、繁育场户广泛参与,形成了“产学研+育繁推”为一体的联合育种模式,运用遗传标记及配套饲养管理等技术,合力培育“张掖肉牛”新品种。肃南县为主产区的高山美利奴细毛羊审定为国家畜禽新品种,肃南牦牛正式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赋能,如今,张掖畜牧业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变得智慧高效。全市奶牛场区均建立了智慧化应用管理系统,9万多头奶牛佩戴了“电子耳标”和“智能项圈”,奶牛“智慧牧场”实现高效养殖;14家电商平台开展线上订购,“有牛网”探索建立活牛线上交易模式,“互联网+畜牧”销售市场持续拓展;广泛应用动物防疫“牧运通”管理平台,全市动物防疫情况实现实时数据上传,防疫免疫责任更加明晰,动物疫病防控更加精准高效。

延链补链强链产业融合迈出大步

  “祁连牧歌从养殖起步的,经过几年发展,目前盒马鲜生冷鲜牛羊肉跨越2000多公里,从祁连山脚下直供沿海市场餐饮连锁和大型商超。”张掖肉牛的这一场“奇妙之旅”,正是近年来张掖市促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成果之一。

  张掖畜牧业的优势在特色,出路在“接二连三”。畜牧业既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又要跳出养殖场,把畜产品搬进企业、工厂,实现华丽“变身”和增值。近年来,张掖立足做优基地、做强龙头、做大产业,全力支持肉制品精深加工、乳制品、预制品等生产线建设,加大产品研发,培育主营畜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饲草料加工企业33家。建成屠宰精深加工企业18家,猪牛羊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到86万头、60万头和350万只。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建设体系,全市29个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8个产品获得绿色畜产品认证、74个产品获得有机畜产品认证,6个产品获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张掖肉牛”、“山丹肉羊”获地理证明商标,15个畜产品获得“甘味”品牌,“张掖肉牛”获甘味十大区域公共品牌,“张掖牛肉”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全市“三品一标”认证畜产品65万吨、规模达到760万头只。

坚持变废为“宝”种养实现生态循环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畜禽粪便作为天然肥料,具有很强的资源属性,废物变宝物,思路一转,前景广阔。

  张掖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作为养殖粪污的主要利用方向,积极探索堆肥还田、有机肥加工、水肥一体化、栽培基质利用等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大型养殖场,有机肥加工厂、沼气工程已成为标配,建成了民乐华瑞、甘州前进、高台方正等有机肥生产企业14个。以总投资4.3亿元的甘州区、高台县、民乐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牵引,升级改造标准化养殖场区粪污处理设施,建成粪污转化利用示范点300多个,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4%,连续三年考核全省第一。甘州中汇能源、山丹丝路盛丰、临泽百惠沃田3个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位列全省第一。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024年为张掖畜牧业翻开了崭新一页。张掖市将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在扩量增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因势利导,着力在标准化养殖、良种化繁育、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上下功夫,全力推进畜牧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持续奏响产业振兴“新牧歌”。

编辑:杨旭康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