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掖市以养殖业为牵引,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引良种、优布局、壮主体、强支撑,着力构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合力推进百万亩优质饲草基地建设,为草食畜牧业提档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五验”引选推良种
立足区位优势,以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为依托,着力引进紫花苜蓿、饲用燕麦、青贮玉米、甜高粱等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125个。通过品比试验、区域适应性试验、密度试验、产量对比实验、抗性试验,综合评定分析牧草营养价值,筛选适宜于不同生态条件的牧草品种22个〔其中:紫花苜蓿8个、青贮玉米3个、粮饲兼用玉米3个、饲用燕麦5个、饲用甜高粱3个〕,并在牧草优势产区大力推广普及,全市高产优质苜蓿种植面积达48万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46万亩、饲用燕麦种植面积36万亩,牧草良种化覆盖率达70%以上。
“三区”打造扩规模
坚持“河西走廊优质饲草生产加工区”和“河西饲料生产区”区域发展定位。按照优质牧草主推品种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以甘州、临泽、高台为重点的黑河沿岸青贮玉米种植优势区,以山丹马场、民乐、肃南为重点的祁连山浅山区饲用燕麦、紫花苜蓿种植优势区,以山丹、肃南为重点的草原转型畜牧业发展草畜平衡优势区。“三区”主推牧草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5%以上。建成千亩以上饲草种植基地57个、万亩以上6个,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130万亩。建成专业化饲草种子繁育基地5个,牧草繁种面积3.12万亩。组建成立草产品加工企业37家,年加工饲草50多万吨。
“一核”支撑拓新质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聚焦优质牧草选种选育、标准化种植技术集成,以及牧草种子繁育薄弱环节,健全完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农牧户+基地”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成立牧草种业专家院、合作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等方式,积极同中国科学院兰州牧药所、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切实解决了品种引进筛选、牧草种子繁育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特别是甘农系列苜蓿品种和陇燕系列燕麦品种分别在高台、山丹成功繁育推广,苜蓿和燕麦草种田面积分别达到6500多亩和24600多亩,苜蓿亩产达到了全国高产、提高到了80公斤。草业科技集成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在推进肃南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和饲草料供应体系方面提供了关键有效的技术支撑。山丹县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饲草种子扩繁体系构建、防灾减灾饲草贮运体系配套等科技支撑作用将更加充分体现。
“三新”并举促发展
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三大举措。生产技术方面,集成创新全覆膜精量穴播、测土配方施肥、根瘤菌接种、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种植等牧草种植技术;发展模式方面,集成创新“饲草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种(养)殖户”、“院校+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产品开发方面,在高标准做好全株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饲用燕麦等青干草调制的基础上,创新开发草粉、草颗粒、草块(饼)、膨化饲料等高品质牧草配合饲料。“三新”举措实施,促使全市草产品品质和产量得到双提升,草产品年加工量达50.7万吨、商品化量38.4万吨、产值达6.6亿元,产品远销西藏、内蒙、宁夏、四川、贵州、新疆等地,其中肃南百盛、大业草业、亿农丰泽等草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草产业的产值、增加值有效提升,在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张掖市以养殖业为牵引,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引良种、优布局、壮主体、强支撑,着力构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合力推进百万亩优质饲草基地建设,为草食畜牧业提档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五验”引选推良种
立足区位优势,以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为依托,着力引进紫花苜蓿、饲用燕麦、青贮玉米、甜高粱等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125个。通过品比试验、区域适应性试验、密度试验、产量对比实验、抗性试验,综合评定分析牧草营养价值,筛选适宜于不同生态条件的牧草品种22个〔其中:紫花苜蓿8个、青贮玉米3个、粮饲兼用玉米3个、饲用燕麦5个、饲用甜高粱3个〕,并在牧草优势产区大力推广普及,全市高产优质苜蓿种植面积达48万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46万亩、饲用燕麦种植面积36万亩,牧草良种化覆盖率达70%以上。
“三区”打造扩规模
坚持“河西走廊优质饲草生产加工区”和“河西饲料生产区”区域发展定位。按照优质牧草主推品种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以甘州、临泽、高台为重点的黑河沿岸青贮玉米种植优势区,以山丹马场、民乐、肃南为重点的祁连山浅山区饲用燕麦、紫花苜蓿种植优势区,以山丹、肃南为重点的草原转型畜牧业发展草畜平衡优势区。“三区”主推牧草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5%以上。建成千亩以上饲草种植基地57个、万亩以上6个,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130万亩。建成专业化饲草种子繁育基地5个,牧草繁种面积3.12万亩。组建成立草产品加工企业37家,年加工饲草50多万吨。
“一核”支撑拓新质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聚焦优质牧草选种选育、标准化种植技术集成,以及牧草种子繁育薄弱环节,健全完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农牧户+基地”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成立牧草种业专家院、合作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等方式,积极同中国科学院兰州牧药所、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切实解决了品种引进筛选、牧草种子繁育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特别是甘农系列苜蓿品种和陇燕系列燕麦品种分别在高台、山丹成功繁育推广,苜蓿和燕麦草种田面积分别达到6500多亩和24600多亩,苜蓿亩产达到了全国高产、提高到了80公斤。草业科技集成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在推进肃南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和饲草料供应体系方面提供了关键有效的技术支撑。山丹县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饲草种子扩繁体系构建、防灾减灾饲草贮运体系配套等科技支撑作用将更加充分体现。
“三新”并举促发展
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三大举措。生产技术方面,集成创新全覆膜精量穴播、测土配方施肥、根瘤菌接种、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种植等牧草种植技术;发展模式方面,集成创新“饲草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种(养)殖户”、“院校+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产品开发方面,在高标准做好全株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饲用燕麦等青干草调制的基础上,创新开发草粉、草颗粒、草块(饼)、膨化饲料等高品质牧草配合饲料。“三新”举措实施,促使全市草产品品质和产量得到双提升,草产品年加工量达50.7万吨、商品化量38.4万吨、产值达6.6亿元,产品远销西藏、内蒙、宁夏、四川、贵州、新疆等地,其中肃南百盛、大业草业、亿农丰泽等草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草产业的产值、增加值有效提升,在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