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肃南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要素,融入“一区两园五基地”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底,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96.01万元,村均20.55万元,同比增长6.6%。
组织引领,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我县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把手”工程,制定印发《肃南县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制定印发《肃南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修订完善《肃南县村集体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农牧村集体资产管理和资金使用审批程序,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选优培强村集体经济“领航者”,注重选拔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士、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对集体经济年收入达不到目标任务的村,党支部不得评为四星级及以上标准化党支部,村干部不得提取绩效考核奖励。
多元融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肃南县充分发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统筹用好现有各项涉农财政支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立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甄选适合村集体经济组织介入运营管理并能够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项目,以乡村产业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022年以来,财政衔接乡村振兴项目涉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达到6630万元,康乐镇红石窝村红色文旅教育基地、大河乡松木滩村裕固族特色村寨、皇城镇红旗村高标准黄牛养殖区、白银乡东西牛毛村“喀尔喀”蒙古族特色民宿体验区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产业扶持村村均增收6万元以上。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中列入21个支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涵盖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新能源、民族特色乡村旅游等优势项目,投资估算资金达到4640万元,通过乡村产业的发展,逐步摆脱草原土地租赁型的单一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抱团发展,整合资源凝聚合力
在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村集体草原补奖资金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县乡村各级干部,2022年全市启动的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试点,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突破口,条件成熟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全资、控股、参股的方式组建集体性质的公司,集体公司开展实体运营,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截止2023年底,全县共计17个村推进改革试点,成立集体性质公司19家,注册资金共计4640万元,村集体公司实现营收共计547.14万元。
祁丰藏族乡由13个村集体、社会组织及自然人共同出资1150万元组建乡级平台公司——东纳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自筹建以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体运营,通过成立子公司、合作成立公司等形式,取得工程承包施工资质,独立承接祁丰乡观山村村委会办公楼装修工程,已完工交付使用;参与东纳宾馆、东纳演艺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及设备采购;注册了“东纳藏乡小镇”“东纳”两个商标,为牛羊肉零售商提供产品包装、品牌以及销售渠道服务等。2023年,祁丰乡平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2万元,净利润61.5万元,对包括13个农牧村在内的股东分红34.27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兴建光伏,突破瓶颈改薄倍增
光伏发电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绿色能源,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收益率高、维护简便、使用期限长等优点。据近几年集体经济收入调度数据,依我县光照条件,光伏发电产业投资收益率可达到6%-11%,是乡村产业中的收效“佼佼者”。马蹄乡大泉沟片区10个村属于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因素影响,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困难,近几年,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整合资源的“阳光大道”。2023年,马蹄乡大泉沟片区10个村通过“飞地”集中建设“光伏+养殖大棚”的农光互补项目,投资299万余元在村集体养殖小区棚顶架设600千瓦光伏发电板,已建成并网,每年每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2.5万元。今年,大泉沟片区10个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二期已列入乡村振兴第一批项目,为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光添彩”。
至2023年底,全县有30个农牧村实施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994.15万元,总装机容量达到1976千瓦,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90万元,有效提高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比。2024年,计划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640万元,建设装机容量达到3336千瓦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涉及46个农牧村,奋力开创一条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清洁高效发展之路。(常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