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临泽县鸭暖镇屯泉乡村振兴综合体聚焦全市“一高地四区”目标定位和全县“六化”促城乡一体化工作要求,秉承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按照“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布局,三区(社区、园区、景区)联动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总体思路,聚力打造集富锶产业、康养旅游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和“城乡融合”特色乡村。
规划先行绘蓝图
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鸭暖镇秉持“乡村建设为民而建”理念,用心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把规划引领放在第一位,一张蓝图绘到底,计划总投资3.3亿元打造富锶产业园区、百花溪田园景区等三大板块,现已完成总投资2.3亿元。以中式风貌、合院形制、自然错落等为设计理念,规划多户型康养住宅560套,建成康养住宅155户,入住并装修103户,优化配置党群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屯泉学校,配套完善道路、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完成水系3.1公里,多层次、立体化栽植柳树、枣树、桃树等乡土树种1万余株,供热站、污水处理站已投入使用。培育富锶产业提效益,区域布局富锶农作物等基地,建设富锶农产品加工等生态工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吸纳周边居民创业就业,实现产镇融合、共同富裕。现已建成5900亩小麦、番茄、枸杞、肉苁蓉等富锶种植基地,冷水鱼、螃蟹、金张掖白对虾等一批“鸭”字号农特产品走俏市场。富锶番茄精深加工年产量3万吨,实现产值9000万元。新建百花溪田园景区,同步发展餐饮民宿、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等业态。
公共服务惠民生
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这一目标,推动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村社,让屯泉小镇周边白寨、小屯、古寨等6个村群众在农村享受和城市一样舒心、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养老服务更加舒心。抢抓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机遇,大力推行“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幸福老人互助院+社区居家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建成总投资390万元建筑面积996.1㎡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周边236户老人提供日托短托、助餐服务、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等综合养老服务。创新融资模式,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互助家园项目,投资102万元建成3栋10套330平方米的幸福老人互助院,现已全部入住。连续三年为109户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有效推动了传统养老向社区养老、互助养老、智慧养老转变。教育医疗更加优质。紧紧围绕群众“就近就学、就近就医”需求,多措并举改善群众的就学就医条件,积极筹措财力智力人力,重塑教育医疗硬件软件,投资332万元建成1282㎡屯泉学校、618㎡教师周转房和220㎡卫生服务中心,全力构建方便、快捷、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好老师的教育服务、好大夫的诊疗服务,借助全县公交一体化机遇,推动形成15分钟便民教育医疗服务圈。党群服务更加便捷。为破解鸭暖西片6个村、水利、卫生、教育、金融等企事业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难、群众上门办事难”等现实难题,立足屯泉小镇中心社区人口聚居、城乡融合、产业新兴、利益重构的发展实际,投资290万元建成856㎡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社会保障、来访接待、公安业务等5个综合性服务窗口,打造先锋驿站、“福龙”调解工作室、党群活动室、人大代表联络站等14个功能室,全力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全年累计接待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代办帮办各类事项5000余(件)个,实现了党员组织生活更加规范,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党建引领促融合
按照“党建引领、组织联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富”的总体思路,成立屯泉小镇中心社区党委,为整合资源、促进发展搭建了有效载体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党建引领促产业融合。聚焦小屯片区产业发展,发挥中心社区党委“枢纽器”作用,构建“中心社区党委+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产业发展联合体,主动对接市场,加大土地流转、托管力度,打破地域、条块、隶属限制,区域化发展小麦2500亩、番茄2400亩、玉米制种1.5万亩、富锶杂粮1000亩、高原夏菜2200亩。党建引领促治理融合。强化中心社区党委“桥头堡”作用,深耕细作市委党建引领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实行党建阵地联用、组织生活联过、党员教育联管、作用发挥联手、重大事项联议“五联”机制,将区域内战斗堡垒联成“振兴战线”,党员联成“振兴兵团”,切实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坚持把“网格化”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建立中心社区党委“红色网格”节点,用好“雪亮工程”“鸭暖之声”公众号等多元智慧平台,年内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44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1件,推动各组织从“各吹各的号”到“同吹一个调”,确保区域内治理有序有效。党建引领促发展融合。按照“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公司”三位一体构架,白寨、小屯、古寨等6个村充分发挥水丰多泽的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屯泉乡村振兴综合体,围绕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引进富锶水产养殖、红辣椒、枸杞、向日葵等特色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型“红色村企”,2023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刘露 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