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浩荡西行,润泽良田,浇灌出一个个“粮袋子”。这条古称弱水的河流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就是黑河水浇灌出的“粮袋子”之一。因为农业发达,张掖历史上享有“金张掖”之美誉,黑河也被沿岸百姓亲切地誉为“母亲河”。
日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了张掖违规取水、违法开垦荒地加剧水资源紧张等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醒警觉,我们闻过则改,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整改存在的问题。但也有一些群众想不通,认为“水从自家门前过,用多用少都没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总书记的分析一针见血,发人深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张掖尽管有黑河润泽,但就水情看,我们仍处西北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只有110毫米,而蒸发量达1400-2700毫米,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人水矛盾、地水矛盾非常突出,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一河清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水环境保护不好,112万张掖人民将失去永续发展的根基。
作为中游城市,我们在取水用水上的毫发丝粟之举关乎着整个黑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黑河中游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造成下游水量锐减,湖泊干涸,林木死亡,土地荒漠化,沙尘暴频发,黑河生态危机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从2000年开始实施黑河跨省际调水工程。中游的张掖牺牲局部利益,克服重重困难,精心组织调度,连续24年完成黑河水量调度任务,实现了下游东居延海自2004年以来连续19年不干涸,水域面积保持在40平方公里以上,下游生态得到明显恢复和改善,成为西北内陆河生态复苏的标杆。
水环境是“易碎品”,需要长期精心呵护,稍一松懈,新问题就会“露头”。这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科学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首要之举是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指示精神,“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节水、治水、护水、管水合力为之,牢牢抗起中游担当,坚决踩住过度违规取水、超采地下水以及无节制违法开垦荒地的“刹车”,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黑河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黑河弱水入诗画众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写尽了对忠贞爱情的歌颂,抛开诗人的浪漫笔触,滔滔黑河之水绝不会取之不竭,也不能予取予求。水资源管护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天,张掖人民在水生态保护这道“必答题”上,必须迅速扭转“水从门前过我用没有错”的落后思想,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全新理念,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广阔胸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水治理这篇大文章,以水的精打细算保障发展的绵延不绝,让源源流淌的黑河水穿行山川田畴,永续惠泽沿岸百姓!(王逢杰 晁丽 赵红梅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