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乡间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绿化树木枝繁叶茂,一缕缕清新空气扑面而来……穿梭于平川镇的乡村田野阡陌,行走于田间地头,目之所及,处处透露着整洁优美,仿佛一幅丹青泼染的田园风光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平川镇按照县委“6+4+6”强县域举措,聚焦全镇“党建领航、农业强镇、改革活村、多元富民”总体思路,围绕“建设智慧高效一块田、养好致富增收一群牛、打造江南水乡一条街、共筑和美集贤一个家”四个一重点工作,纵深推进全镇“一廊两翼·五园多点”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着力推动全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金色田园党旗红”党建品牌为引领,真正将党建“引领力”转化为乡村振兴“源动力”,谱写了一幅“组织强、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正、治理好”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振兴“桥头堡”
平川镇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严格落实现任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青蓝结对”帮带机制,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动态管理考核机制,调整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后备库,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0名。持续做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采取“课堂+现场”“网络培训+集中培训”等模式,着力提升镇村社三级干部创业带富的能力水平。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挂牌活动,挂牌共产党员户510户、党员联系户146户,扩展党组织“触角”,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事项218件。
产业驱动激活乡村振兴“主引擎”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按照全县“4+1+N”特色产业布局,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做优玉米制种产业、做强蔬菜产业、做大草畜产业、做精特色林果产业。建成以五里墩、平川、三二村为主的蔬菜种植基地6个,带动全镇落实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含复种),加快已建成黄家堡村、三三村肉牛规模养殖小区补栏工作,开发“平川·伴手礼”20个,“平川味道”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实施重点产业技能培训“赋能工程”、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蓄能工程”和职业培训能力提升“聚能工程”,按需开展“菜单式”培训11期300人,培养“候鸟式”产业工人85人,“易事特”专招工人11名,输转劳动力4675人,实现劳务收入11225万元。
生态秀美扮靓乡村振兴“高颜值”
都市繁华必喧嚣,林中静谧必近郊。平川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水、电、路、房、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完善,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严格执行人居环境保证金制度、农户“门前三包”、月末周五大检查大评比制度,先后组织动员党员群众、公益性岗位78人,清理清运垃圾600余吨,回收废旧地膜500余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净化人工湿地2处,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02座。打造“春赏桃花、夏采葡萄、秋摘瓜果”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持续推进大规模植树造林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67亩,栽植金叶榆、馒头柳等苗木2.8万余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再现了绿色田园好风光,绘就了美丽乡村新画卷。
乡风淳正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平川镇统筹各类阵地资源,盘活芦湾村研学旅行基地、四坝村人民公社记忆馆、道德讲堂、农家书屋、七彩小屋等40余个服务阵地,利用节庆日、赶集日,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文化惠民、卫生健康、心愿点单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让村民的精神生活“富”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截至目前,平川镇已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6支,注册志愿者人数3862人,开展理论宣讲、爱心互助、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280场(次)。先后评选“美丽庭院”450户,表彰“好婆婆”“好媳妇”60名、五星文明户110余户。
治理共享注入乡村振兴“活水源”
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平川镇坚持“五治融合”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党支部+庭院恳谈+民主说事会”制度,把基层党的建设、村民民主自治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建立了一条“民事民议、民事民说、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新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目前,全镇累计组织民主说事会50场(次),参与群众270余人,积极推行“党建+网格”模式,选任专职网格员16名,培养“法律明白人”31名,吸纳村社干部、人大代表、老党员、巾帼志愿者等多元人才成立村级协商议事会及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15场(次),并依托“雪亮工程”建设在重要路口、路段安装智能摄像头123个,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随着多元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和“五联五促”“民主说事会”社会治理模式的有力推行,如今的平川镇,百姓安宁,生产有序,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格局初步形成,每一个平川镇人都富在其中、乐在其中、安在其中。(张钰荣 袁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