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繁华可以从它的夜晚中窥见,而一个城市的气质则可以从它的图书馆中感受到。为了更好地体验这种魅力,不妨来山丹县图书馆逛逛吧。
山丹培黎图书馆修建于1984年,是河西走廊第一座县级标准化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艾黎及培校老校友投注了大量心血和热情。仅图书馆建设期间的两年里,艾黎就向图书馆捐书2400多册,其中有数册书上面还有如王震、艾青等名人的珍贵题词。可以说,山丹培黎图书馆的建成,寄托了艾黎及培校老校友对何克的无限怀念和对山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望。
1984年9月2日,艾黎先生又一次专程前来山丹,参加“山丹培黎图书馆”开馆剪彩仪式。这是这位老人的最后一次山丹之行,三年后的1987年冬天,这位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西兰老人与世长辞。艾黎逝世后,尊他生前所嘱,他的骨灰一部分葬在他的挚友何克的墓旁,一部分洒在他曾经奋斗过的山丹四坝滩上。艾黎,将他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山丹。
图书馆坐落于山丹县文化街中段,是一座占地6000平米、坐西朝东、古香古色的中式传统院落,院内松柏四季常青,建筑朴素典雅,环境幽美宁静,是目前山丹县城内仅存的一座四合院落。
青砖结构的大门,简洁大气。进入大门,一条水泥砖铺就的小径将院落一分为二,大院南部原为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主体建筑是一栋坐南望北的硬山单檐二层小楼,小楼前面,矗立着艾黎先生的半身塑像,塑像基座侧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书的“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塑像正北面30米处,松柏掩映下,坐落着一栋青砖平顶的平房建筑,这栋平房建筑,正是原山丹培黎图书馆。2020年,新建的县博物馆在县城新城区落成,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迁出,整个院落拓展为新的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达到了4200多平米。
升级改造后的培黎图书馆,主体建筑即由北边的平房和南边的二层小楼组成。
面积1008平米的平房,青砖黛瓦,沉稳大气,外表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部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它主要由一间面积180平米的大厅、数间阅览室及书库组成。大厅正面,安放着一名外国年轻人的半身塑像。这便是艾黎先生的挚友、前山丹培黎学校教导主任、英国人乔治·艾温·何克。大厅东西两壁排列这整墙的图书,大厅安静明亮,塑像庄重肃穆,图书墨香沁人,宁静祥和的气息,流淌在大厅的各个角落。以大厅为中心分布的数间阅览室,分别为读者服务室、儿童阅览室、亲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研习室、监控室等,均根据功能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设计风格,或温馨或活泼或宁静,互不影响,各得其所。深居平房核心部位的书库,面积虽仅200多平米,却因分上下两层,每层高2.5米,藏书容量达6万余册。整个平房建筑设计精巧,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回环往复,令人不由地感叹当初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走进图书馆,你会被迎面而来的芳香和安静所包围。大厅内摆放着整齐排列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这里,你可以随意翻阅喜欢的书籍,沉浸在文字世界中。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最新出版物,都能在这里找到。每本书都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在等待着有缘人来发掘。
除了为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娱乐场所外,山丹县图书馆还注重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儿童阅读区设有舒适的小桌椅和色彩鲜艳的绘本书架。每周末和假期期间,图书馆都会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并邀请专业教师为孩子们讲述精彩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既能享受到愉快的阅读时光,又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山丹县图书馆作为一个城市文化设施,在推广阅读、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给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学习交流的场所,也为整个城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在山丹县图书馆逛逛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城市繁华与否并非只看其夜晚灯火辉煌;一个城市气质与否也并非只看其高楼大厦与商业街区。而是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蕴藏着多少智慧与思考、多少对历史与未来追求与思索之地——如同山丹县图书馆一样。
无论你是追寻知识还是享受宁静,在山丹县图书馆你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心灵栖息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好而温暖的空间,在文字中感受生命力量,在知识中探索无限可能。(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