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的业务首发星
“烟台二号”成功发射!助推海阳航空航天产业蓬勃发展
胶东在线2月3日讯(记者 王向荣 李刚 通讯员 李晓飞 庞磊 许盛世)北京时间2024年2月3日上午,由海阳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火箭,成功将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烟台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以烟台城市命名的第二颗卫星成功发射。早在2023年1月15日,由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中国新一代智能遥感科学试验卫星“烟台一号”就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商业遥感卫星新突破。
“烟台二号”卫星运行在520km的太阳同步轨道,配置一台高分辨率TDI推扫相机。卫星分辨率为0.5m,幅宽12km,最大数传码速率1.8Gbps,卫星综合指标处于商业航天头部地位。卫星搭载智能处理终端,应用了“烟台一号”在轨验证的相关智能处理技术。在此基础上,卫星独特设计了ROI标准影像在轨实时生成功能,能够把用户关心区域影像进行在轨实时生成、实时传输,有效提升用户获取标准影像的速度和效率,极大扩展在轨智能处理的应用领域。
作为“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的业务首发星,“烟台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通导遥”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的重要实践,对后续星座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烟台二号”卫星投入运行后,基于深刻的行业理解和多维技术支持能力,聚合东方航天港智算中心高性能算力,并引入AI遥感大模型,提供实时时空观测智能化分析决策服务,形成典型、深度融合行业应用范例。
2024年,陆海空间将在验证“烟台二号”卫星关键技术的同时,加快“东方慧眼”星座一期工程建设工作,推进一期“1+2”两颗高光谱卫星研制及发射。后续将开展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应用探索,持续在精准农业、环境监测、应急管理、能源管理、信息通信、碳源碳汇、交通运输等领域打造“卫星+”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烟台海阳“问天”的征程,始于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为母港,成功实施中国首次海上运载火箭发射。海阳以此为契机,迅速规划布局、落子成势,历时五年,海阳占地34.19平方公里的航天产业新城已雏形初现,已招引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约271亿元,涵盖了星箭制造、卫星应用、高端配套等多个领域,东方航天港常态化海上发射态势正加快形成,集海上发射、星箭研制、配套集成、卫星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航空航天产业为海阳这座滨海小城开辟了一片“东方破晓、逐梦星空”的新天地,“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的核心能力已经初步形成。
如今在海阳,“航天”一词已不仅仅代表人类探索太空的愿景、挑战未知的勇气,同时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短短几年,海阳东方航天港海上火箭发射10发10捷,累计发射卫星57颗。在提高海上火箭发射能力的同时,海阳航天文旅产业也迅速发展。2022年10月7日、2023年9月5日、2024年1月11日,在海阳黄海海域成功组织3次近岸火箭发射观礼,诚邀八方来客,海上发射船上的火箭吸引着前来观看本次发射的游客,伴随着人们的欢呼,火箭从海上升起,数万人见证了这一盛况。
问天之路不再神秘,越来越多的人有幸亲临现场见证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高光时刻。这得益于海阳依托近水楼台的海上发射资源优势和强势崛起的航天文旅新模式。
沿着海阳的航天大道一路向南,黄海岸边,一只以“凤凰展翅”为原型的航天科普教育大型综合体呈现在眼前。火箭海上发射如何开展,北斗卫星、长征火箭到底长啥样,在火星“流浪”是种怎样的体验……游客可在此找到答案。
海阳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主场馆占地约2万平方米,其中室内游览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总计7层,涵盖六大展区、60余项高科技展项。游客可在室外观看真实火箭发射船,体验火箭出海前流程,走进火箭总装厂房,近距离观察火箭组装。
“带着孩子参观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仿佛置身于广袤星空中,让孩子在体验中了解我国航天领域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市民刘先生说。
如今,志在打造百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的东方航天港,正锚定“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的目标定位,聚力打造国内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一座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正加速崛起。
“我们全力打造火箭技术准备、星箭对接、码头合练、远控测发、测控通信、出海转运全链条功能模块,形成‘前港后厂、北固南液、系统集成、出厂即发射’的能力布局。同时,不断探索航天文旅板块,打造文化休闲、寓教于乐的航天产业聚集地。”说到海阳航空航天产业,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