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打好绿色牌 走好循环路——我市循环农业产业链发展综述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12月03日 12:13

0

  一座座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鳞次栉比,一株株幼苗争先从培养土中露出“脑袋”,一串串红色番茄挂满枝头,一簇簇小蘑菇成就大产业、一颗颗草莓照亮乡村振兴新希望……从大棚连片的种菜大镇甘州区党寨镇,到民乐县超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50万平方米高标准玻璃智能温室,再到临泽县食用菌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发展基地,我市下好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先手棋”,实现从“一畦田”到“高产园”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出优势特色农业“乘数效应”。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思路,以“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成为全国第六大蔬菜生产基地和西北重要的供粤港澳蔬菜生产基地。

  运用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现代装备等现代文明成果改造传统农业,建成甘州区乌江镇新河田园综合体、甘州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临泽县葡萄长廊、肃南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以示范带动区域循环农业建设,着力打造集“农业种植+立体养殖”“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生态科普+乡村休闲”为一体的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推动全面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入冬前,乌江镇新河田园综合体1200多亩景观稻田收获,这片稻鱼、稻鸭、稻蟹共生的稻田景观,完成“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生态科普+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展示使命,收起“田园画卷”,冬藏养息,待明年春天播种新的希望。“曾经,这里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如今,这里却成为西北地区特色鲜明的彩色稻田景观区和游客旅游观光的网红‘打卡地’。”甘州区乌江镇党委副书记王涛表示,该镇通过土地平整、排阴治碱、稻渔综合种养等方式,将元丰、大湾、谢家湾等村的5000余亩盐碱地重新利用起来,大力推广“稻田景观”“稻鱼共生”“稻鸭共生”“稻蟹共生”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对土壤盐渍化改良和地力修复提升作用,推进以渔降盐、以渔治碱,让“乌江”声名远扬,研学游、户外游、乡村游越来越红火。同时,乌江镇还引进多家供粤港澳及东南亚蔬菜生产公司,流转元丰村等村土地,建成10万亩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单茬种植面积3.3万亩,平均单茬亩产1.8吨,今年累计外销蔬菜17.8万吨,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认真落实《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3年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扎实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以项目助推循环农业发展,全市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8867.53吨,加厚地膜覆盖面积127.82万亩。实施165万元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项目,建成张掖市甘州区秦建虎塑料颗粒加工厂、临泽县宏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民乐县大业节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骨干企业14家,在乡镇建立废旧农膜标准化回收网点88个,实现全市60个乡镇农膜回收网点全覆盖。在山丹县实施300万元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改扩建秸秆肥料化利用企业2家,新建秸秆肥料化利用企业2家,深入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

  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组织村(社)干部、农民群众、回收加工企业对村庄周边、道路沿线、铁路沿线、河道沟渠散落的废旧地膜的进行集中清理。通过采取“买二补一”“以旧换新”等多种措施回收废旧农膜1.35万吨,回收率达到70.46%。推广尾菜堆肥、直接还田饲料化利用等技术,引导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处理利用尾菜,组织6家尾菜处理利用企业,开展蔬菜流通环节尾菜处理,全市共处理利用尾菜59.21万吨,处理利用率达到83.5%。

  不断推进三元双向循环模式,依托资源禀赋,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种植业(秸秆)→养殖业(粪便)→食用菌(基料)”和“食用菌(基料)→养殖业(饲料)→种植业(肥料)”三元转化双向利用,初步形成以“种、养、菌”双向三元循环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促进“种、养、菌”循环发展,“张掖食用菌”入选甘肃省首批“甘味”区域公用品牌“错峰头”产品目录,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以鲜品销售为主,产品结构合理、优势品种突出、市场配置能力较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

  “我们按照‘园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模式,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大户承包’的合作经营方式,在品种研发、菌料发酵、基地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延链条、聚集群,形成了多元化全产业链食用菌产业发展体系。”临泽县农业农村局邢学龙介绍,目前,已建成5栋125间双孢菇出菇房,发酵隧道9条;高标准食用菌生产车间10座,工厂化香菇生产大棚256座,日产5万袋的菌包(棒)生产线2条;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达2000吨食用菌及果蔬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配套了菌种培养料厂、菌种接种车间、产品储存车间、1000㎡的恒温养菌室、实验室及供电系统等生活附属设施。1-10月份实现食用菌产量近1万吨,食用菌全产业链实现产值4亿余元。

  全力推进戈壁生态农业建设,坚持规模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推进戈壁生态农业示范项目落地实施为抓手,着力把以食用菌为主的戈壁农业打造成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新优势。依托戈壁、荒滩、砂石地等优势资源,示范推广“光伏+设施农业”生产业态,以连栋玻璃智能温室、塑料双膜智能温室、工厂化食用菌、双面保温钢架大棚、连栋钢架大棚、单体钢架大棚6种模式为主导,发展设施农业17.61万亩、戈壁农业15万亩,建成戈壁节水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0个,甘州、临泽、高台、民乐4个县区被列入全省蔬菜优势生产区。

  初冬时节,戈壁滩上的民乐县超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连栋玻璃智能温室里绿意盎然,一串串红彤彤的番茄娇嫩诱人,在大片绿叶映衬下格外鲜艳夺目。“一、二期项目总计43公顷,现在已全面投入生产,年产量是9千吨,产品销往华南、华东、华北的一线城市,主要的客户有河马、佳农、永辉、百果园,年整体销售额两亿。”张掖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江明介绍。“自从有了温室大棚,我们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收入也是一年四季都有。”常年在民乐县超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温室劳作的白乐善乐此不疲,他上班四五年,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在6000多元,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好。

  “稻田+”模式美田园、富农家;“冬闲地”变身“丰收田”,种上“金果果”;戈壁滩上崛起高标准连栋智能温室,一年四季生产“红串串”……农闲休息日变成增收致富的农忙进行时,全市上下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循环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向中高端跃升,做大产业生产总值,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编辑: 王子璇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