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9专题改版 >> 2019年专题签发栏 >> 文明办 >> 文明实践在肃南草原“流动” 来源:文明肃南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11月29日 09:55

0

  初冬时节,肃南县大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支理论宣讲小分队来到了西岔河村牧民群众借牧的明花乡许三湾村,为他们送上了理论政策和防疫防灾宣传。

  这是肃南县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肃南县地广人稀,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面对群众实际需求,肃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农牧民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流动”到哪里。

  从广度入手构建立体化实践体系

  为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家门口的正能量加油站”,肃南县坚持主点定位、面线点结合、夯实载体、务求实效的原则,打造文明实践矩阵。

  “线”上搭建。按照“纵向涵盖县乡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工作思路,肃南县从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等多个维度实施有机整合,纵向辐射乡镇打造“1+8+105”(即:1个中心,8个实践所,105个实践站)的文明实践工作组织体系。

  “点”上深挖。整合党建综合体、民族博物馆、石窝会议纪念馆、图书馆、档案馆等阵地资源,打造文明实践基地。同时,每一处实践基地又都包含着多个传习点,打造了一处门类多样功能齐全的新时代文明传习聚集区。

 

  “面”上铺开。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为主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党员先锋、理论宣讲、“暖阳阳”普法、“连心桥”助残等13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以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乡贤能人、“五老”人员等为主体,8个乡镇和105个行政村(社区)及各类志愿协会成立128支志愿服务小分队。

  同时,强化上下联动,建立“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阵地建设机制,研发管理信息系统,做到线上资源与线下阵地相融合,中心、所、站密切联动的工作格局。

  从高度考量打造特色化服务品牌

  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阵地功能,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注重创新,做到阵地有特色、活动有创新。

  针对部分农牧村夏秋季牧场地域偏远、党员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问题,采取“帐篷讲堂”形式拓展送学方式,让党的声音传到牧区“最后一公里”。先后为10个牧业片区配发投影仪、音响、发电机等设备,融合现代多功能设备,采取播放专题课件、播放影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了授课的针对性,深受当地牧民群众欢迎。

  县民族歌舞团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把文化送到草原的各个角落,每年组织开展重大节庆系列文化活动、“百姓大舞台”广场文艺演出、送文化下乡、精品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等演出15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同时,积极指导和帮助基层开展各类旅游文化节、民俗节庆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马蹄藏族乡紧密结合农牧村党员居住偏远分散、冬季在外借牧、个别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抽调沟通能力强、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能对口的志愿者组建“候鸟宣讲队”,深入农牧民家中、借牧点、羊圈棚舍等地,为群众带去最需要的民生政策解读、养殖技术宣讲、防疫接种服务等服务,确保党员学习教育不漏一户,送到最远一家。

  从温度出发开展多元化实践内容

  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窦兰英命名的“甘肃好人”窦兰英服务群众类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为民解忧”为主要目标,以“好人+志愿服务队”的模式将志愿者进行整合,将一个人“帮”转化为一群人“助”,让“好人现象”变成“好人效应”。全面整合各类阵地资源,广泛吸纳县域内各级各类先进模范人物、“五老”人员、“土专家”等为工作室成员,组建“六色”志愿服务小分队,推出志愿服务项目44个,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爱心剪发、普法讲解、反诈宣传等活动3200多场次,受益群众20000余人次。对“一老一少一困”群体推出“暖心敲门大走访”“三联五色六清单”等特色做法,为群众帮办各类实事960件、化解矛盾纠纷292起,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为帮助牧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及无人照管的学生托管服务问题,通过招募志愿者开设公益托管班,裕蕾助学协会成立“牧童之家”,组织公益文化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寒暑假等为儿童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服务,有效帮助职工家庭和辖区居民解决了孩子无人照顾的“愁心事”。

  

  通过开放式、互动式、体验式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群众参与活动的态度实现了从“要我去”变成了“我要去”的转变,实践所、站人气更加旺盛。(安晓)

 

 

编辑: 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